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邵氏电影 玉罗刹

    玉罗刹

    评分:
    0.0很差

    分类: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68

    主演:郑佩佩,谷峰,唐菁,樊梅生 

    导演:何梦华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贼王之王

    • HD高清

      蔡李佛小子

    • HD中字

      荡寇志

    • HD

      缘份

    • HD

      貂蝉

    • HD

      没有老公的日子

    • HD

      审死官粤语版

    • HD

      吃人井

     剧照

    玉罗刹 剧照 NO.1玉罗刹 剧照 NO.2玉罗刹 剧照 NO.3玉罗刹 剧照 NO.4玉罗刹 剧照 NO.5玉罗刹 剧照 NO.6玉罗刹 剧照 NO.16玉罗刹 剧照 NO.17玉罗刹 剧照 NO.18玉罗刹 剧照 NO.19玉罗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每当夜晚有女人的歌声响起,就意味着有人被杀,第二天就会有许多人头挂在街上。杀人者叫“玉罗刹”,专杀姓阎的人。客栈里,侠客徐英豪要去找仇人石勇山报杀父之仇,偶遇化名冷秋寒的玉罗刹,徐英豪问他为何杀尽阎家人,玉罗刹回答说:阎家兄弟20人中不知是谁杀了我的全家,但总有一个是。二人分手后,徐英豪来到石家庄,一醉汉自称石勇山,徐英豪举斧就砍,醉汉当场毙命,众乡亲闻声赶来,告诉英豪杀错人了,真正的石勇山早已搬走,英豪发誓从此封剑。

     长篇影评

     1 ) 郑佩佩演得最好的角色了

    郑佩佩武侠影后的名气虽大,在邵氏武侠电影里的形象却有点单一,基本都是《大醉侠》里一脉相承的中性风格,或着男装,或戴斗笠,英姿飒爽,正气凛然,只有在张彻手底下才偶尔展现女性的柔情。

    玉罗刹很特别,既有郑佩佩一贯的英气逼人,又有《金燕子》和《飞刀手》里的柔美情怀,而且亦正亦邪。她和梁羽生《白发魔女传》的女主同名,性格和身世则更像厉胜男,同样背负着全家被杀的血海深仇长大,为了报仇,几乎有点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不顾一切。她爱上了男主,这样凌厉的女子,世间男子多少都会有些害怕,敦厚孝顺的男主选择了柔弱贤惠的卖唱女,她要男主娶她作为救心上人的条件,这些都跟厉胜男十分相像。

    面冷心软的玉罗刹最终还是没有带走男主,独自骑马飘然而去,敢于爱,敢于追求爱,敢于放手,真奇女子。

    满脸胡子的唐菁大叔在《豪侠传》里跟李菁配戏,这里又跟郑佩佩配戏,有豆友对此大叔和小姑娘的搭配不满,我倒觉得徐英豪这角色倒很难找个比他合适的。王羽、罗烈、凌云,都是杀气十足的,哪里像是宽厚纯良到几近迂腐的徐英豪。张翼倒是可以,只怕太过英俊,玉罗刹不舍得放手了,呵呵。

     2 ) 所有人都带着罪与仇,除了银凤




         邵氏的电影大多平铺直叙,较少变化,人物心理刻画更是少见,记得有位香港影评人说,以前香港文化程度不高,人物太复杂,观众看不懂,难得这部玉罗刹在人性方面稍有点层次。

      
         女主角玉罗刹,是个复仇者,像天涯明月刀里的傅红雪,孤独如狼,人生的目的就是复仇,因为搞不清杀父仇人究竟是哪一个,于是所有姓阎的全部要杀,在杀人之前还要唱一首花腔女高音。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徐英豪。


        男主角徐英豪,也是个复仇者,编剧很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情节,就是他杀错了人,徐英豪悲痛又伤心,回到母亲身边,不敢告知实情。同样是杀错人,一个是误杀,一个是主动上门刺杀,一个是冷血一个是悲人,这个情节已经预示了徐英豪和玉罗刹完全是两种人,这是邵氏电影里很少见的伏笔。

          其他人物,石勇山和阎庄主无一不是身负罪和仇,只有石勇山的女儿银凤真正是冰清玉洁。


          电影中间徐英豪和玉罗刹在酒馆喝酒一场戏,郑佩佩把那种孤傲但心又有所托的复杂心态表现的非常好,后来答应救人,但要求徐英豪跟着她走也是一种霸道。最后独身离去,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态度既符合人物性格,也应了前面的伏笔。


           打斗不好看,和同时期的大醉侠没法比,玉罗刹手里拿着剑,只会三招,一招是从左往右砍,一招是从右往左砍,最后一招是横扫。何梦华不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导演,但优点在于电影里往往有一些出色之处,比如这部电影里的水上漂以及竹林之舞,还有最后玉罗刹与阎庄主格斗之间加了火花效果,增强了观赏性。


         最后,我觉得银凤这张大脸有点像林黛,果然六十年代大脸盘女子还是审美主流


           

     3 ) 美人如玉剑如虹

    客栈初遇,她一袭白衣,清俊如浊世翩翩佳公子,却面含煞气、快意恩仇。一徐姓豪客以酒会友,饭桌之上手起杯落,几下交手干净利索,各自留下深刻印象。

    明明眉似柳叶、眸黑如星,是个二八年华的标致美人,却杏眼圆睁、咬牙斗狠、龙行虎步、作抖擞英豪状。其间所暗示的巨大性别反差,叫观者不能不暗暗上了心。

    是夜她化身玉羅刹,遭人围堵,他暗中跟踪出手解围,却留下其剑暗表『我已知你是何人』。她气极提剑与他于客栈再次交手未得。两人结下梁子,约次日比试高低。

    竹林决斗那场戏,足尖轻点,杀气撩人,竹叶婆娑,片片纷飞。在晨光初现,天边泛起七色晨曦时,两人持剑立于竹林之上,身姿摇摆宛若仙人,简直是后世此类打戏的鼻祖,叫人崇敬又赞叹。

    她娇喝一声,只一招便见分晓。谁知高手中有更高手,却被人挑破外衣,霎时露出一脸女儿娇羞憨态。于此,情势发生了逆转,“性别”被此一剑一点已破。于男于女都落了形,上了心。

    从此,那玉面羅刹不再阴魂不散,那粗莽大汉也不是陌路豪客,他们只是一对江湖儿女,就此结下前缘。

    花开两支,暂表一头,谁知徐英豪因母受惠,约定为玉的仇人护寨一年。羅刹前来寻仇,果受其阻扰。就此矛盾展开,放走羅刹乃不忠于事,若对付她则不义于友,此事古来两难全。仁义可风的徐英豪,此时又遇上了一对落难卖唱父女,于是出手搭救。

    可叹,羅刹便是羅刹,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她生就面如羊脂,却言语尖刻,行为偏激,无怪乎豪客见到纤腰一扭、似嗔还怨、眉目含情的卖唱女银凤便动了心思。更何况羅刹因爱生嫉,见人就杀,全然不讲道理,相形之下,若讨了这盈盈弱女做媳妇不仅会打水做饭,还能照顾年迈老娘,是更现实(实惠)的选择。

    接着峰回路转,盲父居然是徐英豪的杀父仇人,与徐母亦有段过往。此时阎大绑走徐母与银凤,而玉羅刹亦开口要徐娶她作为条件联手破敌。真相大白,真正元凶乃阎大是也。密室打斗,机关重重,一路追踪,终手刃大BOSS。终了,女魔头抢婿不成,便洒脱离去。

    现在看来,邵氏棚内搭景堪称精细,演员表演可圈可点,情节跌宕起伏,家仇血恨、儿女情长随手拈来。

    邵氏营造了一种真实又虚幻的氛围——枪来剑往,江湖儿女快意恩仇。
    而为后世所不断炒冷饭的客栈暗涌、竹林打斗、盲杖杀人……经典桥段频现。而女主角玉羅刹则是敢爱敢恨,甚至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虽因背负血海深仇)。若放在现世她就是女权主义者的代表——主动示爱求婚,秉承简单直接的逻辑,且懂得放手,更勇于一个人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这就是1960年代的江湖。充满了简单而又直接的美。

     4 ) 老武侠

    很多老武侠电影的特点是,情节非常直白易懂,人物也相对简单,仅仅停留在“忠国”、“孝母”和对朋友的“义”上,所讲述道理不过是有仇报仇——升华为“冤冤相报何时了”;有恩报恩——曲折些不过是受坏人之恩打算要报矛盾最后不报还要消灭坏人。而且人物也往往存在一根筋缺心眼式的思维方式。我想这跟当时的观众有关系,我推想这可能跟《南海市三郎》中江sir跟徒弟说的相似,观众文化水平低,就图娱乐,所以情节不能繁杂,线索不能多于一条,意义不能深。当然,这也说明,当时的这么一批导演,连张彻在内,都至少是有迎合老板迎合观众倾向的商业导演。商业导演也好,艺术导演也好,大家走的路不同罢了。商业导演只要不装艺术,艺术导演也不抱怨,就都是好导演!

     5 ) 被严重低估的邵氏早期武侠名导:何梦华

    1966、1967年,在邵氏旗下效力的胡金泉和张彻,分别以大醉侠和独臂刀掀开了香港新派武侠的序幕,随后邵氏其他类型的导演(黄梅调、歌舞、文艺等等)纷纷切换到这个时髦片种,大有趋之若鹜、过江之鲫的势头……但是真正转型成功、成为武侠名导的人并不多……

    以邵氏武侠电影为例,早期的岳枫(1968年夺魂玲)、程刚(1972十二金牌,剪辑节奏极佳)、郑昌和(1972六刺客,剪辑节奏极佳)、楚原(1972爱奴1976流星蝴蝶剑)等等,相信称他们为邵氏的武侠名导没有任何问题……但有一个人一直被低估,如蒙尘的珍珠被忽视,甚至被许多人贯以三流武侠导演的名号,竟然将其同邵氏的罗维、徐增宏以及许多来邵氏拍摄几部武侠就走的不知名台湾导演排列在一起,这显然是看走了眼……

    大家要知道,何梦华和邵氏的二当家岳枫,早在武侠电影还没大行其道之前,就已经是邵氏著名的文艺片导演了……

    在胡金泉和张彻拉开新派武侠大旗序幕时期(66、67),何梦华拍摄的神话加黄梅调风格的西游记四部曲:西游记、盘丝洞、铁扇公主、女儿国,也取的较为瞩目的成就……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些电影,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服化道极好、画面古韵盎然、角色选择极好、而且还有许多笑到人前仰后翻的桥段……唯一的缺陷就是当年的土特效相比现在强大的电脑cp还是太差了,这当然也是时代的原因所导致的,不能强求……说真的相比20年后(86年)国内拍摄的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人家何导的西游记足足早了二十年……还有就是,何导的西游记四部曲,比那个2000年后周润发和甄子丹主演的大闹天宫好N倍,不是说你有炫目的特效了、有烧不完的钱了就能拍出好作品,最重要还是需要才华横溢的好导演、好编剧……话说何导除了西游记四部曲外,1967年还因一部文艺片珊珊(就是娃娃影后李菁主演的)获奖无数……奖项拿到手软……所以说,何梦华导演还没切入武侠轨道拍片之前,就已经是才华横溢、功力扎实的著名导演了……根本不是一些一知半解的人误认为的那样……

    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眼看以前还是要么委任李翰祥电影中的美工或配角的胡金泉、还是长期给人编剧的张彻,借助二人掀起的新派武侠潮流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一流大导演,何梦华也不是那种躺在功劳薄上一味吃老本、不与时俱进的平庸导演,而是在68年以飞魂镖和玉罗刹迅速切入武侠轨道,尤其是这部玉罗刹,可谓出手不凡,非常耀眼,第二年也就是69年以一部飞燕金刀,又一举拿下百万导演的名号,这和张彻1967年的独臂刀,仅仅只迟了两年时间,所以说只要你是金子,在哪儿都会迅速发光……

    但何梦华1968年的玉罗刹和飞魂镖……还有1969年的百万票房作品飞燕金刀,1970年的荒江女侠,1972年的黑灵官、埋伏、金毛狮王(实际1972年拍摄)等早中期作品,有非常鲜明的何师风格,既不照搬照抄张彻的阳刚热血,盘肠大战风格,也有别于胡金泉的庙堂江湖、文人武侠,禅意盎然……而是典型的伦理、文艺加武侠风格,主角们常常背负着剪不清、理还乱的先天原罪,以至于在剧中常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痛苦抉择……最后冲破人性的牢笼,要么大义灭亲(飞燕金刀)、要么同归于尽(黑灵官)、要么接受人格更高大的仇敌为亲人……总之要成为何导作品中的大侠,是要经受极度痛苦的抉择以及极大的损失为代价的……

    这让看惯了张彻、刘家良等阳刚热血、豪气云天类型的观众很不满,质疑你究竟拍摄的是武侠电影还是伦理文艺片?

    实际上一句话,何导的武侠电影,就是伦理、艺术片的核心,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还是挖掘人性的深度……至于武侠嘛,武打加侠义只是他电影的一个外壳……说通俗一些,何导的武侠电影风格,就是典型的《雷雨》式武侠……40年后,咱们的张国师折腾出的那部《满城尽带黄金甲》,不就是这种风格吗?但是人家何导四十年前就玩过了……

    这种类型的武侠电影,其实是对扎根现实生活故事的武侠化,更加接近现实,属于传统武侠剧,侠客们也仿佛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复仇还是动武也都受限于现实制度中的条条框框,还有个人血缘关系的人情羁绊……比如黑灵官、玉罗刹都是如此……在错综复杂的人情羁绊中抉择,旨在挖掘人性的深度……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会说何导是一位各方面比较平庸没有自己鲜明特征的导演了……

    而张彻砍瓜切菜、血脉爆飞就属于鲜明特征的导演了………

    总的来说,邵氏武侠、动作导演中:

    1、可以划归一流的导演:

    除了张彻、胡金泉外,还有程刚、郑昌和、岳枫、楚原、刘家良等,何梦华完全可以凭借玉罗刹、黑灵官、荒江女侠、还有血滴子等,划归一流导演之列且名至实归……

    2、邵氏三流武侠导演:徐增宏、罗维、还有大多到邵氏拍几部电影就走的台湾导演……

    3、除此之外的比如孙仲(人皮灯笼)、鲁俊谷(锦衣卫)、华山(少林俗家弟子)、蒙墩佩(自古英雄出少年)甚至擅长恐怖题材的桂枝宏也有一部超经典的武侠电影《万人斩》等等……但要么因为综合实力不强或者不专著武侠电影的,归为二流导演……

    (二)

    另外再就何梦华导演说两个题外话:

    一是为啥何梦华导演的武侠电影,老喜欢用唐菁这样的憨厚大叔作主角,比如玉罗刹、黑灵官、飞燕金刀等等,我想大概是角色需要吧……

    不过有一点我也想不通,中期的埋伏、金毛狮王等,主角用的是赵雄,这人年长不说了,关键是一脸凶恶相,气质形象完全与侠客、英雄不沾边……大概是何梦华在邵氏的地位不如张彻以及岳枫二当家吧,拿不到帅哥、美女等一流演员出演自己电影中的主角吧(胡乱猜的)……

    如果说张彻、楚原、刘家良等,都擅长造就男性明星,而李翰祥等则特别擅长造就女性明星,相形之下何导造就影星的功力就弱多了,大多用的都是别的导演已经捧红的男女明星,好像没有自己固定的御用演员……

    二是邵氏后期买入的金庸13部作品的电影版权,为什么不交给何梦华导演?

    后期邵氏武侠电影日薄西山,除了管理制度方面的僵化,不擅长挖掘新人导演等外,还同错用导演息息相关。武侠电影本就是邵氏最擅长的看家宝,但到后期也就仅有楚原一人苦苦支撑,被委于重任的张彻、刘家良难当大用,刘家良后期武侠电影室内人景布置异常拥挤,通常个人学武部分占据大半时间,让人哈欠连连……

    至于把金庸几乎绝大多数巨著交张彻导演更是灾难,没有更雷只有最雷……一句话,堂堂13部金庸巨著,除了楚原的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尚能拿出手,还有鲁俊谷的《神经大侠》(鸳鸯刀),蒙墩佩的《连城诀》、孙钟的《笑傲江湖》、鲍学礼的《天龙八部》也还差强人意,其余七部都被张彻包揽,张彻导演的简直不忍直视,各种露胸装、渔网装等奇葩服装,你这是要闹那样,你张彻导演要展示男性的阳刚魅力,也不是这么展示的吧?一个字晕……大家都说后期的张彻,可能是瞌睡着在拍电影吧?不过后来在国内又回光返照了一下,尚有《过江龙》、《西安杀戮》等片尚可看一下,这已经是后话了……

    而相比张彻来说,何梦华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均衡的多,其实让何梦华来拍摄金庸的十四部作品(加上白马啸西风),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惜何梦华只拿到一个番外篇的《碧血剑》(另外还有刘士余的新飞狐外传番外篇),名不正言不顺,改名《情侠追风剑》……真是埋没了何导的才华……

    (三)

    武侠电影驰骋纵横了多少年?

    由邵氏胡金泉、张彻于1966年掀起的新武侠风朝,究竟持续了多少年?

    准确说,1966—1979为发展阶段,邵氏和嘉禾的片库最多……

    而今邵氏已经蓝光化近三百多部电影,中有许多著名武侠电影,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邵氏的蓝光电影修复的近乎完美,是那种艺术化的修复风格,虽说修复最高的境界是修旧如旧,不过我作为俗人一个,还是觉得邵氏这种艺术化的修复风格是我的最爱……扯远了……

    1980—1990为壮大成熟阶段……除了题材、风格方面的突破,最主要是武打设计风格已极具观赏性,不像早期的硬胳膊硬腿,呆板笨拙……

    1990—2000为巅峰时期,尤其是93年,出了无数经典,这个懂的自然懂……

    2001年—2011年为日薄西山、衰落时期……

    所以说这股潮流在电影界一直持续到2011年徐克的龙门飞甲才算偃旗息鼓,至于武侠电视剧标志性结束阶段,应该是2005年王晶的天下第一,还有2006年徐克监制的武侠剧《七剑下天山》,虽然电影方面后来还有一些零星的回光返照作品:剑雨、三少爷的剑、卧虎藏龙之青冥宝剑、奇门遁甲等等……电视剧方面狗皮膏药的粘着金庸武侠不停的翻拍,但核心方面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武侠剧了……

    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基本是00后们乐此不疲或者热衷的仙侠或玄幻剧的天下了,所以武侠谜们要看的真正武侠电影或武侠剧,基本就定格在1966—2011年之间的无数作品了……

    一句话,由香港掀起的这场武侠风暴,可以说驰骋纵横了半个世纪,不仅在东南亚享有盛名,在欧美也是大有市场,比如93年袁和平拍摄的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等……

    (四)

    最好的电影,究竟是什么样子?

    什么是最好的电影?当然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

    在我看来,能做到艺术与商业娱乐兼容、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就是我心目中的好电影。

    不局限于类型,比如高大上的文艺片也有烂片无数,而被很多高雅人士认为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武侠电影也有无数经典……

    反正好的电影,让你笑完了、乐完了又还让人情不自禁的琢磨透了一些道理,学到了一些东西……

    总之本人不喜欢走极端风格的电影,一个极端是完全走向低俗、恶俗、媚俗、娱乐至死的电影,另一个极端是极度的压抑、沉重、无比的高大上等电影……

    前者比如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东一榔头西一榜(不是指无厘头,其实周星星的破坏之王、唐伯虎点秋香等还是超级经典的,而是国内的一些东施效颦之作比如煎饼侠之类的),一味的追求低俗、恶俗、媚俗、娱乐至死的电影,这种快乐是一种低级、动物级别的快乐,长期热衷于看这类电影,会消耗掉一个人的精气神,不自觉的陷入慵懒、庸俗、颓废……这种非常容易获取的快乐,就是简单的多巴胺类快乐,就跟动物吃了糖果一样……

    还有一种是内汾肽,就是先苦后甜,举个例子比如自己辛苦栽种的西红柿,前期的辛辛苦苦终于迎来了丰收果实,这个时候吃着自己载种的西红柿,那绝对是无比的美味,这种美味之后,更有一种成就感……这种内粉肽转化的多巴胺快乐,就是一种高级的快乐……人作为高级动物,万物之灵,最需要的是这种不断成长、不断提升的快乐,在万丈红尘中不断修行的快乐,最终到达人生的巅峰,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所以习惯获取高级快乐,是一个人成功必备要素……

    后者比如异常压抑、异常沉重、异常灰暗、异常的高大全、竭尽全力的说教等电影………为啥嘛,因为大多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已经够艰苦而辛劳的,面临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尤其是一线大都市的主力军,或者从事费脑费力的工作,或者从事沉重的说教工作,好不容易适逢周末或月末到电影院放松一下,结果看到的还是让人沉重、压抑或者竭尽全力的说教电影……这肯定会让人无比郁闷的……

    文武之道也在一张一弛嘛……即便你要揭示多么高深的大道至理,还是弘扬多么宏大的主题……也要选择时机,适可而止……所以某些导演不能因此责备观众欣赏水平的不高,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毕竟是市场也是人之天性选择的结果……

    所以回头看来,为啥商业电影甚至许多低俗恶俗媚俗的电影曾经长期占据香港市场的主流,这也是香港高节奏、高强度、高压力的大都市生活所需要和选择后的产物,存在即为合理,某种事物的存在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和道理,不因你的好恶而消失……后来这股风气刮到国内,又兴盛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电影毕竟有它的多种价值载体,所以也是分门别类很多种类型的,大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最好了……电影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最好……比如韩国电影近些年的迅速崛起,成就瞩目……相形之下曾经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则是有目共睹的衰落……

     短评

    武打技术已经较完备,1:27分树上甩镜头拍轻功,1:26跳桥用了弹床、钢丝、假人、替身、剪辑,效果不错(那丛竹子是《十二金牌》里的?)。18分钟竹林较量踩竹梢估计启发了李安。谷峰演竹杖盲侠不错。郑佩佩4分钟长移镜头出场潇洒,48分钟的表演可谓亦正亦邪,演出了玉罗刹内心的孤僻。

    6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略囧啊,玉罗刹这个性格刻画。。。

    11分钟前
    • 茉琉
    • 还行

    人设错乱 处处bug

    12分钟前
    • 三爷abcd
    • 很差

    剧本写的特别好,男女主各自背负杀父之仇,最终揭露真相时才发现彼此命运交错相连。自认罪恶之人,却是阴差阳错的无心之失,天道无常。玉罗刹飘然离去的结尾设定极为潇洒。郑佩佩这里又是有男装扮相,不亚于《大醉侠》里的惊艳,英气俊美,翩翩俏公子。玉罗刹杀人前总要唱小曲,同首小曲的误会带出女二及其父亲(谷峰)出场,聚齐所有重要角色,又是一例用声音作为重要元素。

    13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早期的邵氏武侠倒是很多精彩。情节也不算弱智,难得还有伏笔和呼应,看得出何梦华是下了功夫的,最牛逼的是郑佩佩水上漂登萍渡水的功夫。那个年代武打设计有这个想法也是难得。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果然是视觉系。。。唐菁大叔那张脸让我觉得玉罗刹的一切努力都是浮云。。。

    16分钟前
    • 江户川歌磨
    • 还行

    故事单一 郑佩佩也略显单一。最后的结局还是不错的 大爱无疆。

    18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簡單的復仇劇情顯得很平庸,鄭佩佩的中性俠女造型英姿招展。美輪美奐的背景設計喧賓奪主,顯得畫面很美。

    23分钟前
    • MovieMania
    • 还行

    佩佩同学造型真金燕子

    25分钟前
    • Eccentric Cat
    • 还行

    除了开头和能让人联想起大醉侠和龙门的客栈戏外,实在是一言难尽。有些邵氏导演就喜欢在一部戏里塞一大堆东西,又没法驾驭,所以总是有种顾前不顾后的断裂感。感情戏让人想起侠客行里黑白双剑和梅芳姑的纠葛,玉罗刹最终离去是对的,这么好的姑娘犯不着跟一个不懂她的好的人瞎耗。这就是当年的侠女和现代侠女的区别:当年的姑娘眼神坦坦荡荡,没有怜己这种情绪,现在一水的浓妆妹子时刻都在自怜。

    26分钟前
    • 安魂
    • 还行

    同样姓徐,徐述他妈敢骂曹操,徐英豪他妈就误信坏人,原来一切都是老杨干的,最后那场打老杨可真够狼的

    31分钟前
    • 话事人
    • 力荐

    40年前的郑佩佩也是20年前的林青霞一般的人物

    32分钟前
    • 毛里求斯
    • 还行

    白发魔女+厉胜男,竹林争斗,客栈暗涌,算是都点到了,只是没有后世那么精致。。。。

    35分钟前
    • 厉复生
    • 力荐

    可以打五星的邵氏武侠片,布景和外景搭配很好。故事也不错。

    3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本片和何夢華的《黑靈官》相似,皆是處理復仇主題相當講究,一個普通的妒忌,謀殺和復仇的故事,發展下去卻成了對復仇提出道德質疑的倫理戲劇故事。而且更設計了超自然元素,涉及了哥特式恐怖意象,編導充分利用富於聯想的配樂以及音響效果,製造出場面的恐怖效果。可惜的是,此片沒有做到胡金銓的《俠女》那般高尚,卻急於把超自然元素合理化,不去發展其中的意念,因此沒有做到《俠女》一般完成類型片的變異。

    42分钟前
    • 听见流星的声音
    • 还行

    看在鄭佩佩的份上多打一分

    46分钟前
    • 林 沂 沐
    • 较差

    郑佩佩的的角色个性鲜明,快意恩仇,爱恨交织;男主角普通了一些,中庸角色,没有擦出火花。

    51分钟前
    • 扶风
    • 还行

    我觉得编剧相当不错啊,这样的片子比张彻的好看

    55分钟前
    • 罗夏
    • 推荐

    佩佩这个角色少见的一直偏激任性不讨喜,邪气多于正气,直到最后逆转,结局美。男主于她的意义是良师益友而非真正爱情(所以大叔样是合适的),大仇得报封剑远走的冷姑娘,心性已改,以后应有更好的人生。佩佩白衣书生装扮实在太美了!

    59分钟前
    • 笑·月·饮
    • 推荐

    邵氏营造了一种真实又虚幻的氛围——枪来剑往,江湖儿女快意恩仇。若现实真如此简单直接就好了!

    60分钟前
    • LostAugust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