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再见爱人

    再见爱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1

    主演:李维嘉,胡彦斌,郭采洁,孙怡,黄执中,千喆,沈奕斐,章贺,郭柯宇,魏巍,佟晨洁,王秋雨,朱雅琼,倪萍,杨迪,大王,付笛声,任静 

    导演:刘乐,涂涵 

    猜你喜欢

     剧照

    再见爱人 剧照 NO.1再见爱人 剧照 NO.2再见爱人 剧照 NO.3再见爱人 剧照 NO.4再见爱人 剧照 NO.5再见爱人 剧照 NO.6再见爱人 剧照 NO.16再见爱人 剧照 NO.17再见爱人 剧照 NO.18再见爱人 剧照 NO.19再见爱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该节目为芒果TV倾力打造的首档婚姻纪实旅行真人秀,1对热恋即将结婚情侣+3对情感危机夫妻,开启18天的房车旅行,最终作出抉择。

     长篇影评

     1 ) “娜拉出走”之后,被留下的男性

    从“娜拉出走了”到娜拉出走之后会怎样,是很多文学影视作品都在探索的主题,是女性的逃离,女性寻找生命力的出口,女性对抗暴力和遗弃。

    《再见爱人》当然也有这个角度,很多现有的讨论都围绕这一点,或者围绕亲密关系的建立,围绕如何去爱,如何相处。但这个节目最吸引我的地方,其实是呈现了文学影视作品里也比较稀缺的一个视角,就是女性更强大以至于最终选择离开的关系里,男性的状态。

    我看到有短评说在这个节目里看到了男性的庞大,的确是这样,他们的庞大显而易见,也渗透在各个角落里,女性要在其中寻找喘息的空间。但其实在这个节目里,除了庞大,我还看到了男性的困顿和孱弱,这是一种精神的孱弱,当然他们会企图掩饰,会矢口否认,会在其外层层包裹,而这种困顿和孱弱,一定程度上也是他们的庞大所造就的。

    作为天然的优势性别,男性其实也被赋予、框定、建构了很多意识,当然我看到这些并不是出于一种同情,毕竟他们是切切实实从中获益的,他们也不可能放弃这些利益。他们的精神世界被竞争、权力欲、利益、自尊充斥,即使有痛苦,也是独属于男性的带着privilege的痛苦。这个世界天然被区隔出来,他们基本意识不到自己身处其中,当然也想象不到可以出来。

    但是这个世界是有出口的,看到这个出口的契机有很多,感情可能是其中最好想象的一个。

    《傲慢与偏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达西对丽兹产生了深刻的感情,对这种感情的渴求成为了一个契机,让他跨越了傲慢这条沟壑,到达了自由、丰富、现代的彼岸,那是另外一个世界。这是成功的例子,寄托着文学作品的理想,现实生活中即使存在,应该也是很少数。

    05版《傲慢与偏见》里最经典的一段,可能就是大雨中达西和丽兹的对峙。这一段台词很有意思,达西一上来就说“伊丽莎白小姐,我实在没有办法撑下去了。过去几个月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我到这里来只是为了见你。”明明是情难自禁想表达爱意,但紧接着他说的是"I have fought against judgement, my family expectation, the inferiority of your birth, my rank. I will put them aside and ask you to end my agony."(我在和社会评价、我的家族期望、你出身的卑微以及我的阶层对抗。我现在要把它们通通抛在一边,来请求你终结我的痛苦。)这里其实很典型,他一边觉得自己能抛开这些非常不容易,一边又真的为此困顿其中,此时作为感情里完全的下位者,他还要强调自己上位者的那一面,还是以一个entitled and patronizing的形象出现,还是放不下自己的既得利益,自己的傲慢。

    当然不是每个男的都是达西,大部分男性要对抗和跨越的也和出身、阶层等等扯不上什么关系,更多的是优势性别文化和根深蒂固的传统婚恋观所塑造的种种优越的、盲目的、浅显的、单向度的、傲慢的欲望和意识。这是一个缩减自己的庞大,为对方腾挪出空间的过程。

    丽兹这里的回复非常漂亮,是奥斯丁一贯擅长的讽刺。她说"I appreciate the struggle you have been through. I'm sure the feelings which hindered your regard will help you overcome it."(我感激你经历的挣扎。但我相信这些阻挠了你的感觉会帮助你克服你被我拒绝的痛苦的。)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达西没有克服这些痛苦,他克服的是引起这些痛苦的傲慢,他向前走了。但是丽兹的回复可能才是更常见的结果,很多男性的确选择了退缩,回到原来的世界,而这些要跨越的阻碍,的确会帮助他们克服后退的痛苦。

    但我还是觉得,真挚感情的萌生其实是不能回头的,他们已经踏入了一片沼泽。当然可能出于种种原因很多男性选择了退缩,但即使他们退回去了,他们还是带着一身泥。进入过那片沼泽,向彼岸张望过,有一些东西就彻底改变了。这些男性,和仍然困顿挣扎在这片沼泽里强烈向往着彼岸但却进退失据的男性,是非常有意思的。

    所以我觉得《再见爱人》里,章贺郭柯宇这一对是最有看点的。三个男嘉宾里,老王更像安娜出走以后被留下的那个愤怒、焦虑、固执、傲慢的卡列宁,他不向往彼岸,他只想将女性拉回此岸。章贺的困顿和孱弱是最明显的。很多观众热衷于发掘和议论他的普通他的俗气,但我觉得这种明显,正是源于他的普通和俗气。他身上问题简直太多了,也深深烙印着男权社会的那套东西,但也正因如此,当那一点点爱欲之火在他身上燃起的时候,那种燃烧的姿态更加有趣了。他在某些程度上更像安娜第二次彻底出走后被留下的沃伦斯基,对这种状态里的沃伦斯基,托尔斯泰没有什么着墨,但我相信他就处在这片沼泽里,他那些陈旧的观念和平庸的理解力,他随时可以投身的那个汲汲营营的男权世界的评价和期望,已经不足以帮他克服痛苦,也不足以帮他回到原来的世界,他还在强烈向往着彼岸。但是他还没有到达,身边精神世界更加强大也更加现代的女性已经果决离开了。他被留在了那片沼泽里。

    当然了,男性能不能踏入这片沼泽,也取决于他们产生感情的对象。很多女性一开始是愿意为男性来到此岸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她们最后的选择是逃离和出走。我当然支持她们一去不回头,因为跨越这片沼泽到达彼岸,是男性自己的课题,他们是孱弱的,但也始终是庞大的,女性不一定能解救这种孱弱,但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被这种庞大吞噬。就算要解救,也要先建立自己坚实的根基,拥有自己坚实的生活,和独立的精神世界。

    P.S. 男性经历的这个过程其实有点像王菲的《寓言》五部曲,感兴趣可以听一下hhh

     2 ) 第二集|虽已陌路,愿你安好

    章贺在悬崖高喊愿郭柯过成她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是离婚的人最好的祝福吧

    而这之前,他在车里的时候,一句话不回应,像是憋着一股气,一种你之前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或是我们明明已至陌路,为什么装作什么没发生的样子愉快聊天,不知赌气还是怨气

    但因为这股气,所以不是冷漠决绝,不是没有感觉,而恰恰因为是在意才如此啊

    当他克服了恐高,内心不再设防,在悬崖敞开心扉,他发现蹦到嘴边只有感激和祝福,而这些在之前总是说不出口

    二人第一次自然的一起走着,彼此感觉舒服了很多


    按他们的描述,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是亲情

    我觉得这是对亲情的贬低,因为在我眼里,亲情是比爱情更加美好的情感,而不应该沦为不愉快夫妻感情的托词

    只有非常好的爱情孕育出来的常年的夫妻关系,才能靠近亲情啊,那是无比亲密,不离不弃,荣辱与共、全然信任、相濡以沫的无上的人类情感

    夫妻是我们每个人,唯一可以通过自己选择得到的亲人啊

    不要以为那是亲情了,那更像是在说夫妻在一起久了都那样了,都不爱了,所以没什么问题,没什么需要解决的

    爱情接近亲情的真实模样一定是幸福的,如果不是,那一定是离亲情太远了

    勇敢的去面对关系里的问题吧


    老王在悬崖给雅琼花,雅琼在信里写到自己没有什么感觉,我觉得很真实

    这个不是不爱了,是真正相爱的人在一起,会拥有比仪式感更动人的表达方式,反而仪式感会显得多余

    所以雅琼真正的诉求也许不是仪式感,而是陪伴?

    日常生活中两个人一起买菜、做饭、带孩子的那种陪伴?

    《爱的五种语言里》提到赞美、服务(做家务美食)、肢体(拥抱)、礼物、高质量陪伴(给彼此专注的时间),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

    像老王,身上有上一代男人的感觉,就是那种我不吃喝嫖赌,不在外面乱搞,我努力工作赚的钱都给你,我也不和你说假话,那我就是个好男人、好老公,你还要什么呢,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为什么要离婚呢?

    的确,老王工作儿子排第一,但异性里,雅琼排第一,他如果也是和一个上一代女人结婚,可能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了

    但是雅琼她需要赞美(意味这老王要甜言蜜语,甚至说假话),她需要肢体语言(意味着老王要抱抱抚摸),她需要陪伴(意味这老王要放掉工作手机电脑,专心看着她的眼睛,陪她聊聊天),她需要礼物(意味这老王要花心思买一些派不上用场的东西)

    而这些都是老王觉得不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难道比我的忠诚,我所有的财产都给你来得重要?

    老王似乎觉得婚姻是一次性的付出,而没有看到婚姻需要每日的经营

    他只看到大方面给予对方的厚重,没有看到厨房里的烟火气是家庭生活的灵魂

    当然都是我的猜测,都不及老王自己去问自己老婆,你要什么?而不是我觉得你要什么

    老王爱雅琼大家都知道,老王和雅琼之间的问题,主要在于老王自己与自己的和解,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在全身心写作还是幸福的家庭生活

    如果选择要幸福的家庭生活,那需要做哪些改变,需要付出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老王是幸福的,因为爱自己的女人在那了,家也在那了,只是在于自己而已


    忘了提章贺的沟通方式了,我发现他嘴硬,喜欢说反话,所以经不了别人的言语刺激

    比如郭柯说“很抱歉”,他会觉得什么意思,显得我是被你施舍一样,没什么抱歉不抱歉

    比如郭柯说“我不想走进他的世界”,他也回应“我也不想走进她的世界”,但这是他的真实想法吗?

    不一定

    他的反应都是对别人言语的回应,而不是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想,他害怕受伤、害怕掉面子,害怕先坦诚,害怕先示弱,他应激反应带有报复色彩,哪怕是反话,只要爽就说

    而这样是无法进一步沟通内心的真实想法的

    恰恰又遇到一个回避型依恋人格郭柯,两个人就那么吊着,谁也不去解决问题,好像谁想去解决问题,谁就在意似的

    十年啊,怎么可能没有感情,但累计的伤害又怎么消融呢


    很感谢栏目组请的这三对夫妻,因为很难会有人过来,也很难去找到虽然要离婚,但人都是好人,没有原则性问题的

    会一直追下去,比爱情电影好看多啦!

     3 ) 想老王,叹老王

    算上刚更新的番外篇,让我追了三个月之久的《再见爱人》终于正式收官了。我敢保证,这档离婚真人秀综艺,比这几年上映过的所有国产爱情题材影视剧都要动人,看的过程中我哭了无数次,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之前我围绕郭柯宇和章贺写过一篇(可戳:他俩会复婚吗?),可看到最后让我念念不忘牵肠挂肚的,却是老王。

    ——就是刚开播时因为种种奇葩表现让人极度不适,槽多无口的那个王秋雨。

    如果这是一部剧,六大主演里面,老王这个人物的弧光就是最完整,最鲜明,最立体,最饱满,最耐人寻味,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最具典型性的一个。

    一开始,所有人都在骂他,到最后,很多人都心疼他、可怜他。而且我们发现,我们身边其实到处都有老王的影子,但这样的人似乎从来都没有被仔细观察和理解过。生活中,我们不屑或者没有耐心去理解。影视作品中,又缺乏足够的才华和条件把这种人清楚呈现出来。

    老王的职业是编剧,虽然在业内算是小有地位,但在我们观众看来,实在是谈不上成功。他的编剧作品列表里,只有一部《新少林寺》算比较有名,但豆瓣评分只有6.1,刚刚及格,而且他还只是其中五个编剧之一。

    一个编剧,唯一称得上成功的作品是离婚后参加真人秀的他自己,这件事本身就够有戏剧性的,而且很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如果他能写出像《再见爱人》中的他自己那样的人物形象,他会立刻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一线编剧,各种奖项想必都是手到擒来。

    当然,他之所以能在节目中有那样的表现,除了节目组的技术性操作,也要归功于他自己,因为他足够真实,足够坦然,他是六个嘉宾里面最接近素人的,不会伪装,也敢于暴露自己。

    所以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在看过十几期节目以及一些媒体关于他的采访报道(比如这篇:王秋雨 & 朱雅琼:婚姻故事,与情感教育)之后,我试图尽量简略又完整地概括一下。

    在节目中,老王的缺点是一上来就得到明确集中展现的:

    不善于沟通,说话容易得罪人,习惯否定任何事情,对伴侣经常实施精神打击,不懂浪漫,刻板,保守。

    而老王的优点呢,是随着节目进程一点点缓慢展现的:

    踏实,勤奋,慷慨,能吃苦,不自私,对他人的关心不体现在语言上而喜欢用行动说话。

    我想你身边也一定有类似这样性格的中年男性,也许就是你父亲,或者你男友的爸爸、亲戚阿叔、快退休的老同事。但老王还是有他的独特所在,我按照线性时间大概拼凑了一下他的人生轨迹:

    王秋雨,1970年左右生人,出生在河南一个小地方,从小受到的是特别严格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求他的就是勤奋、刻苦、上进,要成功,要出人头地。但关于爱的教育是缺乏的,在他记忆里,母亲甚至从来都没有抱过他。

    在这种教育下,加上他脑子也算聪明,于是在家乡被当做天才对待。他3岁认字,5岁上小学,8岁就上了初中,永远都比周围孩子年纪小,成绩又好,于是长期被排挤,被霸凌,养成了有些孤僻自闭的性格。他的整个童年,都没有玩过什么游戏,永远都是学习、做题、考试。

    高中时,他忽然想要放飞自我,快意人生,于是把功课推到一边,和同学们打球,疯玩儿,终于体会到了开心的滋味,但代价是,他没考上心仪的北大,退而求其次去了中戏。后来他为此感到痛苦和后悔,觉得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和机会。

    从小家庭对他的塑造,和他想要挣脱那个枷锁的自我本能,两股力量总在对战,但原生家庭的力量似乎最后总会占上风。

    他从小被植入了工具理性思维,却阴差阳错之下进入了艺术行业,这明显是不适合的。但他还是凭借两条从小养成的习惯,在这个行业扎下根来:一条是勤奋,一条是钻研。

    他写剧本从不拖稿,哪怕在生病,哪怕在颠簸旅途中,只要有约稿在身,他一定会熬夜下苦功咬着牙把剧本完成。

    他觉得创作也有规律可循,于是会把好莱坞经典电影反复看上百遍,研究规律,总结经验,用在自己的剧本中。

    ▲拍真人秀的间隙还在工作

    这看似有些笨拙,但是在我们当下的这个影视行业呢,你知道的,其实也够用了,至少也能打败百分之七十的从业者了吧。

    三十岁的时候,老王偶遇了武汉女孩朱雅琼。那时候老王还是小王,长得还算一表人才,有点像周润发,又是业内资深编剧,少女小朱对他一见钟情,主动和他联系,两人很快就恋爱了。

    小朱是和老王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人,她随性洒脱、自由自在,想唱就唱,想笑就笑,可能有点幼稚中二,但那时的老王觉得这女孩非常可爱,也许是在小朱身上补足了自己年少时的那些遗憾,也许小朱那种状态是他曾经向往又无力达到的。

    和小朱的恋爱,甚至给了老王很多的创作灵感。那个阶段,他写了不少偶像剧,剧中女主角的形象往往就是从小朱那儿来的。

    但是那两种力量的拉扯,依然时时刻刻都会在老王身上发生。他一边欣赏小朱的跳脱和快乐,一边又会觉得小朱太麻烦,做事缺乏条理,容易失控。尤其小朱又是个喜欢浪漫的人,时不时地会要求他多陪陪自己,比如他在太湖边的酒店赶稿,小朱希望能和他一起去湖边散步,但他就觉得那是浪费时间,哪怕走出去十分钟就到了湖边。有时候正在奋力赶稿,小朱忽然闯进房间,说想要老王抱抱她,一分钟就好,老王就会勉为其难地去抱,然后在心里倒计时,一分钟后,把小朱推开,说时间到了。

    但是不赶稿的时候,老王对小朱又是很好的,他只是不会甜言蜜语,但他会把所有的生活琐事处理好,让小朱完全不需要为柴米油盐操心。他会耐心把石榴籽一粒粒剥下来,给小朱美容养颜。他自己做的家乡风味胡辣汤,让小朱念念不忘。小朱参加过超女选秀,老王口头把她批评了一顿,转头却默默出了一笔钱筹建了朱雅琼粉丝后援会。老王还很慷慨,曾经送给过前女友一套房,后来跟小朱在一起,小朱说老王把他所有能给的都给她了。

    这样两个人,既可以说是恰巧能互补,又可以说是极端的互斥,于是结果就是总会闹矛盾,相互撕扯着,但又会相互依赖,总也分不开。

    他俩最大的矛盾点,还是在于老王那张嘴。甜言蜜语说不出口也就罢了,说出来的永远都是难听话,而且还不顾场合。他当着镜头说小朱唱歌难听,当着小朱同事的面说小朱演的音乐剧太幼稚,甚至在结婚领证那天说小朱穿得很丑。面对最亲密伴侣对自己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击否定,很少有人能扛得住吧。

    这看起来是老王和小朱之间的矛盾,但本质上是老王自己与自己的撕扯。就像高中时放飞自我然后又后悔,而现在是小朱带他放飞自我但他又迈不出腿。小时候可能父母对他就是那种全面打击式的教育,他也不满过,怨恨过,但这种人际相处模式已经完全内化到了他的骨髓里,所谓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对亲人要实实在在不说假话客套话,这些观念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挣脱。

    如果小朱真像他说的一无是处,他不会那么爱小朱的。很明显他深爱着小朱,但又不懂得如何以对方想要的方式表达爱,一次次伤害对方,然后终于离婚,又因为小朱发现怀孕,很快复婚,可那些矛盾根本解决不了,又开始闹离婚,在离婚冷静期上《再见爱人》,节目结束后就办妥了离婚手续。老王说,之所以愿意上《再见爱人》,一是为了强行治治自己的社交恐惧症,二是想为这段婚姻关系画上一个句号。结婚时他们没有办过任何仪式,那么就给离婚制造一点仪式感吧。

    ▲在节目中补办了一场婚礼仪式

    这就是老王50年的人生经历,和20年的婚姻故事。

    节目一开始,我最看不上的就是老王和小朱这一对,节目到最后,却是这一对给了我最多的感动,让我流了最多次眼泪。因为他们俩足够坦诚,而不是像章贺和郭柯宇总是言不由衷充满防备;也因为他们俩的关系足够深刻,感情基础深,矛盾扭结得也够深,而不是像KK佟晨洁那样只是小打小闹。

    我看很多观众骂起老王一口一个“PUA”、“渣男”,给人贴负面标签总是容易的,但也会把问题简化。你要看到,老王除了习惯打击小朱,他对自己是更狠的,对自己的要求是更严格的,他也承认自己事业还不够成功没有代表作的事实。他还有把小朱捧在手心当公主让她无忧无虑的时候,而他自己呢,永远在默默操劳,像头老牛一样,根本不知享受,也很少看到他发自内心的快乐。

    朱雅琼离婚后可以回家,她的原生家庭很幸福,父母都很爱她。她还有要好的闺蜜,有自己的事业伙伴。但老王说,他现在已经没有家庭可以依靠了,他也没有朋友,之前他的生活中只有朱雅琼一个人,朱雅琼承担了他的亲人、朋友、爱人这所有的角色,现在离婚了,他的情感链接一夕之间全部失去。唯一的安慰是才一岁多的儿子。

    《再见爱人》最后那两集,老王哭了好几次,我也跟着哭。是为了这段长达二十年的感情中间的各种纠结痛楚而哭,也是为老王这个可怜人而哭。他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我多多少少也有一点,所以能共情。再看我身边那些最典型的中国中年男性,谁又能说完全没有呢?

    前面那几十年,弥漫在我们这个社会的那套既不够传统也不算现代的畸形价值观:压抑天性、追求成功、太强调吃苦、太忽略快乐、性别上的刻板要求、耻于表达爱……合到一起,形成了有毒的空气,老王就是其中深度中毒的一个。

    我觉得老王和小朱走到离婚这一步是必然的,我祝福他们,但理性上我知道,小朱这是开启了新的人生,她接下来更容易获得幸福,因为她有那个能力,而老王就很难,他年纪太大了,即便去看心理医生,也很难改变自己了。

    无论怎样都要感谢老王,感谢他能这么坦诚地展示自己的弱点和伤口。像他这样的人,曾经只是大家吐槽嫌弃的对象,或是影视剧中的反派配角。经过《再见爱人》,这样的人终于有了一个典型又立体的代表了。

    老王说他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他会用跟自己小时候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儿子。这可能也是那一代很多人在为人父母后的共同想法,让那些毒素不再进入下一代的体内。

    希望他说到做到,并且成功。这比写出成功的剧本,成为成功人士,都更加重要。

     4 ) 《再见爱人》:这届观众,为何热衷于“玻璃渣里找糖吃”?

    近日,一档“离婚综艺”悄然走红。这档节目选取了三对明星夫妻,他们或已离婚,或处于离婚冷静期,或者打算离婚,通过展现三对夫妻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探讨婚姻的制度优缺点及相处方式。在恋爱综艺四处撒糖的时候,这样一档聚焦破裂亲密关系的综艺为何能收获高口碑?

    《再见爱人》豆瓣评分页面。

    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人物赵辛楣曾发表过一番针对婚姻与旅行的“宏论”:在他看来,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完全是次序颠倒,“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的车马劳顿,风尘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没有翻脸吵嘴”,方有望实现一桩靠谱的婚约。倘若婚前旅行有此重要意义,那么,当一段婚姻走向解体,昔日的伴侣即将分道扬镳,一次共同的旅行又将意味着什么?如果婚前旅行堪称婚约的试金石,一场“失婚”过后的旅行又能否成为婚姻关系的显影剂,为曾经的爱人们找到渐行渐远、终至歧途的症结?近期由芒果TV推出的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再见爱人》便尝试呈现出这样一场别样的旅程。

    作为婚姻观察类综艺,《再见爱人》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居高不下的关注度与话题性:每期节目所涉及的现象与议题屡屡登上微博热搜榜,情感、心理、娱乐等各类公众号也纷纷以嘉宾们的表现为案例做出跟进式推送。而在豆瓣等平台,这档“离婚综艺”的评分也普遍高出了近期以甜蜜爱情、幸福婚姻及和谐亲子关系为主要展现内容的真人秀综艺。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如文化研究学者们所指认的那样,流行文化的生存要义在于对公众需求、期待视野的积极迎合与主动创造,从而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透视时代精神文化特质与症候的窗口。在这个意义上,《再见爱人》的题材选择、呈现手法及其热播现象本身或许便从某一侧面较为深致地传递着时下都市中青年群体对亲密关系的诸种想象与困惑、多样的渴望,以及重重的忧虑。

    撰文 |孙慈姗

    01

    “亲密关系”的理解与呈现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无法脱离社会关系网络单独存在,而构成这些网络的种种人际关系常具备流动性特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变迁无不影响着各类人际关系模式的存在状态及变化轨迹,更左右着具体时空情境中个体和群体面对、处理这些关系时的心理、方法与姿态。具体到婚姻场域,“亲密关系”的形成演变愈发成为决定现代婚姻形态走向的核心要素。

    在心理学家罗兰·米勒看来,亲密关系因具备了解(knowledge)、关心(care)、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相互一致性(mutuality)、信任(trust)以及承诺(commitment)六种成分而区别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它往往发生在朋友与爱人之间。相比之下,后者的关系或许更具持久性,也由于婚姻的缔结带有了某种契约意味。米勒认为在现代社会,正是亲密关系为个体提供着“有意义且持久的社会支持网络”。与此同时,同所有其他人际关系模式一样,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是规范亲密关系的社会标准。

    观察亲密关系在时空及文化氛围中的改变亦是《再见爱人》在较为宏阔的视野中寻求的立足点。第一期开篇,节目即以剪裁新闻报道及采访的形式呈现出中国社会近年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趋势,以及“离婚冷静期”等新政策的实施为人们婚恋观带来的影响。比起婚姻外在形式的转变,更值得仔细捕捉的或许是人们在这一过程中诸种复杂暧昧的心态,以及不断产生的疑惑。比如,我们对“另一半”的爱慕与渴望是否仅仅是用以掩盖自恋的假象?婚姻关系的建立对于爱情究竟构成了促进还是消耗?所谓“永恒”的承诺是否越来越虚妄?我们能否通过一段良好亲密关系的建立变成“更好的自己”?反之,在关系中经受的压力与挫败,又是否会对个体的自信心与安全感构成摧毁性打击?

    《再见爱人》剧照。

    《再见爱人》聚焦于三组已然分离或有此意愿的夫妻。第一组夫妇章贺郭柯宇,有过十年婚姻生活并育有一子,离婚后友好相处,再见面时的种种交流亦时时流露出几分温情默契,而他们却声称这段婚姻“没有爱情”,两人都从未进入过对方的世界。第二组夫妇魏巍(KK)佟晨洁,彼此都坚信爱意尚存,甚至屡屡在“离婚节目”中高调示爱,却因为“喝酒”与“生孩子”产生的分歧争端萌生分离的念头。第三组夫妇王秋雨朱雅琼,相识十九年分分合合,有着颇具传奇浪漫色彩的经历,然而也几乎贡献了节目中最令人“窒息”的几次争吵,虽已处于“冷静期”,双方的情感状态却似乎并不冷静。

    可以看出,三组夫妇都是带着上述种种困惑走到了婚姻的歧途。而在这段十五天的集体旅行中,他们的关系几经变化,时而矛盾丛生,时而温馨愉悦。冲突刚刚有所缓和的夫妇或许在下一场景就再度进入“战时状态”,早已宣布爱情枯竭的前任夫妻又忽而在某些瞬间体验到“再次来电”的感觉。如此跌宕起伏、充满“悬念”与“反转”的情节无疑引发了观众们持续追踪的兴味。

    《再见爱人》剧照。从左至右分别为:魏巍(KK)佟晨洁、章贺郭柯宇、朱雅琼王秋雨夫妇。

    而这类综艺节目要获得较高的收视率,最终需要的或许是相反相成的两要素:制造“真实”的感觉与“乌托邦”式的滤镜。

    简而言之,比起频繁“撒糖”的甜宠恋爱类综艺与影视剧,以及“狗血”情节迭出的家庭伦理剧及婚姻调解类节目,《再见爱人》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中似乎更为常见的冲突、妥协与分异。这类矛盾的暴露,以及存在问题的婚姻状态本身或许更带给多数人以真实感,也能够引发更为广泛的共鸣。比如在节目中,王秋雨夫妇开车时围绕认路、导航、手机、东西放回原处、“坐车的人到底要不要说话”等问题所爆发的争吵便被许多观众直呼真实,感叹“这不就是我们家的日常吗”。而魏巍夫妇在宾馆内相对无言,各自玩手机的场景仿佛也是许多家庭日常状态的现实写照。

    有时,并非突如其来的打击,而是日复一日的不满、淡漠、失望与无力的积累,如流尘一般逐渐遮盖了缔结婚姻的高光时刻那个华丽唯美的印象与倾心交付的渴望,也消耗着亲密关系中的信任、理解与热情。部分观众在观看节目后宣布加入“恐婚”一族,却也有不少人声称看到这样的婚姻状态反而对进入婚姻多了一份释然之心,仿佛已经为不可避免的“不美好”打上了预防针。当然,仅凭一档节目无法决定每一个个体对婚姻的“接受”或“拒绝”,那样一份释然与勇气,大约是源于对“人类悲欢并不相通”这一“相通性”的自嘲式体认,或是对那句代代相传的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再度确证。

    然而,比起现实世界中烦俗琐碎的家长里短、更为残酷的痛感与“真相”、不幸福的婚姻给当事人带去的种种伤害耗损,“旅行”这一情境设置及游艺环节却为破碎的婚姻加上了审美的浪漫滤镜。在相对脱离了日常琐事的“真空”环境内,在摄像机所呈现的明秀山水间,“一地鸡毛”的感觉几乎从镜头里消失,渐行渐远的爱人们也似乎都收获了属于他们的“唯美时刻”。无论是“我爱你”还是“谢谢你”,又或是从来“不懂浪漫”的人在峭壁上采下来送给爱人的几朵花草,都被镜头特意捕捉、放大,塑造为一个个充满着情感与审美浓度的瞬间。有了“真实感”作底色,些许唯美的成分才更易被观众们接受与珍视,而凭借滤镜的美化,亲密关系乃至日常生活中种种不和谐不愉快的因素也能以相对柔和的形式穿插呈现。

    在嘉宾团的旅行之外,室内“观察团”的设置也为观众们提供着各种观视他人以及自我情感生活的渠道。在由已婚未婚的主持人、演员、辩手与学者等角色所组成的观察团中,感性的宣泄、理性的分析、“吃瓜”的心态与指向自身的思索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并代表着屏幕之外观众们的感觉与心理,并在“沉浸”体验的同时,提供了某种间离性的观看角度。通过这些视角,我们看到了诸多情感的起伏变化、亲密关系为个体带来的愉悦与痛苦,以及有关“爱”的种种“悖论”与“多重奏”。

    《再见爱人》中设置的观察室成员。

    02

    我们为何关注“告别”?

    “没有爱情怎么了,有爱情又能怎样。有爱情,就能好好地道别吗?”在夜晚谈心的环节,郭柯宇的这番质问令许多观众倍感唏嘘。若干年前,一部《来自星星的你》让大家记住了“告别要趁早”。而正如篇名所示,《再见爱人》同样以“告别”为核心主题。某种程度上,这场旅行便是一次或许还不算太晚的“告别之旅”。而“告别”的关键词也触及着许多观众内心深处的困惑与忧伤——所谓“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江淹《别赋》)。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在聚散离合愈发变成寻常事的时空中,在焦虑感、犹疑感乃至冷淡感都仿佛与日剧增的各类人际关系模式里,我们究竟还能否“好好地告别”?更进一步需要追问的是,我们究竟要与什么告别?是曾经的爱人,还是自己倾心付出、用心经营却终将成为过去时的一段情感与岁月,抑或是某些不愿面对、难以理清的心结?

    《再见爱人》所给出的答案是,这些或许都包含在“告别”的要义中。在这场本身题为“再见”的行旅过程里,节目还特意设置了一系列有着告别意味的环节。有时,“告别”似乎以“开始”的面貌出现,比如朱雅琼的婚礼。穿着婚纱的她选择拿着计时器与爱人拥抱,当约定的时间已到,她不无怅然地宣布“这次由我来推开你”——这样的告别所照映的不只是那个没有仪式的开始,更是婚姻生活中曾经的忽视与伤痕。有时,特殊的告别场合能引发久已陌生的“情动时刻”。当恐高的章贺在天台上对着前妻喊出“之前的十年感谢你,未来的日子一定要过成你喜欢的样子”时,内心丰富细腻而以节制情感为信条的郭柯宇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惊讶与感动。又有时,告别意味着双方“最后一次”合作完成同一项任务。在歌舞晚会的环节,三组夫妇分别合作表演了节目,也制造了旅行中为数不多的“宾客尽欢”的场景。这里不仅有行动的配合,更有精神的默契。而这些或许正是在“告别”之前的生活中有所缺失的部分。

    《再见爱人》剧照。

    在这些仪式性的告别展演中,三组嘉宾也为观众呈现出告别之际的种种复杂心态。有歉意,有感激,也有微小的“报复”与着意的弥补,有遗憾中的圆满,或许还有欲说还休的不舍与对彼此未来的祝愿和期待。种种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与情感逻辑也可能引发层次复杂的共鸣。我们往往以邂逅相遇为标志看待人生的种种节点,但其实,相逢与别离乃是一体之两面,从另一个角度观之,也正是一次次离别构成了生命的底色。如将《红楼梦》中宝玉“性情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视为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生态度,则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以致并不赏花却去葬花,也未尝不是在参悟了别离的常态后生成的一种略带感伤姿态的“告别美学”。

    在一定的仪式与情境下,告别或许可以产生别样的美感,但值得再度深思的是,告别之后又能怎样。有些遗憾也许可以弥补,有些伤痛或许被时间治愈,有些心结也许在一个“好好告别”的过程里得到些许纾解,又或许还将纠缠延续。然而,在与世界的最后一次告别来临之前,生活都将继续。

    在《<坟>题记》中,鲁迅提到将自己的杂文整理成集的做法亦可视为对自己之“过去”的致意——所谓“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也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而“告别”不仅意味着清理、回顾与纪念,更意味着直面、决断与成长。前者指向过去,尚可用种种形式加以呈现,后者则牵引出未来的向度,它们或许更加难以被赋形,却往往是离别所带给我们的更为深切的影响。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充满纠结、迷茫与痛感的过程,也已然超出了任何综艺节目的记录范围,却终归要延伸进每个人的人生。在这个意义上,或许一个“好好的告别”,的确可以成为一服生长的催化剂,一个终点里的起点。

    03

    “价值”的认知与错位,“关系”的审视与重建

    在一次围绕家务劳动展开的闲谈中,魏巍认为自己将做饭的机会让给妻子是给了妻子表达爱意的机会,也给了她价值感。这一观点让包括倪萍与大部分观察员在内的旁观者大呼诧异,多数观众的反应也与嘉宾们如出一辙。姑且不论魏巍的观念及态度,他的这番言论实则引出了节目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即人们怎样在婚姻与亲密关系中寻求价值感。与“价值”的找寻、失落、冲突、调和相关的各类话题也成为了这档节目的热议点乃至引发争议的对象。

    在王秋雨朱雅琼的婚姻中,王秋雨习惯以批评式教育对伴侣进行价值观灌输,他认为自己的初衷是多告诉年轻的妻子一些“真相”,以指导她做得更好,其后果却是不断打压着妻子刚刚建立起的信心,甚至让她怀疑自身的一切价值。在决定分离后,朱雅琼以近乎决绝的姿态追求着“自我价值”的再确认,也在途中遭遇着各种情绪的波折。再如章贺质问前妻为何在婚姻中对自己缺乏肯定,郭柯宇则反问人为什么一定要在别人的肯定中寻求自我价值。当提及婚育给曾经灿烂的演艺生涯带来滑坡的经历时,郭柯宇也难以掩饰自己的辛酸惆怅,也许这并不是“后悔”,只是在多重价值追求遭遇冲突时对被舍弃一方的伤感与无奈。另一面,在夫妇们彼此的问题空间之外,忽然驾临的长辈们“催婚催生”的“套路”乃至“劝和不劝离”的姿态也为一段段亲密关系引入了更为复杂缠绕的价值维度。可以看出在处理价值分歧层面,《再见爱人》力图秉持客观而全面的视野。在情节进行过程中,甚至在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爆发之时,似乎没有一种价值观念被直接全部冠以“不可理喻”的定论。相反,嘉宾与观察员们试图从各个角度呈现每种价值观念的生成存在缘由及其在碰撞中的演变。

    在这里,人们对婚姻以及其他方面人生价值认知的同步与错位或可归因为性别视角的分歧、代际观念的差异,以及个体成长经历所形成的种种积习,不同层面的需求度、脆弱点,乃至不同程度的偏见或盲区。而这些价值的碰撞与融合,也成为左右婚姻及亲密关系走向的重要元素。

    《孤独传》,作者: [英]费伊·邦德·艾伯蒂,译者: 张畅,版本: 译林出版社 2021年5月

    现代人对价值的多元化理解亦可从观众们多样的立场与评价中见出一二。“表示三观真的不一样”、“要找一个灵魂伴侣好难”,类似的评论充斥着微博、豆瓣等各大舆论空间。其实,价值的获得、错位与失落并不仅仅涉及“三观”的异同,更要落实为在具体的关系模式进展及多种行为实践中的沟通、摩擦与调适。从认知、理解再到行动,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失。可惜的是,就这档节目所呈现的内容及其观视效果来看,在价值追求的各个领域,人们往往容易走向的是拒绝理解或无法做出改变的自我封闭的牢笼。

    在近乎每一次愈演愈烈的争吵中,我们仿佛都能看到这样两个(或多个)个体:各执己见而又无法清晰表达,表达而又不被理解,从争执走向失语,从“听我的没错”的强迫转为“说了你也不懂”的放弃,终止于不计后果的情绪宣泄,或是陷入了“唯我独尊”而“无人理解”的个人主义的极境与绝境。

    在这个意义上,对“灵魂伴侣”的寻求,是否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揽镜自照式的自我确认与自我感动呢?如费伊·邦德·艾伯蒂在《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中所反思的那样:“假如仅有一个‘另一半’让你去寻找,那么浪漫之爱无非就是一种个人主义经验而已”。或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要寻找的,并非“自己的另一半”,而是另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此具备着分歧、隔膜,以及走近与理解的可能。正像阿兰·巴迪欧在《爱的多重奏》中所畅想的那样,真正的爱意味着尝试进入“他者的存在”,超越自身、超越自恋,意味着“从某一刻开始,从差异的观点来体验生活、体验世界”。

    《爱的多重奏》,作者: [法国] 阿兰·巴迪欧;译者: 邓刚;版本: 六点图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

    而从另一角度看,观众们的“代入感”与“沉浸式体验”亦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这档节目的初衷。《再见爱人》以“探索与治愈”为关键词,也是针对参与嘉宾、现场观察员与所有观众进行的一次自我“情感教育”。总体而言,它提供了一个“以人为鉴”、通过观察他人婚姻状态与问题进行自我观照的途径。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许,“幸福”与“不幸”都有千百种样貌。而在笼罩着“离婚阴影”的节目里,与其说种种“不幸福”的家庭与婚姻形态对观众们的现实生活构成了“警钟”与“贴士”,不如说它们的呈现恰恰使得我们日常无暇思索的情感经历乃至种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具备了一个整理、玩味与释放的契机。我们从他人的经验中辨识出自己,也就仿佛获得了些许抚慰与理解。

    与节目组的设计构成契合的是,观众们也往往带着“玻璃渣里找糖吃”的心态观看嘉宾们的情感历程。所谓“玻璃渣”,乃是日常生活琐事与烦恼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诸般倦怠、委屈与怨念。这些玻璃的“划痕”或许并不都是那么沉重,却也仍可能是真实而持久的存在,逐步蛀蚀着亲密关系赖以形成的情感基石。但是,残酷与伤痕毕竟也只是生活之一面,并且是多数人倾向回避的面向。所以,哪怕在那些不那么“美好”的关系中,我们也总是极力挖掘、寻觅甚至创造着那些“甜味”的瞬间。它不仅仅生成于浪漫的仪式与艺术化的定格,更有可能隐匿在平常生活的细节肌理之中。观众们也通过他们日常起居中的摩擦、冲突、沟通与和好,不断捕捉着这些“再见”的爱人们在相处过程中流露出的对彼此的熟悉、宽容、体贴、温柔与默契。这一点“糖分”,大约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亲密关系的些许想象和期待。

    在情感满足之外,这类节目还指向着当代人对情感或亲密关系的重新思考与定位,以及对高质量人际关系的不懈追求。在这个过程里,疑惑也许终将多于答案。我们或许永远不能肯定,感情自有其逻辑道理可循,还是需要把一切托付给缘分与命运。而时下更为具体的困惑也许还包括:“长久”是否仍是亲密关系特别是婚姻的最高追求?如果是,该如何坚守“不分离”的承诺、维持一段绵长的关系与情感?这其间出现的裂痕又该怎样看待?如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久”将可能不再作为衡量婚姻成功美好与否的唯一甚至主要标准,我们又该追求什么?对于爱人、亲人或朋友的“陪伴”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理想形式?什么才是真正有效而并非止步于自我感动的情感付出?

    在诸多疑惑与遗憾之外,我们所看到的更是现代人对能够提供“理解”、“支持”、“温暖”与“关怀”等正向能量的情感状态、以及能够让这些情感生根生长的各种人际关系模式的努力探寻与建构。或许,唯有这些情感与关系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对“孤独”的恐惧,将一个个“我”编织进以“我们”为称谓的共同体当中。

    宇宙间的个体或可离散,而流动的爱意则永不止息。它需要我们用整个生命去学习、实践,赋予它每一段具体的形式。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持续叩问,“再见,爱人”能否通向“再见(建)爱人”呢?

    本文参考资料:

    [美]罗兰·米勒《亲密关系》(第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英]费伊·邦德·艾伯蒂《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译林出版社,2021

    [法]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孙慈姗;编辑:走走;校对:杨许丽。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5 ) 专业心理学分析:为什么有些婚姻能长久,有些关系让人痛苦

    前阵子刚看完一部叫《伴侣治疗》的纪录片,讲述了四对夫妻做从头到尾心理咨询的过程,还在感慨国内什么时候能有类似节目,没想到芒果台就推出了这档《再见 爱人》。多巧。

    刚开始,我有些担心旅途会不会比较平淡,不如咨询室里在咨询师的干预下夫妻们能真实地呈现自己在生活中的互动状态。如果只是三对感情危机的夫妻去旅行,能够挖掘出他们的内心冲突和人格魅力吗?

    后来事实证明,芒果台不愧是国内第一,你永远可以相信它的故事叙述能力与节目设计。第一集“我一个人的婚礼”,第二集“爱与分离并不相悖”,第三集“我眼中的你”,都让我哽咽。柴静写过,“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诚不欺我。

    这篇文章从节目中途写到现在,当初预测了三对伴侣的情感走向,现在或许价值已经不大。简单来说,看过三集就能明确知道几对夫妻的未来,中间的过程或许起起伏伏,但只要六人不做出重大改变,结局就不会更改。

    预测一段婚姻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质量的高低,主要看两个人的依恋风格(attachment style)和沟通模式(communication pattern)。依恋风格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倾向于怎样和亲密伴侣互动,它形成于婴幼儿时期照养者如何照顾我们,他们提供了多少以及如何提供给我们心理上的安全感,由此衍生出四类依恋风格::安全,焦虑,回避,混乱。后三种又统称为不安全依恋,每种风格的特点会在带到 相关人物的时候简要叙述。

    沟通模式则是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大师及情绪关注疗法的发明者之一John M. Gottman在研究中发现的成果,据说他可以通过观看一对夫妻10分钟左右的沟通录像就准确预知他们婚姻能否长期维持,准确率高达90%。其中关键便是看夫妻沟通时对对方是鼓励、倾听、肯定、支持更多,还是打压、否认、反对、指责更多。

    下文围绕这两点,结合六人的原生家庭进行分析。

    王秋雨&朱雅琼:哀默过大于心死

    这一对的模式是大部分夫妻互动的极端版本:女性焦虑,男性回避,一方不断地索取和要求爱的证明,另一方不断地逃跑、忽视乃至彻底拒绝沟通。

    两个人原生家庭都很糟糕,王秋雨的尤甚。

    朱雅琼家庭最大的问题是“缺爱”。说小时候父母吵架,每次自己听到……音乐成了她一个出口,每次唱歌的时候,情绪就能变好。我猜测她没有说出口的部分是,父母也很少给到她关注和鼓励,她在一种孤单的环境中长大。

    也只有在这么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人,才能够忍受王秋的冷酷无情,换其他人老早就跑了。比如像萧亚轩这样的潇洒小姐,从小衣食不愁不缺关爱,可以为了男人抛下事业,但是在感情里长期吃苦憋闷受委屈?那是不可能的。可朱雅琼不是,盲猜她父母一直都是帮她安排好生活中物质的方面,确保她吃饱穿暖而没有心灵上的呵护。那么她虽然主观上知道自己想要更多温暖、关爱,但潜意识里她也会认可这种情感上冷暖物质上富足的模式是爱的表现。

    朱是比较典型的焦虑型依恋。焦虑依恋的人缺乏安全感,很难发自内心地相信对方是真的爱自己,并且极度恐惧对方离开自己。他们应对焦虑的方式则是不断地索求证明:无论是“两小时内一定要回消息”,“GPS全球定位查岗”,还是“三天一个纪念日五天一个情人节”,“希望你对我是与众不同的”,归根结底都是一种不安全感与焦虑作祟。

    所以即使在感情里受到了大量的伤害,朱雅琼还是花了19年才心死离开。焦虑型的人一旦认定了一个伴侣,就会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浮木;除非这个木头剧毒多刺,不然他们是很难放手的。

    朱在感情关系里的行为还体现了另一种心理现象: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它指代的是个体不断重复一种创伤性的事件或境遇,包括不断重新制造类似的事件,或者反复把自己置身于一种‘类似的创伤极有可能重新发生’的处境里。

    强迫性重复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会给个体提供一种暂时的掌控感甚至愉悦感,但最终它会带来持久的无助感与失控感,它还会让个体主观上感到“自己是有问题的”——我一定有什么问题,才会让这样的不幸一再发生在我身上(朱在节目中反复地自我否定)。

    你可能会问:人脑怎么那么傻,居然还主动寻求创伤经历?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简单地来说就是人在潜意识中既有重复经历熟悉事物的动力,又有想要寻求解决方案、纠正过去的愿望。所以你能看到朱不断被王伤害,又锲而不舍地向他寻求情感的回应;一旦对方给一点阳光,她的心情马上就灿烂了起来,心里得到了满足,但又不完全满足,想要更多。

    所以她永远走不了,永远在期待那一丝时有时无的爱意,除非有个人和她说清楚其中关窍,或者生活中出现了另一个人全心全意爱着她、接纳她的人,不然很难意识到关系里的另一个人多么可怕。

    话说回来,以朱的颜值、才华和社会地位,这么多年居然没有出轨,真是奇迹。

    王秋雨如果在武侠故事里,特别适合扮演那种绝情弃爱、表面上正义凛然、实际上不仁不义的掌门,在关键时刻跳出来反对主角/重要配角的婚礼,说不定还要在杀完人后作自我感动状:我都是为了你好/为了天下苍生啊!比如《山河令》中清风剑派的掌门人,道貌岸然又偏偏实力强大,趁着所有人不备拆散了女儿和女婿这段美好因缘(两人长得还有些像……)。

    为什么说王的原生家庭更差?朱的家庭虽然混乱,至少还有情感的反馈和交流,而据王所说,“父亲对他从小的教育是天才式教育,除了学习外没有任何娱乐”,更谈不上情感交流”,最后培养出一个近乎冷酷无情的机器人。

    王最大的武器是逻辑与言语能力,所以他行走世间最大的武器是“理智化”。万事万物皆可讲道理,但凡讲不过别人的时候,就是别人没逻辑。为什么不谈感情呢?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谈呀,又不想承认,承认了多没面子,所以就极力贬低任何情绪和感受。很不幸,朱又是个情绪丰富、创造力爆棚、但逻辑不太好的人,所以关系里注定要被王按在地上摩擦。

    王反复多次强调一种控制感,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须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但凡一点点的意外于他而言都难以忍受。这种近乎神经质的偏执背后是强烈的恐惧:恐惧未知,恐惧不确定,恐惧他人与世界,恐惧自己的受伤乃至死亡。

    看完前两集就可以确定这对没可能了,王的问题不是他有哪种依恋风格,而是他根本无法跟人建立起依恋关系。还记得他说过自己没有朋友,平常也没有任何社交吗?因为只要和人交往,就有不确定性,他忍受不了不确定性,别人也忍受不了他的零共情能力,所以孤家寡人一个。最适合他的是那种不牵扯太多感情的雇佣关系,他可以是好员工、好同事,但永远不会是好的恋人、丈夫及父亲。

    要命的是,这种“社交孤岛”反而给了朱一种另类的安全感:她能确信,他们都是彼此的唯一。同时,王在生活上对朱的照顾的确无微不至,像极了一个尽心尽力、永远不会抛弃孩子的父亲 —— 私心推测,这应该是童年时的朱极度渴望的东西。

    朱则给王提供了一种“胜任感”或者说“被需要感”,仿佛他在两人世界里是无所不能、时刻被需要的,这应该也是童年时不断被父亲打骂督促的王极度缺少的。

    这对夫妻的对错相当明显。王秋雨的行为令人发指到了在节目中另外两位男嘉宾都为之侧目的地步,播出来的段落里章就提过要和王谈一谈,KK则是直接告诉王他的问题所在。可以看出芒果台想要保持一个平衡,或许是畏于网络舆论环境的原因,每对夫妻都各打五十大板。然而在王朱两人中,朱就是个受害者,但凡换个稍微正常点的人,她的处境都会好上许多。

    可以看出来,老王在节目后期是有所改变的,但这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罢了。他想要学会如何和去爱一个人,或者仅仅只是恢复与人重建关系的能力,还有很长一段路得走。朱的方向则很明确,希望这次离婚后,她可以重新出发,专注于个人成长。以她的才华、美貌、目前的工作岗位,离婚后完全可以过上非常开心的独居生活。

    魏巍KK&佟晨洁:反典型的婚姻困境

    KK和佟蛮有意思的,他们是一对非典型的夫妻。第二集里大家看得出来,佟是更加理性、能解决问题的一方,而KK是更擅长提供情绪价值、活跃气氛的那方,和一般的夫妻反了过来。

    除开他们自身的性格不合外,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错位”夫妻需要面临来自传统文化中对男女期望的一个束缚,即KK一直耿耿于怀地“想要她过得更好、更有面子”。说实话,男方为了女方抛弃一切搬到一个新的城市,的确是比较少见的,KK也因此错失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毕竟过去十年里芒果台牢牢把握住了省级地方台龙头的位置。加之节目里会呈现出的KK的人际交往模式,或许可以猜测他的工作机会更多来源于人际交往而非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当然,能力上也不会太差)。在远离长沙之后,他就像是进了鱼缸的鱼、困在笼子里的狼,活是能活的,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是不可能了。

    在一个更加合理的文化环境下,佟晨洁外出赚钱而KK顾家是更好的选择,然而上海女人+东北男人的组合注定了他们难以实现这样的分工,或者说男方无法接受,由此衍生出之后额外的痛苦。(后面的节目显示好像佟真的收入更高?估计K心里一直介意这件事)

    客观来说,KK的确不具备走向事业巅峰的品质:他不够成熟,没有反思能力,过于在乎面子。可他也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面对适当期待,他是可以有不错的表现的。然而佟的背景让KK给自己加上了过高的期待,期望增加后能力又跟不上,自然郁闷无比,生活中负面情绪过载,此时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情绪调节能力不足。

    明显能看出他不仅仅是喝酒,而是已经达到了酒精依赖(酗酒)的程度。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跟酒量不同,所以目前对于酒精成瘾的判断目前很难有一个客观的量化标准,比如喝酒频率和数量到了某个数字就是酗酒。北美这边有人认为一天最好不超过3杯,有人推崇1-2-3原则(一天一次,每次2杯,一周不超过3次)。美国CDC的标准是男人一周如果喝超过15份酒精饮料则是过量,每1份的标准是:

    · 360毫升啤酒或者酒精浓度≤5%的饮料

    · 250毫升酒精浓度≈7%的饮料

    · 150毫升红酒或者酒精浓度≈12%的饮料

    · 40毫升白酒或者酒精浓度≈40%的饮料

    如果饮酒过量且同时出现以下情况中的几种时候,则应判断为酒精依赖:

    1. 开始喝酒后,时间或者数量严重超过刚开始的计划

    2. 花费大量时间在购买、使用酒精或者从醉酒中回复

    3. 常有减少喝酒的计划但未能成功

    4. 频繁感到对酒精的强烈渴望

    5. 频繁饮酒导致无法完成工作上、学校里或者家中应尽的职责

    6. 即使喝酒多次引发工作上或者人际间的冲突,也无法控制饮酒行为

    7. 即使有生理危险,也无法控制饮酒行为

    8. 即使知道会损害生理或者心理健康,也无法控制饮酒行为

    9. 耐受度增加

    10. 戒断反应

    都不用细数就知道KK肯定中标了……

    要理解酗酒行为,就不能仅仅只是将其批判为一种坏习惯。人类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即使是问题行为,肯定也是为某种目的服务,不然它不会无缘无故地 这么多年,即使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也死性不改。帮助他人戒除酗酒行为,也不能仅仅强调“自制力”,向对方施加道德压力,而是应该为其提供除了求助酒精以外的其他选项。

    目前心理咨询对于酒精依赖有几种不同的解释理论,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是“自我医疗”理论。该理论认为,物质成瘾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存在情绪调节困难和行为调节困难,尤其在人际关系上他们可能经历过大量的挫败、沮丧与丧失。因为或偶然或必然的因素,成瘾者在接触成瘾性物质后,发现它们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情绪,于是逐渐将其发展为一种情绪调节的方式。当一般人产生困难情绪后,会通过与他人交流、自我放松或者爱好活动来排解,而成瘾者则求助于成瘾物质来克服困难情绪。当然,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长期的物质使用会损害他们的社会功能,破坏他们的人际关系,长远来看更加不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在KK的例子里特别明显,他平常是一副嬉皮笑脸、能言善道的模样,可是一旦劳累、疲惫、沮丧的时候,他没办法自我疏解,要靠佟晨洁哄他才行,喝酒则是另一种他让自己开心的方式。也许最开始的时候喝酒是一种还能控制的习惯,但事到如今已逐渐失控,成为他每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佟的情绪控制则相当成熟,我们可以看到她可以在气头上让自己冷静下来,采取对两人最有利的方式缓解冲突;她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不将其带上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比如老王);最后,她也能和身边的朋友交流诉说、互相安慰。

    酗酒的人常有两种极端。要么是很少有感受,不苟言笑,显得冷酷无情,只有在喝醉时才流露出那么一点内心感受;要么是感受过多,常常被强烈的情绪淹没,比如羞耻、愤怒、孤独和抑郁。另外,酗酒的人常伴有低自尊的问题,他们有时不知道该如何跟他人相处,该依赖时不依赖,该独立时无法独立。最后,他们缺少一些必要的自我关怀的技能(self-care),不懂得如何调节与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KK应该属于第二类:常常感到过量的愤怒与羞耻,这些愤怒与羞耻又源于他的低自尊,常常将他人中立性的言论与行为理解为对他的嘲笑或轻视。当人的自尊处于脆弱的状态时,常常会用愤怒掩饰自己的受伤(尤其男人),因为愤怒会让人显得更有力量,但更核心的感受往往是羞耻(我不够好)。

    不同于网上的流行观点,我认为他们两人反而是很般配的,不应该分开。弹幕里大多数说 KK“高攀”了佟,这就很有意思了。如果把两人性别换一下,男方是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更好的一个,还会有这么多人说高攀吗?所以我很喜欢某位网友说的,“ 我们要学会欣赏 KK这样的男人,不然最后只会剩下王秋雨“”。同时,我也特别讨厌软饭男的称号,又不是说KK没有在工作,他只是收入的确没有妻子高而已。事实上,KK的类型完美适配佟晨,他们两个人也相爱异常,他如果能学会克服社会中对于男女两性的成见,更加欣赏他和佟晨洁的差异,许多矛盾自然而然会消失。

    现在来分析下佟晨洁。她生长于一个上海的离异家庭里,目测即使父母离婚了,家里条件也是不错的,不然很难培养出那样一种气质。她的依恋风格是疏离/回避型的,不过还在相对健康的范围内;同时她的人格发展水平非常高,因此不同于王秋雨,她可以发展出高质量亲密关系的。

    回避型的人给伴侣的直观感觉就是“冷”和“远”,很多时候他们不会主动去表达一些私人的情绪,比如“我想你了”,或者“我好伤心,你能不能抱抱我?” 他们也会有关于分离与爱情的焦虑,虽然程度没那么高。他们处理焦虑的方式则是主动远离,因为心里害怕对方不够喜欢自己,或者害怕对方离开,所以他们会先保持一个远远的距离,这样即使最糟的情况发生,也能将伤害最小化。但这种方式往往会让伴侣疑惑“他/她是不是不在乎我?”或者“他/她还爱我吗?”

    会员版里第一集拍完照片后,KK给佟晨洁的话里形容她是“冷艳的骄阳”,非常精准。可以看到,在两人的互动中她扮演着“降温器”的作用。每次争吵或矛盾过后她都扮演理性的一方,可以先放下架子(即自己的情绪)去哄KK,因为这是对两人来说更好的选择。KK呢,则是心里的不舒服过去之后马上会回到平常乐天派的情绪当中,反过来逗佟开心。只要遇到的不是原则性问题,这种模式其实是相当健康的。

    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在想会不会她对KK的肯定不够多,或者很少示弱,导致KK感受不到自己在关系里的重要性。加上KK的低自尊,导致他对关于自身价值的评论非常敏感,最后采取了贬低对方的方法来抬高自己(关于做饭的讨论)。其实感情关系里面,强势的一方对弱势一方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这能让对方确认自己的地位。传统的婚姻中,往往强调男方肯定女方对家庭的付出,K和佟因为处于相反的情况,所以似乎他们还没意识到这点。。

    两人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找个婚姻家庭治疗师+个体心理咨询师即可。

    KK首先要接受个体咨询,讨论喝酒对它的意义、对父亲角色的看法、一个人在外地打拼的痛苦等等。如前所述,物质成瘾多数时候是情绪调节不良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加重情绪问题,因此他要学习一些新的情绪调节技巧,比如说ABC PLEASE、RESISTT、正念冥想等等。如果他能和咨询师建立一个良好关系的话,咨询关系本身就能成为一种情绪缓冲带。依恋研究显示,一个温暖、包容、平等的咨询师往往成为来访的安全依恋对象,他/她的存在(具象的与抽象的)能够增强来访对于负面的情绪的感知、调节、耐受与涵容能力。

    同时,他要和佟晨洁一切接受婚姻家庭治疗——注意,不是情感咨询,不是情感咨询。情感咨询大概就和娃学、泡学是一类东西,虽然偶尔有用,但大部分时候是骗钱。在婚姻家庭治疗里,他们要谈论对彼此角色的认识,学习新的沟通方式,比如佟晨洁要减少叫KK“小朋友”的行为,并更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给予KK更多肯定。KK呢,则要学会承担责任,正面讨论问题而非逃避。

    事实上,看下期预告,KK已经意识到了减少喝酒的必要性,两人大概率能走下去。

    章鱼夫妇:离别之后再相爱

    这对前·夫妻之间的走向扑朔迷离,完全是因为郭柯宇……太难看懂。

    首先两人基本盘是没问题的,依恋风格都是安全。安全的依恋意味着什么?它代表着不需要对方时时刻刻在场,随时随机地回应自己,因为你知道即使对方暂时不在自己身边,他/她也没离开。它还代表着,你可以比较轻松地向对方表达情感需求而不过分担心被拒绝。

    第八集/第九集里大家聊到前任,郭姐说自己的前任(实际应该是前前任)年龄大且身体不好,如果哪天对方身体出了问题,自己出于情义是一定会去照顾对方。章贺做得很好的一点是没有表示反对,而是说自己可以一起帮忙。反之,郭知道有许多年轻的女孩子围着章,估计有些胆大少不了言语和肢体表示,但她非常放心章能处理好这些事情。

    两人的反应都是非常典型的安全依恋:虽然有其他人对你表示好感,或者你与前任有一定联系,但我对你有足够信任,相信你不会无缘无故离开我。

    同样的处境,如果换成是王朱就会变成一场战争。朱会不停询问为什么王身边有其他女生,王则会坚决否定朱的前任,并会不断地进行打压、贬低对方,直至她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两人基本盘都是高配,好看、有才、内在有安全感,看节目似乎也不是对对方不上心。从始至终,章对郭的关注都非常明显,只要郭在身边,章的眼神就没离开过她。嘴上说着不在乎,可他始终关注着对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这样的全神贯注装一两次可以,时时刻刻都要演是不可能的。

    章贺望向郭柯亦是如此,我相信她一直是他心中的白月光,可望而不可即的女人。

    郭姐确实美丽又有才,这种向内走的人,不太好懂。要么你和她在差不多的水平,高手过招;要么你和她共享一两个爱好,她能跟你分享一二。

    可惜,章贺两头不占。当然这么说有些绝对了,至少演戏和唱歌是两人共同的爱好。我不知道郭姐是不是真的看不太上前夫拍的戏,居然都没怎么完整看过;还是说章贺演技确实不太行,郭姐不好意思说出口。总而言之,两人演戏存在客观上的成就差距,高的一方又吝于指导、讨论的情况下,另一方的确会感到被看轻或者不被重视。

    不知道郭姐这种扑朔迷离的沟通方式是不是小时候被她爸吓的,也不知道章贺那种又倔又好面子的状态是不是像她爸,总之是她渐渐地选择了不说,他又希望一切都能讲得明明白白。久而久之,章觉得郭莫名其妙,郭觉得章不愿倾听。

    所以第二集峡谷喊话才那么动容。一是章放下心防,明明白白地释放出了自己的善意。郭姐这人吧,在感情里讲话弯来绕去的,多少是因为心里有恐惧:你会不会伤害我?你喜不喜欢我?你在不在乎我?她不会像朱那么直截了当地提要求,而是换个说法:这家饭店真美,我下次一定要和你一起去吃。此时对方即使不想去,只要能耐心听完,郭姐至少也能感觉到“对面这个人是在乎我的”。可惜章偏不,他不懂这种语言,习惯性地就打断对方,或者当成耳旁风。

    郭姐心里是有遗憾的。她为了家庭放弃了最爱的演戏跟唱歌,我相信她为了孩子无怨无悔,可心中肯定多次想过如果没有缺失的十年,她一定能在两个领域创造出许多好的作品。章心里面是有感激,但他不说,估计也没什么语言上的表达,而是一味地靠事业上的努力来补偿,可是郭姐想要的根本不是这些呀……她要的是陪伴,是体验,是和另一个人经历柴米油盐酱醋茶本身,所以她真是个天生的演员。可惜章错失的太多了,多到郭姐放弃了希望,甚至不愿相信两人之间存在那么多相似性。

    这对非常遗憾,有相爱的条件,可是开口太晚。但凡早两年有这个机会,说不定还能走下去。

    总而言之,三对伴侣都是男方想继续女方不愿意,原因各异。王是因为自己的生活枯燥无趣,朱是他全部快乐与烦恼的来源;K是难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知道佟为他做的一切多么难能可贵;郭姐大概是,跨不过自己的心结……假设章没有原则性错误,两人也没有因为签协议而在节目上有所保留,那复婚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文章:

    连载解析《女心理师》剧里的专业知识

    想起在医院心理科两个月的实习

    《幸福的婚姻》读书笔记

    如何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及各类渠道评价

     6 ) 他俩会复婚吗?

    《再见爱人》应该是我第二个真情实感一路追下去的真人秀综艺,第一个还是多年前的《爸爸去哪儿》。

    真人秀要好看,还是得尽量少一点“秀”,多一点“真”,要有真实的矛盾冲突。孩子们是最真实的,不会配合表演,平时当甩手掌柜的爸爸们忽然被要求独自带孩子,那些手忙脚乱也是真实的,所以《爸爸去哪儿》才会好看。

    《再见爱人》的定位是“离婚真人秀”,请的都是已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感情危机的夫妻,每一对都有真实的冲突。而且因为题材敏感,请不到大牌明星,这三对嘉宾六个人虽然都在演艺行业,但在一般观众眼里都很陌生,接近于普通素人,也没有明星的架子和包袱,可以在镜头前给出比较真实的反应,让所有感受过亲密关系的人都能得到共鸣,这些都是这档真人秀成功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

    三对夫妻各自的情况还都不一样,区分度很高。

    王秋雨和朱雅琼,就是爹味低情商保守务实型老公,和梦幻少女心放飞自我型老婆,两人相处19年,男方一直压制女方的情感需求,女方最后彻底失望,提出离婚。这俩的表现经常看得人血压升高,尤其老王的发言已经到了槽多无口的地步,观众对他们的态度很明确,基本上应该就是:赶紧离吧,早离早好。

    佟晨洁和魏巍这对,相处模式也很清楚。老婆佟晨洁是成熟冷静识大体的现代女性,在节目中的表现基本是零差评。老公魏巍则是优缺点对半开,好处是幽默可爱会制造气氛,是枚开心果;坏处就是缺乏自制力,情绪化,近似于巨婴。他俩感情还没到闹离婚的地步,明显还是相爱着的,但是老公想要孩子却又改不掉酗酒坏习惯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这段婚姻的质量。

    前面这两对的矛盾都太清楚了,关于他们的节目段落虽然好看是好看,但不会让我牵肠挂肚,也不会让我有太多追究和表达的欲望。这篇文章重点是要讲第三对:章贺和郭柯宇。

    这对太让我迷惑了,因为他们看起来都是很好的人,情绪都比较稳定,头脑都比较清楚,遇事都讲究体面,简直找不出什么破绽,尤其再和另外两对一比,就更让人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双佳偶。可事实却是,他们经历了一段将近十年的婚姻后,在去年离婚了,离婚后两人就没怎么见过面。为录制这档节目再见面时,一开始两人都说那段婚姻里根本就没有爱情,只有冷漠和疏离。说是这么说,可随着节目行程的推进,我们观众看在眼里的却完全相反,就节目里他俩的相处,从相互祝福对方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到描述对方外貌时那种准确和丝丝入扣,还有单独出游时那些亲昵又自然的肢体动作,那些细腻温存,那一串串让人看着就心动的火花,怎么可能没有爱呢?

    观众们看了他们都说,“磕到了磕到了”,“这就是在玻璃碴子里找糖吃啊”,“离婚综艺竟然也能这么甜”。我看了看其他两对的微博,下面评论全是劝分的,只有郭柯宇和章贺的微博下面大部分都在劝他们赶紧复婚。

    然后让人迷惑的又来了:每当他们发糖发到一定的程度,让人觉得复婚有望时,就会有兜头一盆凉水把我们的心浇熄。最新一集,章贺的三姨介入其中,撮合他们复婚,郭柯宇的回复异常坚定:“我们绝对不可能复婚。”

    于是观众又给这段关系下了新的定义:“这就是典型的BE(Bad Ending)美学啊”。悲剧之美,甜中带虐,这看得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的该死的虐恋!

    贴标签下定义总是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他俩到底怎么回事?要弄清楚这个,我们有必要先来复盘一下他们关系的前因后果。

    郭柯宇是六个嘉宾里面相对名气最大的一位,九十年代曾经是红过的,当时才17岁的她因为出演《红樱桃》,而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百花奖双料影后,而且因为电影中有裸露镜头,在媒体和群众中很是被争议了一番。

    现在我们在《再见爱人》里看到的郭姐姐,气质温柔清婉,淳朴大方,但她的内心应该是相当有主见,而且不惧世俗压力的。出演《红樱桃》是一个例子,另一个例子是,在《红樱桃》之前,她年龄更小的时候,和自己处女作的导演相爱过。

    现在还能在网上搜到多年前的一则媒体报道,说是早在1991年,郭柯宇13岁的时候,出演了章家瑞导演的电视短片《太阳鸽》,并和章家瑞展开热恋,被郭柯宇家人知道后,向法院控告章家瑞引诱未成年少女,两人才被迫分手。

    百度百科上说章家瑞1979年就报考中戏,1988年开始拍电影,按时间推算和郭柯宇恋爱的时候他大概三十岁左右。如果这事发生在现在,章家瑞也会被扣上“恋童癖”的帽子被网络围剿,职业生涯就完了。但当时关于性与性别的观念不像现在,媒体又不发达,章家瑞吃了官司后又东山再起了,后来拍出了《花腰新娘》、《芳香之旅》、《红河》等有一定影响力的片子,还和电影女主角张静初传出过绯闻。

    所以郭柯宇是过早地就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十几岁,别人的人生都还没开始呢,她的感情就伤筋动骨过一轮了,事业也已经有过高峰了,媒体评论公众争议什么的都感受过了,已经比很多人一辈子经历的都还要丰富和动荡了。

    郭柯宇遇到章贺的时候,刚过三十岁。在这之前的十几年,她在感情上又经历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她后来说,之所以会和章贺结婚,是因为时候到了,觉得该结婚了,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可是请注意,郭柯宇所谓的“时候到了”,和那些因为世俗压力到了三十岁就急于结婚的女青年心态肯定是不一样的。结合她过往的经历还有她自己的说法,她更多是因为过去的感情太累太伤了,已经没有爱人的能力和热情了,感情账户余额不足,折腾不动了,只想好好歇歇,休养生息。而结婚在她当时的想象中,就意味着安稳、平静。她觉得结婚不需要以多么强烈的爱情为基础,因为爱情意味着不确定、易流动,而她此刻只要找个稳重靠谱对她好的男人,就够了。另外我看了她最近的采访,她说三十岁的时候还特别想生个孩子,结婚也是为了能生孩子,并且给孩子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

    而章贺就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的人选。他们是因为合作电影《完美新娘》而结识的,这部2009年上映的电影,我记得当时还去电影院看过,是部各个环节都在模仿国外经典比如《天使爱美丽》的喜剧片。

    因为比较山寨,这部片子的评分和票房都不太好。郭柯宇和章贺在片中的表现我都记不清了,只知道表演比较浮夸,刚才搜了一下电影片段,就是这风格:

    章贺比郭柯宇小两岁,当时在演艺圈根本就是寂寂无名,而郭柯宇在他眼里就是曾经的影后。章贺在访谈节目里回忆过他俩从相识到结婚的经过。拍《完美新娘》的过程中,他们的交流还很少。

    等到电影拍完要做宣传了,两人再次碰到。郭柯宇准备去香港,问章贺要不要帮忙带点什么,章贺就让她带了瓶晒太阳美黑用的油。

    郭柯宇从香港回来,拿着太阳油和章贺见面,两人喝着长岛冰茶,那一瞬间章贺就觉得,郭柯宇应该是自己的老婆。

    见面聊完天各回各家,章贺在路上就忍不住给郭柯宇打了电话,对她表白了,说想以结婚为前提交往试试,郭柯宇答应了,然后不到一个月就闪婚了。

    这段回忆和郭柯宇的陈述是可以合上的,两人一开始都是直奔结婚而去的,目标明确,动作迅速,一切好像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很快郭柯宇就生了孩子,章贺对郭柯宇也很好,在郭柯宇怀孕的时候照顾有加,比如吃火锅的时候会把食物挑出来放凉,避免烫到郭柯宇。结婚生产后郭柯宇就不再拍戏了,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带孩子上,只是偶尔会演个话剧,还凭兴趣组了个乐队,抱着玩玩的心态写了一些歌,发了一张唱片。章贺的事业慢慢有了点起色,演了大热的《军师联盟》系列,虽然是配角,也算有了代表作。

    事情到这里,他们都还算是让外人艳羡的一对夫妻,经济优渥,家庭美满,又不会因为过于惹眼而招人嫉恨陷入风暴,正是他们曾经盼望的平静的小日子。

    但是一些雷在结婚之初也已经埋下了,他们俩的矛盾分歧点,我根据节目表现大概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几个:

    一个是精神世界的偏差。郭柯宇是文青,心思细腻敏感,会着迷于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推荐一家餐厅是因为老板娘的耳环很漂亮,表达偏含蓄委婉,但章贺是粗线条的直男,get不到这些小心思,时间长了郭柯宇也就逐渐放弃表达了,加上双方的朋友圈又无法互相融入,越发觉得两人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还有一个是事业上的忽略和否定。郭柯宇婚后就息影了,只是偶尔唱唱歌,她说自己对唱歌的兴趣甚至多过演戏,他们乐队那张唱片我听了,其中有首《直到对的人来》非常好听,但那些歌章贺会去听吗?会喜欢吗?暂时还看不到这类迹象。

    但章贺对郭柯宇曾经的演艺事业是有肯定的,说郭柯宇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之一。至于章贺自己的戏,因为大都是战争打斗类,偏直男视角,郭柯宇就很难提得起兴趣。节目中郭柯宇就直接表明了,自己没有认真看过章贺的作品。这让章贺觉得很受伤害,节目中反复确认和强调这一点。他作为男性的自尊心,没有得到郭柯宇的抚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恰恰是因为两个人性格都太好了。虽然骨子里都要强,但在为人处事上都太冷静、太温和了,都不喜欢和人发生冲突,遇到矛盾时也不想过多地争执,都倾向于把问题搁置下来,冷处理,时间久了,问题越积越多,感情却越来越冷,也就更没什么好谈的,也没有继续在一起过下去的必要了。

    生活中常常都是这样:很多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情侣,感情反倒可以一直持续很久,因为争吵还真挺有用的,好点的可以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差点的至少也可以释放一下情绪,为接下来的生活积蓄一点精力。而那些从来不大吵大闹的情侣,总是尽力维持表面的和平,却可能会让关系成为一潭死水,加速走向分崩离析。

    章贺和郭柯宇应该就是这样,精神世界有偏差,因为怕起冲突又总是避免沟通,于是误解和怠慢越来越多,最后只能离婚收场。

    他们俩让我想到了王菲和李亚鹏,模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也是文青女神在经历了几段疯狂热烈的爱情之后,在三十多岁的档口,找了个明显和她精神世界不匹配但是踏实稳重的好男人,走入平静安稳的婚姻生活。李亚鹏对王菲肯定有呵护也有尊敬,但是缺乏了解。他俩离婚前上杨澜的访谈节目,李亚鹏说自己喜欢王菲的音乐,问他最喜欢哪首歌,结果磕磕巴巴半天最后冒出来的竟然是《传奇》。

    ▲注意王菲的表情

    听到这个答案所有菲迷的拳头应该都硬了吧,我们随便都能数出几十首王菲更精彩的作品,你作为枕边人怎么就知道这么一首烂大街还非原创的歌啊?一看你就不是真菲迷!

    至于李亚鹏拍的那些武侠剧,还有他后来做的那些生意,王菲又能有什么兴趣呢?两人日常能聊些什么,我都很怀疑。而且看样子他们也都不是能吵架的,李亚鹏比较憨,王菲又不屑于吵,遇到矛盾多半也是搁置冷处理吧。

    不管是郭柯宇章贺,还是王菲李亚鹏,他们最根本的问题或许都在于:思想比较传统的男方,渴望的其实是个贤妻良母,而女方也自以为从此可以告别动荡不安的过去,学着去做个贤妻良母,但最后女方发现自己骨子里自由超脱的底色还是无法抹除,做不了贤妻良母。于是错位越拉越大。

    当错位一旦开始,就很容易会沿着习惯将错就错下去。而且还因为各自的自尊心,表面上维持体面,暗中却较着劲。《再见爱人》的观众看章贺和郭柯宇,最虐心的一点就是,他们嘴上说的和实际行动总是撕裂的:比如在面对画师时郭柯宇给章贺的外形打了十分,过不多久两人单独相处时郭柯宇又开始嘴硬,说章贺长得一般。两人同骑小摩托时章贺让郭柯宇抱着他的腰,郭柯宇说自己那时有一点心动,过后再谈起这个时,章贺又否定了,说他没觉得关系有什么变化。在谈到要不要复婚时,章贺隐隐露出一点期待,郭柯宇当即泼冷水,说不要给章贺任何幻想,复婚绝不可能。

    全是各种错位和扭结。有网友这么简单明了总结他们俩的口头表达与内心真实想法:

    我看这个节目的前几集时,也总是纠结于章贺和郭柯宇之间到底有没有爱。章贺应该是爱过郭柯宇的,但郭柯宇对章贺呢?如果像她说的根本不爱,那为什么对章贺的外形细节那么铭记于心?为什么看章贺一身白衣就立刻心动?难道她觉得喜欢脸喜欢身材都太肤浅,只有灵魂上的相融才是真正的爱吗?

    ▲这张不谈画风至少能看出章贺身材有多好,四十多还坚持身材管理的男人太少见了

    看到后来我就释然了,文青的一个通病就是对“爱”的定义常常太过狭隘,必须附加若干明确条件才能叫真正的爱,爱必须纯粹,不含一丝杂质,绝对的理想主义。可那样的爱真的存在吗?即便存在,又能存活多久呢?白先勇先生认为,比起西方舶来的“爱”的概念,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情”更应该被推崇,因为“情”更宽广,更博大,更能含括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章贺和郭柯宇之间,当然是有“情”的。纠缠十年,而且有了孩子,早已血肉相连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了。这样静水流深的“情”,比那天雷勾动地火的“爱”更动人吧。

    我还是会关心他俩会不会复婚,但结果其实也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他们因为这次旅行而打开新的沟通入口,觉得可以再试试在一起,那是挺好。不过也不要过于期待十年的问题能在十几天内解决。也许现在这样就是更好的相处模式:平时分开各自生活,但互相还惦记着对方,偶尔见个面,一起旅个行,或者为了孩子的事一起操持,因为距离的拉开,因为有了一点边界感,那些龃龉都不见了,看到的都是对方的闪光点,两人都能找到更舒服的相处姿势。

    章贺和郭柯宇也算是为我们示范了一种“最完美的离婚”吧:优雅的,体面的,还能增进感情,让感情进入更美好的下一阶段。在这个意义上,离婚还真不一定是个坏事呢。

    都什么年代了,旧的那种整齐划一紧密捆绑的婚姻关系已经显得太没有想象力了。就让每个人根据需要自己去塑造理想的关系模式吧。最重要的始终都是,让每个人都舒服。

     短评

    十星不够打,《花少2》后中国综艺史又一座里程碑,一部为自恋巨婴量身打造的醒世恒言。世间万般情感大抵相同,不要奢望对方给你他做不到的(像乞丐一样),也不要假装能给对方你根本没有的(像骗子一样)。确定关系前先撒泡尿照照镜子,看清自己的丑陋,再决定自己在感情中理应付出多少,没有谁是欠你的,每个人都有爱或不爱的自由。

    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要允许KK这样的男人存在,否则就会出现老王这样的人。要找到互补适配的伴侣真的很难…

    7分钟前
    • 一溪云
    • 推荐

    这真是一场现实加长版、微观版的《婚姻故事》。作为观众,当然是感到反讽效果拉满,结局早已写在剧目开始之前,但还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叹息和哭泣。

    9分钟前
    • SuviLau
    • 力荐

    这节目告诉大家,不要跟前任尝试复合,因为你可能再被伤一次

    13分钟前
    • luna
    • 还行

    1.感情是很主观的东西,外人认为甜到不行的情侣可能他们自己觉得各自孤单,很难说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 2.关系里的双方里往往很难分辨对错,关系搞砸往往大家都有问题或者真的不合适。3.人是复杂的流动的,一个人可以深情到流泪也可以冷漠到忽视你的存在,很难用一个好或渣的标签去定义

    14分钟前
    • inuyasha
    • 力荐

    节目里女人思想比男人进步,比较喜欢佟晨洁。

    18分钟前
    • 北北
    • 推荐

    建议民政局结婚登记处和离婚登记处24小时循环播放这部综艺,并让来登记的人认真观看并记笔记。

    2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我支持这个综艺剪个120分钟版选送奥斯卡。

    23分钟前
    • 直不陀螺
    • 力荐

    1.有没有爱存在,都很孤独呐。2.漫长的人生中,分别与爱并不一定相悖。3.没有爱情怎么了?有爱情就能好好道别么。4.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那么别人的爱也很难附着在他身上。5.有的人想在婚姻中得到爱和心,有的人只看到生活。6.情绪不是你的对立面,它是你自己。7.爱人是持续一生浪漫的疾病。

    24分钟前
    • Maybe
    • 推荐

    看到第二期嘉宾在桥上大喊“感谢你陪我度过的十年,希望你以后活出你喜欢的样子”忽然泪目了

    28分钟前
    • 楠楠🌸
    • 力荐

    我的目光都在孙怡身上。年轻漂亮又有很多影视作品。演技不俗。有观众缘。还嫁了个好老公董子健。还生了个可爱的宝宝。对于婚姻和爱情。我挺喜欢听她发言的。

    31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我的天没想到抄袭来的这么快,不愧是老🥭了。现实里婚姻连剧本都没这么魔幻吧,看完太让人恐婚了……这三对除了kk两口子都好窒息啊,黄执中真的是眼光老辣,输出到位,man knows man,老王真的是连自己都不爱怎么会去爱别人呢?他的心根本捂不热啊我的天。妹子你醒醒,九年拖太久了……一直在被pua,看得我骂脏话了。另外一对纯粹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然后就……各自安好吧。为啥kk那对还没离,因为两个人沟通还没有问题,但是女方估计当妈有点累了。

    33分钟前
    • Sunrise
    • 推荐

    三对选的很有特点,第一对是活在各自世界的两个社会时钟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是十年磨一离的契约守护者;第二对是操心妈妈和活宝儿子,赚钱养家的能力还是不足以支撑起在你心中一个成年人的形象;第三对是旧时代老爸和新时代少女,契合的爱情被不契合的价值排序摧毁了。

    38分钟前
    • 薯条不加番茄酱
    • 力荐

    看了几集突然觉得这六个人都活得太奢侈了——平均年龄40+了,似乎完全没有经济之虞,几乎不谈育儿之苦,还能坐下来谈且只谈感情,都还在谈着30岁之前的话题(尽管谈得一定比小年轻要深入许多),重要的是还拥有在感情里追根究底的力气……这一切太第一世界了,太典型而普遍“新中产”了,根本不是中国真实啊。格外是郭柯宇(前)夫妇,他们聊天的状态让人觉得他们在演美国独立电影,凯特温斯莱特演她,连疲惫都那么精致。

    39分钟前
    • 迷宝
    • 推荐

    是我泪点太低了吗,三对夫妻前面的采访我都蚌埠住了,观察嘉宾都很认真地在看在讨论在做笔记。其实总觉得节目名叫“再见爱人”不是很准确,是“再见婚姻”,当爱消失殆尽,我们之间便只剩婚姻了。结婚不一定是为了幸福,但是离婚一定是为了幸福。

    40分钟前
    • 许光汉
    • 推荐

    郭柯宇和章贺像小说里互虐的男女主。

    41分钟前
    • 暴躁门牙
    • 力荐

    听别人说章贺和郭柯宇是渣男渣女好不爽,两人闪婚好像并没有插足或者什么吧!他俩的婚姻很现实,这才是大部分人的婚姻,(难道说中国一小半普通没大错婚姻中的人都是渣男渣女??)他俩真的很真实,在节目里说的话很实在,他俩也没有伤害过彼此吧!凭什么说他们是渣男渣女,可以从她们的婚姻关系中去指出谁的小错误,但没资格去职责她们的人格。佟晨洁和魏巍的讲述也比较真实电视剧要是能拍些这些的能被惨骂?中国电视剧行业净知道学,抄韩国的东西,拍些真正生活中的不好吗?还有很多人都不认识这里面的人,我觉得这样才好,更能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不太因为外在因素而虚伪做作,这种节目一二线的明星不可能来的,因为很多人会有所谓的人设,再是不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效益,然后是不希望自己的缺点被暴露在外面,总的就是爱把假的虚的展现

    44分钟前
    • 知燚
    • 推荐

    看了两集就能猜到,中国男女婚姻的现状:中国女人已经走进新时代,中国男性还活在对旧式婚姻的古老期待里。🤷🏿‍♂️🤷🏿‍♂️

    48分钟前
    • Ziyue
    • 推荐

    看完四集《再见爱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男人真的太“庞大”了。他们的支配意志是庞大的,生殖欲望是庞大的,感情中的不甘心也是庞大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庞大。而女人呢,她们被压得踹不过来气,忧虑、恐惧、无法清醒,只能在惯性中靠着类似针灸的方式给自己暂时透透气。

    49分钟前
    • 赵皖西
    • 力荐

    我觉得这个综艺最大的受益者是观众。建议每个被爱情困扰的男女都来看看。这样才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清晰的感受到对方不爱自己的表现有多么显而易见。

    54分钟前
    • 邮轮旁的电饭煲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