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9

    主演:于谦,李诞,吴昕,池子,马东,王建国,程璐,庞博,王思文,杨磊,陈嘉桦,于小彤,梁海源,冯提莫,郑钧,张博洋,胡豆豆,卡姆,徐峥,于文文,信,汪苏泷 

    导演:谭晓虹 

    猜你喜欢

     剧照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2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3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4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5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6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6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7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8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9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是由腾讯视频、笑果文化联合出品的中国最好笑的脱口秀竞技节目。  节目由于谦、吴昕和李诞一起组成“领笑团”,每一期评选出一位“爆梗王”,建立起中国脱口秀演员排行榜,并在最后一期节目中选出本季最强“爆梗王” 。  该节目于2019年7月21日起每周日20:00在腾讯视频 播出 。

     长篇影评

     1 ) “脱口秀文化”的崛起:一切只是为了发笑?

    9月22日晚上,国内知名的脱口秀综艺《脱口秀大会》第二季正式落幕。和常见的谈话节目(Talk show)不同,《脱口秀大会》实际上关注的是单口喜剧脱口秀(Stand-upcomedy)。这是一种一个表演者就可以完成一段比较完整的表演的喜剧形式(单口喜剧),主要由喜剧演员上台演说完成。

    因为形式单纯、进入门槛低、方式新潮,脱口秀逐渐于近几年勃发起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有许多知名的脱口秀表演群体和相关活动。而随着《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的传播,这种文化更是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围绕国内这几档脱口秀节目,口碑与效果上自然也颇多争议。虽然目前脱口秀还不是一种人尽皆知的大众文化,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刻都发生变动的当代社会,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用这种方式享受表达和批判的乐趣,脱口秀正成为一种记录文化与社会巨大变化的载体。为什么脱口秀文化能迅速崛起?我们在看脱口秀的时候,期望得到的是什么?这种单口喜剧形式带给我们的除了哈哈一笑,还有什么?

    撰文 | 阿莫

    01

    笑之外的野心,戳中痛点的脱口秀

    “用笑点爆击痛点,用幽默跟生活和解”是《脱口秀大会》 第二季所标榜的主题。这个节目似乎并不想要单纯为观众带来欢笑,而是希望能够通过笑触及生活中更深沉的东西。

    当然,从历史和“基因”上来看,脱口秀从来就不只是“逗个乐”而已。一般来说,欧美脱口秀在话题选择上范围更广,尺度通常也比较大,包括政治、经济、两性、社会问题、生活趣事等等,可谓包罗万象。通过讽刺幽默的话语对社会和生活进行探讨是脱口秀的本质,这使得它成为一项有深度的表演艺术。

    丹尼尔·斯洛斯的单口喜剧表演。

    对比之下,《脱口秀大会》选择了瞄准更接地气的大众焦虑,摒弃宏大叙事和精英主题,将社会中最贴近生活和最能引发情感共鸣的议题设置出来,并根据语言结构和修辞将其用最幽默和流行的“段子”讲述,迅速引发受众共情。2017年的第一季,它的选题就有“做人不能太折腾”“北上广爱来不来”“人生没有撤回键”等等,而第二季更是变本加厉。选择了“爸妈,我就直说了”、“我可能被骗了”、“做生活的甲方”、“爱一个人好难”等话题。工作、催婚、诈骗、恋爱……这些话题是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必须面对和饱受困扰的。脱口秀演员则试图通过这些“扎心”的话题来赢得关注。

    显然,《脱口秀大会》的这种策略是成功的。在其豆瓣评分首页,最受欢迎的长评即名为“未曾深夜痛哭者,不足以说脱口秀”。除此之外,节目中王建国的名言“世界是我看的坟”也上了热搜。在命题为“孤独”的一期中,王建国侃侃而谈:“网上特别流行把孤独划分为几个等级,比如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快餐、喝咖啡,最高等级的孤独是一个人做手术。这个不叫孤独,这个叫你一个人过得挺好。”他的这段发言令很多观众和网友都感同身受。这个热搜也展现了《脱口秀大会》甚至是当前国内脱口秀喜剧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自嘲以解忧。

    脱口秀之所以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是因为它和传统的相声、小品不同,不标榜模式化的段子、包袱,甚至不需要说学逗唱等功底。虽然脱口秀也并非完全不讲求技巧,但主要标榜的还是“我口说我心”,以讲述者本人作为表演最重要的主人公。因此,脱口秀演员往往以自身经验出发(或者假装以自己身份出发),谈论自己的经历和故事,通过暴露一些隐私体验,甚至是很狼狈羞耻的一面,然后自嘲来取悦观众。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剧照。

    综观这一季《脱口秀大会》横空出世的金句,不难看出这种黑色幽默的基调:

    Rock——我做了几天更好的自己,我就得做几天更差的自己缓一缓,更好的自己太累了。
    庞博——公司的厕所,就是大家唯一能自由享受快乐的一个小角落。
    梁海源——我每天都在想,这个世界上那些属于我的钱,它们都在哪里,在干吗,有没有想我?
    皮球——都说孩子是父母的纽带,我哪是什么纽带,我就是一个沙袋。
    赵晓卉——追星这件事和异地恋一模一样,面儿见不着几回,钱是一点没少花。
    CY——我这样的人做医生是在浪费生命,浪费别人的生命。
    杨笠——如果再有人问你为啥不找个男朋友,你可以霸气回怼“你为啥不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

    这种做法的逻辑是,当演员以自嘲的喜剧形式讨论那些尴尬和痛苦的话题时,把痛苦变成了观众的哈哈一笑,而在观众发出笑声的同时,他们既能获得情绪上的宣泄与满足,也能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或者“我比别人优越”,从而看淡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尴尬/痛苦。正是因为如此,脱口秀演员无论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都希望去扮演一个“小人物”,用小人物的身份展现凡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坎坷挫折和某些灰色地带。尽管可能是编纂的故事,但这些足以让受众产生心理安慰。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李诞说:“我之前听过一个朋友跟我说‘喜剧是残酷的,笑声是危险的’,我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说喜剧不是残酷的,生活是残酷的,喜剧只不过是帮你展示这种残酷,甚至可以化解一部分。”这正是脱口秀逐步崛起并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快乐与快乐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和这些脱口秀题材同步崛起和流行的还有网上风靡的“丧文化”,而著名的喜剧人李诞也正是因为他“在哪倒下就在哪躺着”的姿态而闻名。丧文化与快乐消费,“小确丧”和“小确幸”这两种看似冲突的情绪,事实上却在青年流行文化中相辅相成,彼此难分难舍。没有什么糗事和琐碎的牢骚不能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并且博君一笑。还有一些网络意见领袖不断发表流传甚广的“毒鸡汤”语录,这些和脱口秀表达方式极为相似的“金句”因其犀利幽默而成为被社群用户疯狂转发的社交币。

    《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作者: [美]格雷格•迪恩 译者: 程璐 / 冯立文 / 梁海源 版本: 亚洲黎明出版社 2015年7月

    丧文化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且并不是今天的社会独有。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反映这种情绪的文艺作品。如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嬉皮士公社”文化和“垮掉的一代”(以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为代表),二战后日本文化中 “无赖派”文学(以太宰治《人间失格》为代表)等。尤其对于20-35岁之间的年轻人(这部分年轻人也是脱口秀和网络文化的主要受众)来说,各种不同的压力都一一袭来,更容易导致不同的“丧”感:因城市化飞速发展带来的孤独、渺小、无力感而导致的孤独;也有因全球性的经济变化剧烈带来的焦虑;因工作、恋爱、家庭等社会因素导致的压力;甚至还有因为过多娱乐和消费带来的空虚……正如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 写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慢性无趣虽然到最近才受人注意,却早已构成了一个主要的精神病理现象。”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嘲与调侃看似成为了一种走出困境的有效方式。自嘲是一种主动污名化的过程,它是一种象征着主动接受、主动选择的叛逆表达,是集体表征和集体心理的表露,反映对焦虑的对抗。对于那些敢于自嘲和吐槽的人来说,勇于将真实而有缺点的自我剖析开来,选择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自黑来笑对人生是一种与自我和解的方式。能让人走出困境。示弱卖丧常常表现为自我否定和宣泄沮丧,实质上是渴望获得抚慰,化解尴尬,从而“咸鱼翻身”。

    脱口秀演员思文。

    同时,这种发泄也是在寻求归属与认同。与其他同样身处困境、承受压力、需要排遣苦闷的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显然能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与归属感。在集体动作中,暂时逃离了必须要优秀和成功的世俗压力。例如,有些人会对励志性的名言警句等进行解构,用幽默抵抗着主流文化中的精英成功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解构了努力奋斗的价值和意义; “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因为运气差得都笑不出来”赤裸裸地讽刺鸡汤类的生活鼓励;“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生来就在罗马”讽刺了阶级的不平等。

    通过这些自嘲和吐槽的幽默,许多人达成了“丧而不馁”的目标,如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也恰如《脱口秀大会》中对思文的点评:“思文的脱口秀是一种化解,她讲的事情本身其实都挺残酷的。但她在脱口秀表演中化解着自己身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人们似乎相信,通过尽情地表达观点,就能够寻找生活的平衡与勇气,只要随时随地都嘲笑苦难,苦难就能够被消解成笑声。

    但对所有问题都付之一笑到底成就的是宣泄的奇观还是解决方案呢?将社会议题、公共事件的严肃内涵通过口语化、消遣化的“段子”赤裸地表现出来,到底给予我们的是生活良方还是麻痹剂呢?

    03

    喧嚣的脱口秀,

    幽默也可以是一种麻痹?

    “想当年谈恋爱的时候,我的闺蜜选择了一个大款,而我选择了没房没车的程璐。我觉得我是独立女性,要找自己喜欢的男人。这么多年过去了,果不其然,我的闺蜜过得比我幸福多了,但我不后悔。每次想到这些,我都会流下两行独立的泪水。”这是思文在《脱口秀大会》中的一个段子。因其富有生活气息,真实有趣地展现了“独立女性”的生活被许多网友传颂。

    脱口秀演员思文。

    除了思文之外,《脱口秀大会》中的梁海源也非常爱探讨“我们女人”的话题,她们的女权色彩成为脱口秀节目中引人注目的风景。显然,这些选手的脱口秀水平还有一定进步空间,力度也有所欠缺,但女性脱口秀一直被认为是值得鼓励的,也是“脱口秀改变社会”的重要证据——让女性在脱口秀这样一个男性为主场的舞台发声,似乎本来就是一种成功。

    例如许多人关注的黄阿丽,她的表演尺度颇大,坦白地谈论着自己怀孕期间的生活体会,用粗鲁的话语和肢体刺向男性对女性“优雅、得体”的刻板印象,同时获得广大女性的共鸣。几年前知名的影视剧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女主角麦琪确立了自己的喜剧奋斗目标,并逐渐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同时也获得了社会认同。这些女性经过深思熟虑,用强硬、智慧、幽默的观点去讽刺整个世界,这是脱口秀赋予她们的力量。

    但尽管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国内女脱口秀演员的表演内容依然在性别观念上陈旧刻板(如上文思文的发言),要么在话题上总是局限于婚恋领域。其实,就算在西方,也存在这种“女脱口秀表演者说女权,男脱口秀表演者说女权以外的所有事情”这样令人悲叹的现象,大部分热门的脱口秀节目(尤其是广受欢迎的深夜档脱口秀节目)几乎全是男性主持。似乎“女性视角”只是成为了一个演员标新立异的突破口而已。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这样的现状并不只是女脱口秀演员自身的问题,而是和脱口秀的形式分不开关系。由于脱口秀大多是由碎片云集的“段子”、 密集的笑点、层出不穷的“包袱”组成。再加上某些主题选择的受限,它天生是“反谈话”的,对于意义的深入很难有任何实质性作用。消解掉的“主题之重”使谈话变得越来越窄,人们仅仅去追寻形式上的娱乐消遣性以及在节目吐槽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交互动,最终忽略了某个议题可能带来的深入探讨以及现实层面的改变。

    例如,在《吐槽大会》中,介绍嘉宾的形式是通过主持人的一段严厉的吐槽——一下子将光鲜亮丽的明星拉下神坛,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碰到节目中嘉宾较多的情况时,要将每个嘉宾面面俱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碎片式的段子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一方面,碎片化信息更易于情感表达和释放。相比完整详尽的叙事,“只言片语”型语体给用户提供了更大的情感表达空间。

    陈乔恩在《吐槽大会》。

    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发笑——笑本身并不追求完整事实的传递,而是情绪的爆发和感染。然而,带有复杂内涵的文本无论解码还是传输速度,都要滞后于简单清晰的碎片化内容。所以碎片和拼贴化的语言是情绪化表达不可或缺的传播要素。脱口秀的表演者也往往如此,他们严谨地掌握着说话的节奏和步调,讲完一件事,等待观众笑声,笑声过后,他们立刻说起另一件事,这两件事之间可以几乎没有因果联系和逻辑关联,拼贴文本是零碎而没有逻辑的,甚至还有些荒谬和无厘头,但本身却具有强烈的喜剧性。就这样,最终形成的脱口秀表演尽管主要关于某一个主题,但往往是由碎片构成的、互不相干的大杂烩似的拼凑物。它否认整体性、条理性或对称性,以矛盾和混沌而沾沾自喜。同时,这些脱口秀的话题选择也呈现出娱乐化、甚至低俗化的倾向,其公共性不断被削弱,最终使得脱口秀节目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而非真正的公共空间。

    再看那些“动人的自嘲”故事,多数也在真假之间徘徊。如经典的《吐槽大会》,名为吐槽实为公关。明星在展开自我的嘲讽之前,会事先与节目组的编剧团队对表演内容进行反复推敲,选定那些可以进行“吐槽”、“自黑”的事情,多半是一些已经广为人知或者不痛不痒,不真正涉及其人生黑暗面的部分。在此之上,又由编剧撰写发言,用年轻网络观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展现其敢于“直面自我”的形象,希望通过自我批判和戏谑他人反而获得更多的受众青睐。同样,普通脱口秀演员在激情地展现“真实经历”时,往往也有不少杜撰的成分。一些已经大有名气,享受着成功生活的脱口秀演员,依旧故意在表演时穿上破旧的T恤,努力营造出小人物的形象,令观众产生共情或自我优越的错觉。

    也许,脱口秀似乎并不能成为解决人生困难的光明大道,而不过是另一种大众热爱消费的麻痹剂,一种辛辣的生活调味品,受众也在消费过程中实现了最终目的——享乐。人们看着舞台上的喧嚣,收获的只有一时的笑声。不过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也许这就足够了。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阿莫;编辑:走走。校对:翟永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2 ) 第二期开始渐入佳境

    过去一年里不断在各大综艺里看到诞总身影,还是被圈了不少好感度的,挺喜欢他对生活里一些沉重东西的解构方式,还有张绍刚老师和诞总池子三人之间的奇妙火花,可能严肃与解嘲本就是难以分离的两面。所以,想认真看看诞总一直力推的《脱口秀大会》,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吸引这么多古怪而又有才华的人类。

    其实最早听说脱口秀Talk Show这个词,是在大学时期的专业课上。广义上的脱口秀作为一种节目形式,在英美国家发展的历史比较长,含义也更广泛,一群人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类的节目,都属于脱口秀的范畴,更接近我们平时说的谈话类节目。这类节目当然也对幽默感有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表达的内容符合主题,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比如当年的《实话实说》和《康熙来了》。

    但当下中国的脱口秀节目形式,更多时候是指一种单人喜剧的表演形式Stand-up Comedy,看过《麦瑟尔夫人》和《柯南秀》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脱口秀并不是段子集锦,它首先要求的也是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包袱和笑点,是为了表达观点来服务的。从单纯地搞笑,到对某个人或某种社会现象吐槽,再上升到有犀利的个人观点同时炸场,是随着观众认知水平不断递进而逐层产生的要求,也是这类节目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样的,也是我对各个选手观感的基础。

    从早期的《吐槽大会》开始,我一直觉得在国内做脱口秀其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探讨亲子关系这个主题更是如此,说得太浅了没意思,说得太深了又有故作姿态的嫌疑。这一季《脱口秀大会》第二期能把这两个事情放一起做,我还挺佩服制作方的勇气。

    #爸妈,我就直说了#名义上是对父母喊话,实际上作为舞台竞技,选手们PK的还是观众的共鸣感,也就是能不能讲出更多人的心声,同时还要把握好节奏感和包袱。七个选手破题的方式各不相同,我自己特别喜欢的TOP3是思文,呼兰和建国。

    思文选择了单亲家庭的主题,把父母离婚这个事情提炼出这么多梗,是真的有生活经历才写得出,最难得的是一点都不显得沉重,铺陈的脉络一层层也很清晰。印象特别深的是“叫爸爸”“习惯了”,和“每到过年的时候给父母带来对方的坏消息”,还有“离婚是庆祝高考的一个仪式”的“双喜临门”梗,有种笑着笑着就哭了的感觉。从小孩子的角度,童年时候就需要把察言观色当成生存需要,把陌生人当成亲人来讨好这件事,其实真的挺残忍。我父母即使离婚20年多了,也时不时会打探对方的生活状况,对方过得好固然会放心,但也有种“凭什么过得比我好”的意难平;对方过得不好,就会瞬间转化成“谁让TA当年如何如何”的轮回终有报型感慨。没有单亲家庭的经历,可能不见得完全懂思文自嘲背后的成长过程里的辛酸。不过我觉得这也是脱口秀最大的魅力之一,用喜剧的方式化解生活本身的残酷。我心里的本期TOP1。

    呼兰聊的是普遍性的亲子矛盾点,所以引起了最大面积的共鸣,其实去掉“领笑员”和飞行嘉宾票数的话,呼兰应该是现场票数第一。给家里电视降温和藏遥控器,可能是80、90后非常有代表性的回忆了;还有《哈佛女孩刘亦婷》,无数80后家长眼里的“别人家孩子”,和无数80、90后的噩梦;以及“你是不是顶嘴?”“你是不是翅膀硬了?”,完全是我妈的复刻版了,跟中国式家长是完全不能讲逻辑的,“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有你妈关心你翅膀硬不硬”,是我看到的本期最精辟总结。更有普遍共鸣的是110%回报率理财产品的讨论,也是每一代人“智商税”需要面临的新问题。唯一缺点是结尾有些突然,完全没啥预兆,几乎是临时停车的感觉了。

    建国第二期的发挥我觉得是超出第一期的,与其他选手不同的是,他选择了从家长的角度反向立论,让观众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亲子关系之间的问题。不过把孩子玩具送给别人这件事情,稍显偷换概念了,如果事先说明是玩具是家里的公共财产,那么家长当然有权利处理,但往往中国式家长表达的都是“这是给你买的玩具”,那么孩子就理解成了个人物品,再由家长单方面决定送给其他人,或者强行引导送给其他人,当然孩子就很难接受,孩子即使年龄很小,也是有私有物的概念的。整体来说,建国本期是立论角度独特,技巧用得好,但输出的观点的合理性和完整度上其实不如前两者。

    个人观感来说,第二期《脱口秀大会》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新加入的领笑员于谦老师和昕昕也逐渐融入了节目,能结合他们做相声演员和主持人的经历,从不同角度给出专业的点评意见。新一期的预告里看到了吸烟梗,再次佩服节目组选题的大胆和勇气,期待选手们的新表现~

     3 ) “人生确实没有意义,但人生有美。”——《笑场》

    “取悦自我才是品尝人生之美最需要的东西。”

    有天读到一个事件,百味杂陈。

    **************************************

    上周我们给一部动画电影做内部测试,当天给120个小学生分两场放映两个不同的故事版本,想测试出哪一个版本更受小朋友的欢迎。

    结果出人意料。

    两个版本一样好。一场好评率97%,一场好评率98%,差距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尽管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剪辑方案,完全可以视作两部不同的电影,但从小朋友的调查问卷和现场反馈来看,它们得到的好评几乎一致,甚至在“感动程度/好笑程度/可理解程度”等更具体的维度也找不到明显的差异。

    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的主创团队天赋异禀,把电影做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效果,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参与测试的人没有表达真实的感受。

    没有任何引导,没有交换意见,小朋友们就不约而同地在问卷上打出了绝对好评,甚至在“你觉得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开放题下面都默契地使用了“勇敢”和“聪明”两个词。

    可能他们把问卷调查这个陌生的形式当成了又一场需要标准答案的考试。

    另一个令人难过的细节是,有一个小朋友写字比较慢,看到其他人的问卷都填完了,急得大哭起来,回收问卷的同事费了一番口舌才让他相信这不是一场考试,慢点写,真的没有关系。

    他们早早学会了成人世界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正确比真实更容易被人接受。或许他们写在问卷上的每一句正确的话语都是在照顾我们这些大人的脆弱情绪。

    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就算全世界都不觉得正确,那些真实的喜欢和讨厌,对自己也相当重要。

    **************************************

    正确久了,就会麻木。

    小朋友因为太靠近人性最初的样子,看到他们自我意识也只是刚刚萌芽,便开始急速褪去,不自知地放弃凭借神奇的直觉带领自我真实的情感,去感知和探寻世界的能力,令人难过。

    真实的喜欢和讨厌,没有既定的标准,自己的身心感受是唯一的体现。人是通过伸出喜怒哀乐的触角,才遇见友谊,爱情和一切美好的情感。如果没有人敢呈现这个部分,生活丢却人性里参差百态的碰撞,所有人只追求正确的目标和漂亮的人设,便无法连接生活,和好好体验只有一次的生命。

    看了第三期《脱口秀大会》,这期的话题是:“你的人设崩了么?”

    有大胆的选手选择的表演主题,把自己很真实的生活态度,幽默又直白地表现了出来,大有先把自己说爽了,这次定要取悦明白自己,其他的爱咋咋地的气魄。让我有点意外,也相当感动。

    袒露自我,如今也许是最需要勇气的事情。

    张博洋是逻辑和思路都特别优秀的人,你会很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这期的段子,在人设的话题上剖白出来真实的自己,和长久以来住在自己心里不时会蹦出来的自卑和解,看得出走下舞台的博洋,脚步轻快。

    看到吴昕这样说就会有些心疼,她说不见得每个人都要特别自信,也不是说不自信就是不好,收回讨好的点就好。可是一个人自信不自信怎么会不重要呢?行走江湖的安全感几乎全部依靠内心强大提起一个人的气,这个强大是相信自己得来的,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判断力,能力和魅力都是独特的,就算不是大众意义上“对”的东西,也不纠结。

    很可惜的在于,自信又不是一个只向内努力就可以求得的东西,需要内的坚定和外的认可。即使不上升到自卑型人格,人人都有自卑的时候,这种寻求认同的时刻,会不自知的划大需要认同的领地,行为和气场走样变成讨好的线,是扯在了一种认知上,妄图作人人都爱的雷蒙德。

    没可能,大众太重了,人永远都是小众动物,有因为你美的点爱你的,就有因为你美的点讨厌你的,反之也成立。

    所以,管它干嘛,要自信,相信你自己这件事,应该没人比自己做得好才是,因为自己自在的不美而遇见的认可,更是弥足珍贵的人间一大美事,也会长长久久。

    庞博撕开“完美”的外衣,可爱,坦诚作为第一季的大王两期被淘汰,搞到怀疑脱口秀的人生。如果是自知的,认真对待自己真实感受的,都站得起来。卸下众望所归的压力,走下神坛,王的气息同样风范犹存,即使第一次欣赏庞博的表演,在专业敏感的于谦老师那里也是一嗅便懂的,稳,栽,再稳,跟着直觉摸爬滚打出来的稳才是真的稳,历久弥新。

    Rock太精彩了,表情和动作抛弃了以往的干净利落,细腻的表达却将这次的主题烘托得格外到位。他对揭示一个人最不愿意让他人看到的阴暗面的内容,靠着自己真实存在的内心强烈的感情,就可以打到人心的某个隐藏的角落,自信这样的段子能成。对同伴庞博必然成功的信任,惺惺相惜的东西,很多人都收到了,这一期的爆梗王实至名归。

    被她的同行们推崇备至的杨笠,是本期的私爱。她说到导演组告诉她,不能挖鼻孔,她说没准儿人家会觉得:这个女的手长得还挺好看的哈。这种厚厚小脸皮里强大的自信气场,特别喜欢,喜欢自己能关注自己感受,自嘲到刚刚好的脱口秀演员的气质,令人着迷,段子里单身女孩,不将就的三观,透过普通的外表,同样接收到了一位单身贵族的思想。

    让观众抱着看你就是想大笑的心思去表演,比让人准备好哭一场看个东西要难多了,哭不出来就哭不出来了,笑不出来就是台上台下一起尴尬。

    喜剧演员需要很多专业的能力和舞台的掌控力,最重要的是成长力。因为上一期知道了漫才的形式就喜欢,看得出昌叔梓浩是非常有实力的表演者,从出场,节奏,内容互动的设计比起上一场有很大的飞跃,把他们想要表达的很深刻的东西,都表演得更好了,这场被他们逗到笑翻。舞台就是用来让人努力和熟悉的东西,虽然这次票数不是很理想,仍旧相信他们会厚积薄发,走得更远。

    李诞在他的书《笑场》中说到,他在写段子的时候收获到了人生里“美”的东西,如果有人听过也能有一点点“美”的感受就更好了。一句“未曾开言我先笑场,笑场完了听我诉一诉衷肠。”忽然感觉懂了喜剧演员那份独有的追求和辛酸……

     4 ) 《脱口秀大会 第二季》——未曾深夜痛哭者,不足以说脱口秀

    并非秀优越感,看过几档针对低龄观众的综艺,明星嘉宾之间的互动表演痕迹过重,缺少了看真人秀的意义,所以一直以来我对国内综艺节目真的不抱很高的期望。

    之前没看过李诞的节目,但是网上的截图段子一个接一个,李诞这个人忽然就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里,就像他自己在第二季开头说的一样。

    生活里我也是个擅于自嘲的人,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对脱口秀的认识最开始还是来源于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女主是衣食无忧的家庭主妇,却热爱脱口秀,有着极强的天赋,结合了自身的经历后更加游刃有余,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西方脱口秀其实是很常见的节目,最初起源就是在咖啡吧的集会上大家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后来便衍生出了广播脱口秀、电视脱口秀。而眼下这档《脱口秀大会》的看点在于,这是一档中国本土化的脱口秀节目,它所要呈现的是每个人都会面临和接触的问题,这会让我们更有共鸣。来参赛的选手来自于各行各业,有曾经的国企员工、有高材生,还有工厂女工,这些选手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事物的解读也会有不同的结论。每个人都大胆输出观点,整合自己的经历去描述自己的感受,绝对是件值得尊重的事情。

    两期看下来,第二期的主题“爸妈我就直说了”耐人深思回味,选手们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呈现于观众面前,我对女选手思文的表现印象尤其深刻。

    原来认为女性在脱口秀的发挥会不如男性那么开放,但是上一期中关于女性地位的讨论已经让我对她另眼相看,这一期中她笑着讲述从小父母离婚这件事带给她的影响。比如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说“我父母离婚了”,就会收到同情和歉意。再比如接受了父母分开这件事后,看待妈妈带着新叔叔回家这件事也变得习惯。而正是这两句“习惯了”,让笑着笑着的我眼眶忽然发热。

    我们只看到站在台上笑着说出这些事的她,却没有看到年幼时经历这些躲在被窝里痛哭的她。没有人是天生坚强且乐观的,很多人面对不公平的遭遇不去埋怨就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去笑着接受,关于这一点思文也说了,站在这里要清楚自己是来做什么,带给观众的是欢乐而不是负能量,父母离婚或许会对年幼的自己产生一些影响,但相比之下,父母说“我们不离婚是为了你”,才会对孩子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

    另外一位女选手赵晓卉的表现也让我十分惊喜,作为新人的她,形象腼腆没有杀伤力,站在台上仿佛学生妹妹。断然想不到,本职工作是车间女工的她还会说脱口秀。

    她的讲述就十分轻松欢快了,探讨了父母帮她选了工科专业,是出于“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的考虑,而自己的追星行为也得到了父母的认同,能和父母没有代沟地交流自己的喜好,非常值得人羡慕。

    除此之外,领笑员李诞也讲述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小时候对自己非常严厉,但自己长大了之后父亲也会想念自己,卖房时在墙上挂满自己的照片、买电视选了能搜出最多自己信息的不知名品牌电视机。

    这一期请到的嘉宾Ella最近刚成为母亲,她讲述自己来自一个父母子女之间有话直说的家庭,就算是关于死亡的话题,因为家庭沟通得当,也能开心地谈论,形成了她开朗积极的性格,与家庭氛围脱不开干系。

    这一期的主题,可谓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面对的问题。无论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有着什么样的父母,如何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听了这么多选手的观点,个人认为“有话直说”是一个最快捷最高效的方式。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对待父母要有耐心,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要循序渐进,与父母及时沟通,直面沟通行不通就换个角度换个方式,不要因为一时的执拗去误会伤害最爱自己的人。

    与父母沟通如此,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也该如此。若是大家遭遇问题都能像表演脱口秀一样,跳脱出来,换个角度,轻松看待,聊以自嘲,也许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5 ) 那一年的脱口秀

    那一年脱口秀演员嘴里还没有与疫情相关的内容,脱口秀也还没有爆火,真正走入大众视野。

    那一年李诞开始坐在评委席上,有了拍灯机制。那一年脱口秀大会的规则还是积分赛,每期都会有主题,能见到的脱口秀演员并不多。那一年每期都能在评委席上看到吴昕和于谦。

    那一年池子还没有出走笑果,虽然没有上台讲脱口秀,但还是他与李诞同框的场景。

    那一年的冠军是卡姆,一个后来再也没有办法出现在线上的人。19年初看,就觉得他最好笑,如今回首任是他最好笑。

    那一年的王建国还是作为台子在场上,存在感极强,还没有第四季第五季略令人失望的表演。也是那一年谐音梗传遍全中国。那一年建国说“世界是他看的坟”。

    那一年庞博是作为卫冕冠军参加的第二季,谁能想到他也后来唯一一位连续参加了五季的大王,也是唯一一位每季都能进入总决赛的选手。“交大吴亦凡”的称号不再,“流量担当”的称号也逐渐被后人取代。三年后,他也回想起了那个18岁的自己。

    那一年的呼兰还是作为新人,首次参赛便闯入了总决赛,也是从那时起那种对赢的渴望,那种拼搏心愈演愈烈。这小子估计想不到,自己要到第五季才拿到冠军。对了,他那一年还有“哮喘”。

    那一年程璐和思文还没有离婚,还在舞台上互相讲些家长里短。后来程璐当了领导,思文也离开了脱口秀大会,虽然第五季以“前妻”身份回归了,但脱口秀女王的风范早已不在,大家也很难想到这是位曾经发光发热的讲了很多女性话题的女性脱口秀演员。

    那一年梁海源表现的很糟糕,虽然后来表现也平平,但大家终于记住了这位以内容取胜的脱口秀演员。后来他又办了另一场口碑很不错的脱口秀专场。

    那一年Rock还是中国第一离婚脱口秀演员,想不到后来他的老板和领导都离了婚。那时他是舞台的常客,风格犀利独特,后来脱口秀壮大了,舞台上看到他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那一年杨笠还只是个新人,还没有成为男人们的众矢之的。那一年她还是梳着齐刘海,想不到吧,几年后,她也成为了女性视角的脱口秀演员,受到了很多争议,更收获到了更多的欢喜。

    那一年张博洋还活跃在舞台上,总是能成为爆梗王。那一年总决赛退赛可能是一个信号吧,再后来在脱口秀大会上就越来越难看到他了。

    那一年王冕还是以搭档的形式参赛,他应该想不到来年就得了个总冠军吧。他的音乐脱口秀虽然我个人欣赏不来,但后来也遇到了知音——大张伟。他们后来一起上了春晚,他也成为了第一个上春晚的脱口秀大会的演员。

    那一年赵晓卉“工厂一枝花”的名声打响了,后来她换了几份工作,却一直没有去做全职脱口秀演员,我很羡慕和欣赏她这种对待爱好兴趣的态度。再到今年,她上了春晚的舞台,是这四个人里,参赛时间最早的。

    那一年豆豆的风格还没正式成型,孟川也是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颜怡颜悦这种独特的双胞胎表演风格,到现在也没相似的,那一年还有很多后来才晓得的脱口秀演员,那一年……

    脱口秀到底是什么,或许就是单纯的讲笑话吧。但更好的是他是一种观点的表达,不同于辩论的形式,脱口秀只需要你一个人就能完整地表达出你想要说的。足矣。

     6 ) 《脱口秀大会 第二季》里我记下的句子

    1.冷战的实质是比谁更不在乎谁。——皮球 2.生活是残酷的,喜剧只不过是展示这些残酷,甚至化解一下。——王思文 3.自信是对于自身境遇的不纠结。——张博洋 4.以颓废为美,以不友善为酷。——王健国 5.更好的自己,太难了。——Rock 6.骗过自己才能活着。——王健国 7.人越年轻,越热泪盈眶。——庞博 8.社交软件让我们越来越没有耐性。——Rock 9.相对与这样的表面繁荣,我更喜欢孤独。——孟川 10.在我心里,我一直是那个守墓的人,这个世界是我看的坟。——王健国 11.在火光中我看见过我的爱情,我看见过我的事业,我看见过我的理想,但全部都幻灭在现实里。——梁海源 12.你必须真正努力过,才有资格佛系。——王思文 13.很多时候我们努力,就是为了放弃。——王思文 14.干你自己喜欢的事就不叫努力。——李诞 15.很多问题放一放就没有了。——Rock 16.APP,拍照……摧毁我们对事情的感受。——庞博 17.放下负担的同时,又捡起新的负担。——王健国 18.我很享受快乐,但是我又无法承受快乐的代价。所以我就只能这么不快乐着。——王健国 19.既然听这么多道理,都过不好这一生,还不如笑着就来过这一生。——呼兰

    20. 拍照的意义由留住美好变成了制造美好,活在制造的美好并信以为真。——Rock

    21. 人就是这样,只要在金钱上有纠结,就根本酷不起来。——张博洋 后记:喜欢博洋,喜欢呼兰,健国,也喜欢思文,晓卉,杨笠……每一位脱口秀演员在这一季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哪怕那些只出现了一期的演员。幽默是一种素养,感谢你们带给我的每一次快乐。

     短评

    喜欢 卡姆 张博洋 赵晓卉不喜欢 Rock 思文 王建国这一季竟然一集不落一顿暴看卡姆

    5分钟前
    • T.V.Zoe ி
    • 还行

    卡姆简直是个表演界的奇才,学习委员就是那个样子!!!

    10分钟前
    • 水蜜桃汽水
    • 推荐

    上一季有不少争议,这一季真正开始有了李诞口中“以内容带人”的沉淀感。第一期“存在感”的话题,没吸引人眼球的噱头,爆笑却引发出不少社会现实。独立女性斯文“女性有钱才有存在感”的段子既有逻辑又令人思考。最后一个出场的张博洋段子戳心,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状态,毫无意外后来居上。于谦的坐镇让现场气氛专业很多,与李诞的评委搭配非常互补。联想到李诞一个刚三十的“老人”已经说起了希望能打造国内脱口秀文化生态让更多新人被看到,不得不感慨,脱口秀笑中有泪,年轻人在当代刷个存在感是真不容易,刷着刷着便老喽。

    13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推荐

    我居然是奔着马东东来看,追了那么久的奇葩说,最喜欢的就是他了,幽默有才又有人格魅力,这次奉献了首次脱口秀,依旧有梗机智优秀的马东东

    15分钟前
    • 尹天雪
    • 推荐

    17分钟前
    • 小小玛丽奥
    • 较差

    第一季在一片嘘声中落幕,导致我对第二季期待并不高。不过看完一期,建立在“不高的预期”上的平常心反而能看到一些细微的闪光点。比较看好思文和张博洋的表现,思文抓住“独立女性”这个立脚点,可以发展出很多东西来。张博洋对舞台有追求,笑点自然,就和于谦脸是老师评价的那样,返璞归真,在其他选手的衬托下,看起来真的很优秀了。保持住

    19分钟前
    • 灼灼裴质
    • 推荐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第四期庞博cut

    21分钟前
    • NARUMI
    • 还行

    感觉比第一季贴近生活一点,于谦老前辈坐镇,相声的果然深谙段子之道,能指点。居然马东也来了,还有李诞一如既往一针见血。最后张博洋很亮眼。

    23分钟前
    • Bless_U
    • 推荐

    卡姆是个惊喜。是赛制的问题吗,这一季自我放弃的选手有点多啊?

    27分钟前
    • 长耳朵走来走去
    • 还行

    卡姆王炸!

    28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必须应该是卡姆第一呀,想什么呢。大家的水平就这种程度就别比谁更高级了吧。。。

    29分钟前
    • ┢落┦
    • 还行

    真的太惨了,尤其是赛制完全看齐乐队的夏天以后,像一个要倒闭的公司最后的年会。为Rock打电话!如果是直的话和吴昕炒炒CP也行啊!三星全给新人女孩子们,不错啊!

    32分钟前
    • Clarke
    • 还行

    有点快乐就会笑,太幸福了却想哭。Banjitino为啥不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互联网?啥意思呀?不如跳舞。我流下两行独立的泪水,世界是我守的坟。这里怎么会有一本这么好笑的书,阿信让你交头接耳了吗?你笑的像朵花儿一样,答应我,让我们做彼此的最好的苏格拉底。

    35分钟前
    • 力荐

    马东为啥要来?为啥?是因为奇葩说李诞没要钱嘛???

    37分钟前
    • 大漏勺
    • 还行

    可能是国内最野蛮生长又最必要的一款综艺。卡姆很好,但他真的不是脱口秀。负责流量就好,拿冠军我跟王建国一样是不服气的。这季的冠军应该是呼兰。最后,希望明年继续,希望一直存在,希望越做越好。

    40分钟前
    • K
    • 还行

    杨笠真是个宝藏啊!
不过节目形式真的是……节目组下季还是再想想吧

    44分钟前
    • tim
    • 还行

    哈哈哈哈,要不要众筹帮池子买帽子,一顶帽子从冰箱到向往到现在。奔着于谦大爷来,发现了张博洋这个宝藏,整场最佳。最后,想念张老师的第一天

    47分钟前
    • 吴人用其语为歌
    • 推荐

    真的要把卡姆一顿爆夸!夸得他乌漆麻黑锃光瓦亮!

    50分钟前
    • 小九儿
    • 还行

    真的觉得卡姆好神奇 从特别反感他的表演到好期待他

    53分钟前
    • 石小po
    • 推荐

    卡姆可以,很少见的“我赢得理所当然!谁跟你们扭扭捏捏!”那种,喜欢!快去那宝座躺下别起来!

    55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