1 ) 大师的复古
"creepshow"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青少年间流传甚广的“低俗”刊物,每期有多个骇人听闻的鬼故事构成,由于其在青少年中影响过于广泛,被人指责为社会犯罪增多的罪魁祸首而终被勒令停刊。
本片是杂志故事改编电影,类似于现在热门的漫画改编电影。该片摄制完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导演乔治罗梅罗、编剧史蒂芬金均为我的偶像。影片中的故事虽无非僵尸还魂、报应仇杀等,但土法特技、化妆效果的运用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足以令如今的cg大师们汗颜。
2 ) 这个7分年代水分太高了
除了最后一段其余最多5-6分。
Part 1:非常老套的鬼复仇的故事,本来重点应该放在视觉效果和杀人场景上的,但是鬼的化妆挺拉跨,不能找个瘦子演干尸吗,体型那么宽跟皮套人似的,杀人场景也是非常简陋,实在没什么看头。
Part 2:故事就是低配《来自群星得色彩》,但是导演为了增加点喜剧效果特地把主人公设置成一个表情浮夸的傻子,还配上滑稽的bgm,显得又蠢又无聊,而且根本不好笑,只让人想快进。
Part 3:前半部分还算有趣,当被害人说一定会出来找老头算账的时候,我以为最后会是斗智斗勇的反转,结果导演“啪”地给了我一耳光,“你想多了,还是鬼复仇啦”,真的让人很无语。
Part 4:本来是一部无聊老套的怪兽片,加入杀妻的情节还算有点意思,但是稍微想一下就能感觉剧情站不住脚,又是设计骗老婆又是清理现场又是运送怪物,直接自己动手杀人再抛尸不是简单多了?
Part 5:本片最佳,情节连贯,几通电话就交代清楚人物背景,关于资本家的隐喻也让立意高于其他几段,蟑螂满屋的视觉冲击也很强,怕蟑螂的人估计要做噩梦,还有黑色幽默的成分,比第二段的傻子好笑多了。
整体还是很粗糙的,主要还是剧本拉跨,如果视觉上能补足也可以,可惜这部分做的也不如同期的几部血浆片,实在是没太多看点。
3 ) 童年里的恐怖回忆
有人记得这个场景吗?
四个年轻人去湖中游泳,水中一张黑乎乎的网状物缓缓靠近......三个人先后被活生生的腐蚀吞没,最后一个人竭尽全力游到岸边脱离险境,终于松了一口气......谁料追到岸边的网突然腾空而起,扑向最后一个幸存者拖入水中......
这一幕深深的存于我脑海中20余年,即使已经不记得当时具体的年龄(八九岁?)和播放的电台(猜测是CCTV-6),但当时恐惧与震惊的感受,至今难忘。
后来搜索到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鬼作秀》,一共三部;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
《鬼作秀》的编剧是当代著名的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为电影,最著名的有《肖申克的救赎》《闪灵》《危情十日》《迷雾》等。
斯蒂芬·金尤其擅长制造恐怖情节,每部《鬼作秀》都由三五个恐怖故事构成,我将每个故事和梗概总结如下-----
15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完整的情节。一些粗制滥造的国产鬼片,凑几个俊男美女,时不时突然蹦个鬼影,加上恐怖的背景音效,就以为是恐怖片了,就开始搬上小板凳在电影院门口卖票收钱了,简直是对恐怖片的侮辱与亵渎。
真正值得流传至今乃至到后世仍被津津乐道的恐怖电影,并不如想象中简单,它需要厉害的编剧,需要身临其境的场面与镜头。恐怖片的目的无非是惊吓观众,让人们尖叫。人们爱看恐怖片就像爱坐过山车,也无非是想体验紧张害怕的刺激感,让平日的压力得以释放。那么一部好的恐怖电影如何做到吸引观众呢?
1、视觉冲击
2、内心的恐惧
3、人性的思考
4、不乏温情
在《鬼作秀》中,以上几点都被完美的演绎与表现。
1、视觉冲击
“父亲节”“朱迪孤独地死去”“他们爬到你身上”“应召女郎”“教授的妻子”----僵尸从墓地爬出、全身长满绿草、蟑螂爬满全身、凶手用残忍的手段将他人杀害、拥有曼妙身材的少女被肢解,这都是赤裸裸的从最直观的视觉上带给观众巨大的冲击。为避免不适,此处无图。
2、内心的恐惧
“被海水吞噬”---还有什么比等待死神的降临更恐怖的呢?
“木筏”---全力以赴也难逃一死。
“搭便车”---偷了情杀了人,仍心存侥幸企图可以瞒天过海,躲得过旁人,躲得过内心的煎熬与恐惧吗?
3、人性的思考
“箱子”---真正恐怖的,到底是箱子里的怪物,还是人心? 人的心仿佛也像装在箱子里,即便朝夕相处,也各怀鬼胎。
“遥控器”“闹鬼热狗”---这两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一个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在人性上都有缺陷。二人最终的结局,是一个变成兔子一个被厉鬼纠缠。
“收音机”---收音机代表了人性的贪婪,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定会付出严重的代价。
4、不乏温情
“老木头酋长”---酋长本是老人家门口的一具雕塑。善良的老人被坏人杀害,酋长复活为老人报仇杀掉凶手。之后,酋长又回到之前站立的地方,依然一言不发,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酋长拥有最挺拔的身姿和最纯粹的灵魂,令人肃然起敬,感动着我们所有人。
综上:恐惧是人类七情六欲的一种,心有畏惧,未必是一件坏事。恐怖片,通过刺激人们的感官神经,得以释放内心的压力与负面情绪。所以说,恐怖片看看没什么不好的,还可以锻炼一下胆量。
哦对了,还可以用来谈恋爱。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挠挠侠
4 ) 恐怖大师
Mick Garris的恐怖大师集成了美国和欧洲不少拍恐怖B级片的个性导演,但是却没有请到乔治·A·罗梅罗出山,比较遗憾,不过还好老人家在1982年就已经如预言般的拍摄了creepshow,可谓是安慰了我们这类一天不看恐怖片就浑身难受的铁杆恐怖迷了。
很多导演拍不同的恐怖故事,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于相类似题材的不同处理风格和手段,而看一个导演拍不同的恐怖故事,则不论是风格类似或者风格迥异,反正一张嘴两张皮,从褒从砭都有说辞。
除去作为整个电影前后联系的故事中的故事《降头巫师》外,其他五个故事如果硬要分个高低的话,那么明显是前三个故事要比后两个故事有趣,也可能是因为作为一部两个小时,而且有五个故事的电影,观众很容易过早的把情绪都宣泄了,后面产生了审美疲劳。
第一个故事《父亲节》短小精悍,从墓地里爬出来的僵尸很干脆,杀人也很干净利落,一如整个故事的风格,恐怖的感觉其实就在于僵尸突然爬出的那一瞬间(电影的镜头位置也很好),后面如果越是拖沓就越是糟糕。在这个故事里,还看到了年轻的ED,在墓地里的那场戏是整个故事里最精彩的段落,而现在也越来越乐意看到如今的大牌明星在早期B级片中的青涩演出了。
第二个故事《穆利孤独地死去》是整个六个故事中最好的一个,最难得的是看到了SK犹如jimmy carry一样的喜剧表演--年轻没有胡子的SK真的非常神似jimmy,从外星坠落的陨石带来了大量的绿色植物,结果把所有的东西全部绿化,人本身的异化永远是存在主义,也是恐怖片永恒的题材。结构简单,但是寓意丰富的恐怖电影总是口碑不错。
第三个故事《海浪冲走》是最典型的美国B级恐怖片的思路,毫无来由的暴力和变态,也许这是某种意义上西方人对于未知世界的理解。在90年代以一系列无厘头喜剧老来俏的莱斯利·尼尔森居然出现在故事里扮演BT狂,让人有一种惊喜感。
相比之下,第四个故事《箱子》就逊色了很多,可能这个六个故事中最长的故事的最大缺点就在于它的故事长度和故事所包含的内容不成比例,看门老头和科学家的学生被怪物杀死的过程太拖沓,而主人公一而再再而三的杀人念头不断出现,几乎所有观众都知道情节的发展,但是故事的情节就是不断的停滞,让人不胜耐烦。而第五个故事《爬过我的身上》的毛病也是如此,作为基本上最后的故事结尾,却用一个平淡的故事,使得整个电影在布局安排上的缺点影响了整个的质量。
无论如何,作为一部1982年就出品的“恐怖大师”作品,再加上其中出演的演员,都可以奠定其在恐怖电影历史上的地位了。
5 ) 看来那个人很喜欢吃蛋糕啊。
7.3分,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恐怖电影短片集,共有6个小故事。1.你就那么想吃蛋糕吗?这个巨婴父亲从坟墓里爬出来,杀光全家,就是念念不忘自己的父亲节蛋糕?2.我一不小心被陨石给绿了。3.被潮水淹死的鬼复仇记。4.借怪物之手干掉老婆,人心比怪物更恐怖。5.蟑螂密集恐惧症惧入。6.父母对小孩怎样,小孩也会对父母怎样。除个别糟点,整体来说发挥的斯蒂芬.金的正常水平。
6 ) 鬼做秀
我个人是觉得鬼作秀没有魔界奇谭好看,当然没有说史蒂芬金的故事不好看的意思,感觉这个系列更多是一些奇怪的想法,恐惧感没那么多,脑洞也没那么大。
比如史蒂芬金亲自出演的绿毛人,看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是他演的😂还琢磨这是从哪儿找来的傻子演的还挺像,没想到居然是作者本人,这个故事最后也没讲那个外星东西是什么,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还有最长的那集杀妻的,有人说因为早就知道是要杀妻所以没啥意思,我反而觉得这集最恐怖。可能是因为它铺垫了很多前戏,男人清理现场的时候特别怕怪物突然出来,然后还是标准的结局,就是这个结局其实一点也不可怕。
就给人感觉太套路了吧。
凑合事。貌似化装上有些小bug。不过真想不到一个有才的作家脸居然这么大。
太好看了!!!长草男居然是Stephen King本尊....第一个故事虽然简单但视觉效果很可以了人头蛋糕2333那段涨潮的,最后那几个zombie个造型像是Slipknot替补成员(。
史蒂芬金脑子里灌黄汤了,黄汤从他嘴里淌出来了想出的这个剧本?五个故事都难看的要死,这个剧本加上天才导演的天才画面色调和天才叙事节奏这是如虎添翼呢。史蒂芬金是大师的话蟑螂都能称霸世界了。
George A. Romero导演,Stephen King编剧加客串,金爷其实很有表演天赋啊。最后的蟑螂戏真是让人creepy到了。
对于年纪比我大的电影要尊重。。。但是好喜感啊,由蛋糕引发的血案。。。
蛮好的故事架构,山鲁佐德讲故事似的,由六个短巧折子戏组成。可能西人看来有恐怖内容,我们只觉有点恶心有点好笑。沙滩埋人和古箱怪兽两折最好,蟑螂涌泉那折最莫名和恶心。今晚看了两部章节式的片,另一部《海上传奇》。
82年的电影就这么搞怪啊。不论是造型还是场景,美术很棒,拍摄与动画虚实交替,画风复古。最喜欢的是那个外星植物的小故事,以前很幻想家里墙壁上地板上都是青草藤萝和花朵啊。看到全部是草也很美。
最喜欢蟑螂的那一个故事了,拍得也很有超现实感,渗透着一种末日的感觉。
漫画穿插连接得好棒!狠狠赞一个!土法特技现在看起来搞笑成分大于恐怖。六个故事中最爱《朱迪瓦利孤独的死去》
蟑螂那段有點神經質,可是老子一點都不怕蟑螂啊~~~而且蟑螂麻吉還會幫你把馬子耶(請參考蟑螂總動員)
1982年的恐怖片如今看来没有恐怖,只有搞笑和cult。五个小故事里第二个和最后一个印象较深(黑压压的蟑螂看得我头皮直发麻)。
那叫兽反应太慢了,怪物吃人就一直傻坐着,然后也不赶紧跑,被拦下来了也不强行挣脱还对着学生唧唧歪歪……不过这对师徒还真是贼大胆,还真当自己是奥特曼了,深入虎穴……结果那叫兽不仅不是奥特曼,自己学生被啃的时候连该逃走都反映不过来,最郁闷的是你叽歪半天都说不到点子上,你就说有怪兽不就行
80年代的美国恐怖片,漫画风格和剧情结合的感觉还是挺好的。这种技法让我有点想到前年大红大紫的美剧Heros,XDDDD
1.不使用火葬的下场。2.我绿了。3.妈妈我上电视了!4.反派总是死于话多。5.一只蟑螂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只蟑螂站起来。
不愧是大师级的!第一部最好~~~
除了过场动画比较不错之外~其他的都一般一般~故事太平淡了 和同时期的好多恐怖片都没法比,不如看恐怖大师或者恐怖之源。但是看在他是1982年上映的,可以不计较
这几个故事都比较一般,有些镜头还蛮搞的,cult,cult。但,最后一个故事恶心到我了,oh my gosh,太恶心了内些小强
还是要佩服一下斯蒂芬·金的想象力,6个故事中每一个都让人保持好奇心往下看。其中“沙滩直播杀人”和“箱子里的怪物”都可见他对人性阴暗的探索,当然了,还有黑色幽默。有意思的是他主演了第二个故事。
金爷比较重口的短篇集 80年代的粗陋特效 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见到金爷本尊客串 还是让人惊喜的亮点
乔治·A·罗梅罗导演,斯蒂芬·金编剧,由6个恐怖故事组成。斯蒂芬·金还在第二段故事中主演,基本上都是他的独角戏,那夸张又极具喜剧感的表演倒是像极了吉姆·凯瑞。基本上这种分段式的恐怖片看起来都很轻松愉悦,不过最后那段太倒胃口了,我最讨厌的就是蟑螂了,居然还来了满满一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