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幻乐之城

    幻乐之城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8

    主演:王菲,何炅,黄渤,易烊千玺,任素汐,雷佳,黄晓明,郑钧,大张伟,马思纯,贾乃亮,韩雪,张亚东,萧敬腾,周笔畅,尹正,王雷,容祖儿,宋茜,佟大为,窦靖童,俞灏明,娄艺潇,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袁姗姗,张智霖,陈翔,郑伊健,郭采洁,周一围,张天爱,岳云鹏,古巨基,杜淳,李沁 

    导演:安德胜,梁翘柏 

    猜你喜欢

     剧照

    幻乐之城 剧照 NO.1幻乐之城 剧照 NO.2幻乐之城 剧照 NO.3幻乐之城 剧照 NO.4幻乐之城 剧照 NO.5幻乐之城 剧照 NO.6幻乐之城 剧照 NO.16幻乐之城 剧照 NO.17幻乐之城 剧照 NO.18幻乐之城 剧照 NO.19幻乐之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幻乐之城》是湖南卫视和酷博特文化联合打造的全新原创综艺。  主持人是何炅,王菲为节目全季常驻嘉宾,节目制作团队由安德胜、梁翘柏主导,洪涛担任监制。  节目打造了沉浸式观演舞台,以戏剧、音乐表演作为主要形式,嘉宾提供灵感,专业人员集成创作。并且嘉宾将分别在观众现场舞台表演歌剧音乐剧进行投票比分。也会分别剪辑成不同的短片再进行比拼。  节目共12期,每 期5位嘉宾,有知名歌手或者演员等。

     长篇影评

     1 ) 《丑》

    《幻乐之城——丑》

    真的是被居老师惊艳了。虽说“小丑”这种设定本身就是作弊,但没想到演绎得这么绝妙~~一整段看下来完全的“目瞪口呆”,只剩下震撼。你认为佝偻讪笑神经质的小丑已经很到位了,他又展现出温柔天真自然的气质,肢体变得轻快、嘴角轻轻上扬,好似“马戏团”真是能做梦的地方。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情绪饱满,内敛又有张力。到需要外放的时候,手指一抹就炸裂了!炸得外焦里嫩,过电一般!完全的二次元映照,能引入的场景不要太多!!最后小女孩脸上的小丑妆,捏着花瓣笃定的说“我有照顾的人”,简直泪目啊(居老师温柔的笑容杀伤力太强了)~~导演也超级厉害!!脚本画面色彩空境光影节奏层次都超级棒!观感极度舒适~~就是享受~~~能嗑1W遍!!唯一不好就是后劲有点儿大,想把有些爱好捡起来了。

     2 ) 虚妄的真相——窦靖童《幻月》

    这其实是2018年幻乐之城的一个表演,童很耿直的说“是我妈让我来的”。突然想起这个表演的动机是因为看了华晨宇的一首未正式发表的新歌《七重人格》,其中一部分让我想起了窦唯的高级动物,于是想起了老窦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儿,又想起了这个表演竟然一直忘了补,于是,这一补就循环了八遍。

    这是一个比较意识流的作品,充满了幻想、梦境、碎片化的意识和一点惊悚。最牛的地方在于引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古老故事《猴子捞月》,猴子面具贯穿作品始终。世人皆知天上月为真相,水中月是虚妄,焉知我们这个世界不是更高维度世界的投影呢?正如童说“我21岁,也在迷茫,在探索”,虚妄若真相,真相若虚妄,何为虚妄,何为真相,童用音乐与影像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起点是一个游戏,bgm是一段类似噪音的声效,营造出诡谲的意境。猴子代表她自己,黑衣人也许可以理解是一切人生中强大且无解的无常。游戏中的猴子轻松被黑衣人KO,Game Over!她不爽的喝了一口可乐,来到了洗衣机旁,却发现滚筒内别有洞天,这里有很强烈的抽象意味,大到宇宙,小到一个洗衣机,黑色的空洞总能散发一丝未知与恐惧的味道,然后她来到一个有多重影分身的奇诡之地。茫然无措中,黑衣人突然出现,轻松干掉了毫无防备的她,Game Over!游戏重启!

    第二次重启,她又一次来到了充满迷幻氛围的洗衣房,犹豫了一秒,头也不回的从旁边的小门穿过,又一次来到了第一次被干掉的地方。依然多重影分身,却形态各异,不同于初来乍到的小心翼翼,她熟练的找出一把剑,在黑衣人出现的时候砍倒了他,来到了下一关。不曾想出现了一群“看不清楚性别”的黑影,影影绰绰,无法摆脱,她果断选择电话求助“喂,嗯,我有点儿害怕,请问能够帮助我吗?”,毫不意外,终被黑影吞噬。Game Over!游戏再次重启!

    第三次重启,总结前两次经验教训,在显示器中,她小心翼翼谨慎的看着周围麻木的脸,闭上了眼睛。这一幕总让我想起红辣椒里的某个场景,原来闭眼就可以让黑影消失啊,好像切断了内心某种与潜意识贯通的机制,好像那恐惧从来未曾存在过,黑影是内心世界如影随形的惶恐、焦虑、不安,你望着它们,它们就狠狠的纠缠你,你越为它们忧心,就越无法摆脱,于是,闭上双眼,Bingo!过关了!终于来到了下一个场景,童开始了浅吟低唱,优美的旋律响起,白色的羽毛翩然落下。“How can I be caught in such misery?”舞者如这世间更宏大未知的无常,却不再以可怖可憎的面目出现,因为过了第二关的童已经不再有对未知的恐惧,然而面对这无常,无奈无力却是真实存在的且无法逾越的。她静静的坐在观众席上,若有所思。音乐渐渐隐去,镜头拉远,她开始跳出肉身的桎梏,跳脱出肉眼可见的小世界,从更高的视角看待这一切,与肉身越远,则与神越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窗中窥月,阶前仰月,山顶望月,那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观。镜头拉回,场景回放,她戴回猴子面具,唱到“It's almost ending, Please say OK”,沿着那最初的路径回到了故事的起点,取代了那触目惊心的红色的“Game Over”,一轮白色的月亮升起,她还是那个童,她也不再是那个童。

    整个作品八分多钟,画面奇诡而流畅,旋律丰富而动人,场景光怪陆离,寓意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前半部分青涩的独白是少年单纯而真诚对世界的发问,如此真实而契合,我们在错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何总无法与命运分庭抗礼,那刺眼的“Game Over”在眼前挥之不去,心有戚戚。后半部分悠扬的英文吟唱部分是童第二张专辑中的一首歌“Blooming”,本身为一首很优秀的作品,那悠扬绵长不正是“远处的梵音”入耳,神谕恩典降临的时刻吗?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曾经的一个梦,在即将被怪兽毁灭前,天边响起动人心魄的圣音,所有的一刻都被定格在了那个瞬间。我无法形容那一刻的感受,却触摸到了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某种答案。我想起了那个西西弗斯,那个永远在重启往复无法解脱的悲剧人生,然而西西弗斯想的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正如那最后升起的明月,圣洁而耀眼~~探求虚妄与真相又有什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心中那永远皎皎融融驱散阴霾的一轮圆月啊!

    童童是“整个音乐圈都在等待长大”的孩子,音乐审美在遗传的完美加持下已远在大众之上,这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希望能够得到包容与尊重,而不是弹幕满屏的“看不懂,故弄玄虚,莫名其妙”等。我懂王菲的激动,21岁的女孩以如此轻盈的姿态表达着与生俱来的未经自我体验的经历与看穿,让我深深的为之感动~~

     3 ) 好,但可以更好

    因为参加了本场录制,很特别的心境来补充第四期的剧评。

    7月24日,无锡,有生以来第一次听窦靖童唱歌,整个作品的创意高级感以及她开口唱的那一刻只能跪了,Live演唱像录音室出品,炸得体无完肤,不得不感慨她强大的基因和天赋,童童这组是唯一一个现场比电视强的作品,超级稳定强大的唱功,配上现场的交响乐队,试听一级享受,但电视上经过视频传输被降维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可能很难感受到在现场的那种震撼感,她的作品完全是碾压级别,掌声久不停歇。电视和现场的区别我现在可以总结一下:电视整体把水平拉平均了,唱功好的没法完全表现出来, 但差的通过修音弥补得起码气息稳定了。

    衍生一点别的东西:

    其实这本是第五期,提前播出我猜是节目收视率太差需要一个爆点,于是播出后特地去搜索了一下热搜上相关的,当天是:幻乐之城 侯明昊(小鲜肉的狂欢,据说是买的),第二天是:幻乐之城 娄艺潇(粉丝怒撕镜头太少),顺便看了一下热搜的排名榜单,全都是各种流量,各种撕逼,越看内心真的越觉得绝望,知乎上有知友评价:虽然很不想这么说,但这届观众不行。认同。

    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想深刻,因为思考是痛苦的,现实是无奈的,轻松爽快大笑多好多容易,电视节目在收视率至上的指导思想下几乎被无脑、轻松、搞笑、撕逼剧情霸屏,种恶因得恶果,观众审美越来越简单粗暴,劣币驱逐良币,现在从业人员也在反思反省,好不容易推出一档原创有思想的节目,虽然它与完美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观众已然完全不买账,甚至直接吝于关注。以前我们还嘲笑文艺青年、小资青年、愤怒青年等等,忽然意识到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这些名词了,已经是迷恋小鲜肉小流量的年代,谁之殇?


    有幸被选中参与了第五期的录制,只想说两点:

    1、全程一遍过,湖南卫视的节目制作流程把控能力无敌了,现场没有任何需要重来的地方,整个录制大概3小时,表白何老师,最优秀的主持人没有之一。

    2、童童的作品超级优秀,麦子导演超级优秀,所有中国玩艺术的都应该看看她们,菲姐无比激动,不是因为是女儿而是一种艺术上的共鸣和骄傲。这是麦子送给童童的一个礼物,我觉得是送给所有观众的一次思考和礼物,屏幕上出现“完”的时候,第一个闪过的念头:什么时候播这期,我要把这个作品重看5遍!!!

    因为这个作品我把评分调成了五星,一个节目能促使这样一个不管从创意、思想、唱演、观赏、技术都突破时代的作品面世,已经成功了,真正的如梦似幻,幻乐之城。

    备注:因为看过童童的作品,硬生生拔高了审美,第二期继续4场煽情,居然连大老师都不能免俗,不喜欢。第二期只能打6分,大张伟碰上文青女导演失去自我,马思纯故事薄弱全程煽情,贾乃亮相对来说不错但没啥亮点,韩雪就是活在18岁的玛丽苏女主本主。这期看得我很憋屈,想向苍天一声吼:好编剧都去哪儿了?讲个8分钟除了哭以外的好故事就这么难吗?


    早上又看了一遍,第一期节目整体我给7分吧,能看出节目组和各导演团队的全力以赴,是一档近年和各大卫视相比有重大突破的综艺节目。可能期待太高,看完第一期后挥之不去的有点落差感,王菲一出场的时候情绪瞬间达到了高点,严格意义上我并不是菲迷,但就像何老师说的有生之年,她一出现的时候瞬间感觉穿越回了十几年前属于她的那个时代,她还是印象中的那个样子,虽然活泼了很多,但王菲就是王菲,永远的传奇。

    最优秀的一个作品是任素汐的时光机,再看一遍还是感动得不能自已,看之前就估计到她的会不错,看完了只能说太棒了;最有惊喜感的是易烊千玺,居然演技和歌喉都还不错,少年人追梦与反思的故事也很符合他的年纪和气质;雷佳可惜的是唱的部分比重过大,主线偏弱,脸谱化的演技剧情有割裂感;黄晓明不知如何评价,始终有一种没进去的感觉,节目看了两遍播到他作品的时候我都不自觉地跑神了,不过这次他能挑战自己,也算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值得鼓励,看他对自己定位吧。

    节目中几点觉得可以加强的地方:

    1、主旨不明确,没有找准自己的受众定位,节目到底是给观众看的,还是给业内人士看的呢?像节目内容中大篇幅渲染每个作品的实现难度,但观众其实更关心这是否是一台足够精彩的节目?是否是一场值得一看的表演?看完后能不能产生心灵共鸣?或者再简单点,是不是有趣好玩?在谈难度前请先保证这是一个好作品。

    2、四个作品主题都是走悲情路线,现在的节目感觉只有“让观众哭”这一种套路,华语乐坛也是一片悲春伤秋,拜托,就算悲剧再能打动人心,都煽情十几年了,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下吗?

    3、除作品外其他部分剪辑得很普通,台前幕后采访较为无趣,逻辑和连贯性不足,看完后观众一样不明白难度在哪,甚至关于作品立意方面也没有发散更多想法;

    4、广告不仅多而且有点尴尬,向网综学学如何花样植入吧。

    期待看到下一集更好。

     4 ) 创意五星,但整体看下来二星..

    节目创意五星,但整体看下来二星..有点懵,因偶像菲我本满怀期待。。从开场看到何炅主持到梦中人音乐响起我菲掀开报纸的一瞬间,我还激情未变,但直到菲出来慢慢跑跑跳跳听她唱歌..第一感觉就是假唱吧😂 (听过她最近那场上海演唱会的人都知道,现在菲姐的气息唱功确实倒退不少。。)后面黄晓明啊雷佳啊。。观众一个个都哭啊。。就连我们“不食人间烟火”的菲姐都哭了!?!what??为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都哭??这个节目想表达什么,完全没有get到,没有震感,没有感动,没有视觉冲击。。并且全程菲姐就像打酱油一样😭。。真的本来以为这个节目是我们菲姐的主场才来看的。。

    哎 总之形式>内容 ,有点失望咯

     5 ) 关于王菲《一念》我所看到的一层

    这是一个王菲和她的追随者(歌迷)的现实与三段梦境相互交织的故事,而其中由现实到梦境的纽带就是音乐。故事所表现出的,在我认为,是一个偶像与她的追随者所应该形成的关系。

    开头王菲说“从来没有注意过这家唱片店”,而店员却问候她“好久不见”,可以看出店员是王菲追随者的身份。

    第一段《流浪的红舞鞋》是一个具有童话色彩弃世登仙的梦。歌曲中黄昏、流浪儿、慵懒的歌、舞蹈的鞋、马戏团等元素在唱演中一一呈现。这一段作一楔子,像是王菲对梦的理解: 梦,美好、多彩、绚烂;在梦中,人人平等,所有人都可以得到自己现实中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一切。(p.s.之前一直在猜会用哪一版的红舞鞋,结果居然钢琴版开头,常规版结尾)

    第二段《My Valentine》是追随者的梦,这首歌也是以一个男性的口吻写给他的爱人的,正诠释了追随者对王菲的爱慕。追随者先是点了这首袒露心声的歌,再是在乐手的口中探得王菲的行踪,幻想王菲也在百叶窗后momo地关注着他。在通过为王菲撑伞成功走近她之后,兴奋地跳起了《雨中曲》中的舞蹈,好像得到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流星》是王菲给以追随者(歌迷)回应的梦。歌词“遥遥呼应,却永远走不近”,在我看来,应该是王菲所认为歌迷与自己间应该保持的关系。歌迷不应自私地幻想独自占有偶像,把她包围在自己温柔的宇宙中,而是与她的个人生活保持距离,因为王菲已经在她自己一个人流星般璀璨的舞台上将最美好的自己带给了歌迷。她更愿“化作一颗流星”,随着演出的落幕“美丽地消失”。(p.s.流星的两段之间应该漏唱了“美丽”两个字)

    整个作品最后在《流浪的红舞鞋》的旋律中结束,可能是想借此提醒观者,对于偶像的崇拜一事(整个故事)本身,就是虚幻的。我们一直追求的,其实是理想中自己的样子(即自己的梦),只是在某位偶像身上找到了一些与自身追求相呼应的地方。认识到这一点后,某个偶像的存在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真正追求的其实是那些虚幻而美好的品质本身,是我们的梦。所以,“我们真的醒过吗”?

    正如她在第一期开场短片中说“幻,是流动和变化;乐,是比语言更自由的表达;城,是意念堆积出的境”,这部作品完整表达出了“幻乐之城”四个字的内涵。尤其是在对“乐”的诠释上,整部作品中对情节的推动、思想的传达几乎都是在那三首歌中完成的,这也许才是作为一个“幻乐之作”所应该有的样子。

     6 ) 莫名其妙,不知其意。

    看了黄晓明的表演后就不想看了,他讲述了表面看上去他很成功,每天都在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也即将要做一个好爸爸,可他的失败,懦弱,不自信又把他带到了另一个地方,让他意识到了这些共同组成了他,造就了他,最后扔掉了自己的假面。没错,方向是可以的,但是主题呢,你的哪些失败,哪些懦弱,哪些不自信?你又带上了哪些假面?至少从一个点切入无论讲的好不好也让人知道你在讲什么。假 大 空的演绎,不如只拍王菲唱歌。

     7 ) 窦靖童完成了节目开播以来最高级的表演,三星改四星

    看完窦靖童的表演后,我就来把三星改成了四星。

    表演很意识流,舞台效果也很好,现实与梦境交错,很奇幻,甚至可以说迷幻。

    王菲评价是最点题的一个作品。这点毫无疑问。

    弹幕好多刷没看懂,现场的祖儿和娄艺潇也强行总结了一下中心思想。

    还是阅读理解题目做多了。

    意识流不需要看懂,体会感受就够了,用眼睛和耳朵去欣赏美。

    中心思想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

    游戏一次次OVER后重启,是不是很带感?

    从洗衣机的滚桶爬到另一个世界是不是很带感?

    同一个人的二十多个不同状态站在同一个舞台当背景是不是也很带感?

    有这么带感的画面效果还需要总结中心思想?千万不要总结,一总结就俗了。

    最最重要的是,唱得很好听。非常好听。

    表演也很酷,相当酷。

    窦靖童天生自带舞台魅力。

    恩,王菲,我要当你女儿的粉丝。

     8 ) 三谈丑:从《丑》的人物线分析与观众关系

    这篇我从《丑》的人物线入手,谈一谈身为演员的朱一龙,在这部作品里传达的、对“演员和观众”的想法吧。

    以下仅是个人yy,写也好、读也好,时刻牢记不胡乱揣测、不艹人设。

    1 前置结论

    《丑》这部作品,是朱一龙先生送给粉丝的一件礼物。它在戏内戏外,对小笼包们的意义都是无可替代的。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把自己视角中看到的、朱一龙的创作状态拿出来分享,因此不愿涉及太多戏外的内容。朱一龙虽然把它作为一个回馈,但他于戏纯粹又执拗,不会把戏外的纷杂带到戏里面去。因此这篇文章只立足于作品,不牵扯场外因素

    我决定从“表演者和观众”这个画风清奇的角度切入,谈论朱一龙在《丑》中的创作时,其实没什么底气。因为朱一龙的格局真的没这么小。《丑》真正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我的一个结论:“做自己的保护神”。我当前解读的内容,只是作品精神思想里很小的一部分,它不是主旨。我在此也仅仅提供一个解读的新角度。

    在开始之前,我先将几个关于《丑》的前置结论列举如下,论证不作展开,有兴趣可戳《丑》的结构《丑》的思想内容

    1. 《丑》的主旨(个人观点)是“做自己的保护神”,寻求世界与自我之间的平衡关系。
    2. 《丑》可以分离出人物线和叙事线,人物线完成“丑”形象的塑造和成长过程的塑造,叙事线包含冲突的出现、解决,情感升华(本文专注人物线)。前文只对人物线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这一篇文章会针对人物线的内容展开探讨。
    3. 朱一龙擅长在角色和剧本规定之外进行再创作,往往会添加自己的创作想法。相对于表现形式,他更注重表达内容。
    4. 《丑》的人物线是被朱一龙抓在手里的。情节线上遵循剧本,人物线上则增添了很多数于他的设计。包括细节,包括隐喻,包括叙事节奏和情感走向。

    2 人物线的故事模型

    2.1 独特的成长型角色

    如果我们将人物类型简单粗暴地划分为“成长型角色”和“非成长型角色”,毫无疑问丑是前者。这截然不同于朱一龙的大多数作品。

    zyl48中,大部分角色的成长曲线都不够清晰。也就是说,大部分角色更偏向于“非成长型角色”,有一套属于角色本身、不会被轻易动摇的价值体系。哪怕对于冯豆子、连城璧这种成长/堕落较明显的角色,也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价值观内核。

    而丑这个角色却不是这样。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角色的成长弧相辅相成,使得丑成为zyl48中非常独特的人物。

    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出场自带的是软红十丈中随波逐流的麻木气质,是在后来的事件触发之下才完成了角色的成长(或者可以理解为“重塑”)。

    2.2 人物线故事模型简单分析

    我们去看丑这个角色,可以把他的成长曲线独立割裂出来。

    刻画人物线一个较大助力是《让我留在你身边》,从结构上分离人物线,可以以此为参照。

    丑的角色形象从开场到成长结束(钢琴段前后),遵循的其实是“压迫-觉醒-反抗”的传统模板。不过《丑》这部作品的亮点不在人物线上,所以不作标新立异是稳健的走法。

    丑在剧团的境遇和生活状态,以及压抑逼仄的舞台效果,都为“压迫”提供刻画助力。“觉醒”则是以玫瑰花瓣为线索。女孩和女孩带来的欣赏、陪伴,是唤醒丑的重要因素。而“反抗”则体现在人物线大高潮:女孩遭受暴力之后,丑激愤难抑、怒而反抗;在此之后则是人物线的落幕(于情节线则是小高潮回落的叙事节奏调整)。

    (这四个段落很工整,可以完美对应小说技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影视技法对应的术语是不是这样、有没有这些讲究,我就不清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3 “演艺生涯”的映射

    我曾经提出人物线部分具备较大的创作空间,“玩得很嗨”。对于丑这个角色,从构思、成型到最终呈现,朱一龙拥有者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我认为,可以借这个角色窥探朱一龙想表达的情感和感悟。朱一龙在这个老套模板里注入的灵魂,恰恰印合他这十年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方向

    (不要妄加揣测,不要把戏内的元素往戏外事件上对号入座,这里只说职业生涯中抽象的感悟,不讨论戏外演员实际情况。离他的生活远一点。)

    3.1 丑是一个演员

    丑是一个演员。“从来不说话”,怕“没有人回答”的心理状态,反映的是一个演员曲高和寡的孤独。站在舞台上的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丑——甚至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没有人看到他的表演,没有人为他喝彩,没有人深入地欣赏他、了解他。表演,是借助表情、肢体、语言,展现演员的内心想法,本质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只不过交流门槛更高、难度阈值更大。

    回到丑。

    丑爱表演吗?当然爱。这是他的艺术追求:他在落幕之际抓紧机会、哪怕丑态百出也要表演;他感谢舞台、感谢他的“假想观众”(在发现女孩之前的谢幕,是对“假想观众”做出的。离开剧团的谢幕同样);他敬畏舞台、敬畏表演

    但是。他没有观众

    他不敢展现自己对表演热情和表演欲望,他害怕,怕他认真表演,却没有观众来欣赏。

    他怕自说自话,他怕“没有人回答”,所以他“不说话”。

    而女孩的鲜花和掌声,是打破他卑微怯懦的一缕亮光。

    3.2 女孩是一个观众

    我不愿从“温情”、“陪伴”的角度去理解《丑》,原因就在于此。

    女孩和丑的关系,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互帮互助、互相依靠。我认为他们映射的是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谊,是艺术层面的共鸣

    丑的表演值得女孩的掌声,值得女孩的鲜花。

    花瓣低廉、情义无价。花瓣代表的,是创作者和欣赏者的灵魂共振。这种共振无比珍贵——它越过物质,直击灵魂。这是超脱物质财富(麦穗)的精神财富。

    3.3 演员和观众的交会

    丑和女孩的关系,是以“演员”和“观众”的身份建立起来的。在“觉醒”段落的推进过程中,两人的关系虽然逐渐亲密,却始终维持着“花瓣”和“表演”的交换关系。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保持着演员和观众恰到好处的距离。

    然而他们的身份,又不仅仅是演员和观众。

    他们有各自的生活——丑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演员,而女孩,则是衣不蔽体的流浪儿。

    在人物线中,丑和女孩的互动始终在“舞台”这个情境下完成,两个人都恪守演员和观众的本分。但事实上,两个人各自要面对的依旧是昏暗的生活。

    矛盾冲突即在于此。

    演员和观众,是不循常规的“朋友”之间的交流,而两个角色唯一的一次打破界限,就是在人物线的高潮。即“爆发”。这是唯一的一次交汇。

    冲突的来源是“演员与观众”关系的打破。“演员”和“观众”精神上的契合遭遇了外界的阻碍,给两人的表演交流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丑看到遍体鳞伤的女孩,他又惊诧转为愤怒,最后爆发。

    3.4 角色的重塑

    生活的压力是沉重的,维系情谊的玫瑰花是鲜明的。

    玫瑰花出现之前,他麻木、苟且(藏钱)、妥协(低三下四地认错),他向生活低头、违背了自己的本心(端酒向路人女媚笑,女人离开之后一秒变脸),当玫瑰花出现,当有人为他的表演喝彩,他忽然有了存在的意义。

    从妥协转变为反抗的过程里,“演员”打破了生活的节奏、也打破了自我的认知。他为了这份高山流水的欣赏,在命运的压迫面前昂起了头颅。

    在这截然相反的衬托之中,丑的角色完成了从“觉醒”到“爆发”的人物,完成了角色的重构。偃旗息鼓、一切回归平静,他坐在钢琴前,为观众弹奏心声。他也许“落空”、也许“普通”,也许在“庸庸碌碌的黑白世界”之中“不懂”,可是出现在他生命中不是尽头,而是路口,他会一直在她身边,陪她度过。她也一样。

    丑依旧热爱演戏,但他在成长弧中,明白了演戏真正的意义——是抬头挺胸地向世界表达,是不执著于外在形式的呐喊,是遵循本心的自由抒发。

    他离开了他眷恋的舞台,却明白了生活是他更应该珍惜的舞台。他向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谢幕——与开头带有自嘲的谢幕不同,他这次是由衷地、发自内心地感谢台下的“观众”。

    在他的心里,台下已经坐满了观众。

    舞台是现实的、具体的舞台,还是抽象的、以生活为基的舞台,已经不重要了。

    丑在面带小丑妆、执着于小丑所代表的“演员”的身份表象时(屡次用填补唇妆来强调对“身份”的重视),他的视线是隐藏在刘海之后的。他不敢与生活对视,他掩饰起自己的目光,自欺欺人地避开生活的审视。但当他完成成长,决定离开表象的舞台,回归生活的舞台时,他梳起了头发、露出了眼睛。

    他多次将头发捋至而后,他决定露出双眼,直视生活了。

    4 回到题目

    从这条人物线里,我们看到的是丑作为一个“演员”、在生活与梦想的冲突面前,突破自我的成长曲线。丑的成长历程包含了朱一龙对生活和演员之路的质疑、诘问、探索和开悟,以及渴望观众、收获观众,到与观众并肩前行的心路历程。

    那么回到题目。

    丑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反映了朱一龙怎样的创作无意识呢?

    除去显而易见的互相欣赏、互相陪伴、互相珍惜、在生活压力前共同承担(舞台后躲避老板段)之外,他又用一个细节,维持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

    我很喜欢的《丑》的一点,是它用“看似缺憾”的意料之外去拓展观众的思考空间。丑和女孩“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一般的遇见,和“相忘于江湖”的离别,从头至尾都有一道无形的边界隔绝着两人、保护着两人的关系。丑面对鼻青脸肿的女孩,悲愤之时仍不愿越过这道边界(鼻头前的悬而未触),恰恰印证了他对“演员、观众”这段关系的珍惜。

    他不愿、也不能越界。

    这是我们欣赏朱一龙的一点。这个情节的设计体现在创作者身上,并具现化到生活中来的,就是他对观众(粉丝)的“分寸感”。这一点老生常谈,我也不多做解释。他小心翼翼地、像丑一样抑制着打破边界的冲动。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则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这分尊重,并小心翼翼地维护起这个“界限”来。

    或许我们就是那个狼狈不堪的女孩,小心地摘下一枚玫瑰花瓣,作为对他表演的馈赠。我们在台下鼓掌,我们为他喝彩,却最终要回到我们自己的轨道去。

    他不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的保护神,始终都是我们自己。

    5 做自己的保护神

    在这条人物线里,我们看到了朱一龙对演员的思考和诘问,我们看到丑与生活和解、与舞台和解,我们甚至看到了自己——胖老板、新小丑、兔女郎、各位路人、玫瑰花、窗帘,这一切元素甚至都能精巧地与三次元一一对应。

    但是,《丑》的主旨绝不是表达一个演员的怀才不遇和无病呻吟,它更高大、更宏伟、更形而上,它冲破了情节和角色的束缚,化作一道光亮,照进每一个观众的生命里。

    朱一龙把《丑》作为一个回馈的礼物,他对他的观众说,“做自己的保护神”。

    我很喜欢丑和女孩短暂的相遇,这场相遇文不对题地让我想起一首诗。 你我相遇在这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6 所以

    感谢这场遇见。女孩和丑的,我们和朱一龙的,遇见。

    最后修改 2018-11-23 13:08:43

     短评

    任素汐一段虽然有很多瑕疵但是感动到了。其实不用堆砌太多建筑,故事讲通了,转接做得好,歌手有情绪哪怕有些瑕疵也是能接受的。期待黄渤。

    4分钟前
    • 冒号减一
    • 推荐

    就算只坐沙发王菲也比其他人亮眼。

    7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这不就是现场直憋mv拍摄吗?而且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还有,你能想象请王菲来的音乐节目竟然让她一整集坐在沙发上当个观众吗?这个节目只能说勇气可嘉,暴殄天物!

    11分钟前
    • kee
    • 较差

    王菲完全是美丽灵动有趣少女啊!!!你菲才是梦中人本人吧!

    15分钟前
    • 蓝色的椰子
    • 力荐

    万万没想到请了王菲居然只是来占沙发的,噱头挺足可惜我没控制住快进的手

    19分钟前
    • 吃瓜少年
    • 还行

    这档节目可以理解为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情势之下,传统媒介(电视、电影和音乐)的抱团取暖,然而结果是,这种四不像的融合不但没有凸显把它们融合在一起的必要,反倒泯然了各自媒介的特性。直播的mv,或直播的音乐剧表演,其兴奋点只是创作者的自嗨,对观众而言,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看你的内容。很不幸的是,你的内容还是陈旧的煽情。真人秀走到极端就这样,把幕后的自我感动搬到镜头前来演,或者说是一种过度自恋的媒介反身(reflexivity),还没亮出真本事来就吹嘘自己多不容易,观众有什么义务为你的努力买单?

    23分钟前
    • 小田切梨
    • 较差

    任素汐牛逼了,8分钟情绪递进爆发收敛,层次感十足,演技爆炸。但不知道第二期会不会有这样的惊艳的人,卖点吸引力不强,坚持下来要看内容了。

    28分钟前
    • 醉里挑灯看花
    • 推荐

    我觉得找个ktv架个摄影机,让王菲高兴了唱两句,不想唱了喝喝啤酒吃吃果盘唠唠嗑会比这个视觉垃圾好看一万倍

    31分钟前
    • 琏二
    • 很差

    只有直接直播了,这节目才能硬气起来,否则就是说一套做一套。

    32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1,请制作方不要再滥用沉浸式这个词了,最起码观众需要成为戏剧的元素之一才可称之为沉浸。2,这种一刀不剪一镜到底的模式比较像外国大型奖项的开场舞,老外用这个调动观众好奇心,开场有用不假,但场场都用是导演缺心眼吗。3,戏剧和追镜单镜头本就是相悖的,叠加只会不伦不类。4,剧本负分。

    36分钟前
    • lulika3744
    • 还行

    非常无聊

    38分钟前
    • tlmgt
    • 很差

    我是歌手糊掉之后,芒果台砸重金堆卡司做的音乐真人秀,现场演音乐剧确实挺高级,但娱乐效果就差一点,不知道广大观众能否get到这么西方的艺术形式,王菲不知道是个啥作用,大概是节目代言人加吉祥物。另外第一期最佳:王菲老师,我是你女儿的粉丝

    39分钟前
    • 张腾森
    • 推荐

    原来就是《爱乐之城》,对新形式和创意挑战点赞。王菲一如既往的可爱呆萌,有生之年,她出现已经很满足了。

    4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王菲,让我激动的直拍大腿!第一首就是梦中人,化身为《重庆森林》里蹦蹦跳跳的阿菲,第一次在屏幕里见着。有生之年系列。菲粉的胜利✌耶!7.27,也为思纯着迷。「戒指一直帮你保留着,快来娶我吧。」当她哽咽地唱“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像我这样为爱痴狂”时,眼泪早已为她流下。

    43分钟前
    • 咏妖
    • 推荐

    节目创意算是不错,但是执行比较平庸,完成度不太高,除了导演与歌手的拍摄过程,其他环节的节奏、剪辑都成问题,扣人心弦的氛围没出来,加之王菲又不是综艺咖,有时略尴尬和冷淡,陆陆续续看了几期,比起《我是歌手》前几季,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节目没有爆款,艺人也没有出现热门话题。

    4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那些嫌弃综艺感不够的麻烦你去看跑男👌

    49分钟前
    • 北欧第一盒子精
    • 力荐

    就是演一遍mv呗。

    50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全场最没用的就是王菲,但是没有王菲这个节目更没啥用了。

    54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国内综艺的开创者,纯原创支持。何老师真的精力充沛,而且你王菲真的还是你王菲。作品非常棒诶*罒▽罒* ,期待接下来的幻乐之作。

    55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吹爆王菲女士!

    56分钟前
    • 天造地设般难得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