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宠儿

    宠儿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其它2018

    主演:奥利维娅·科尔曼,艾玛·斯通,蕾切尔·薇兹,尼古拉斯·霍尔特,乔·阿尔文,马克·加蒂斯,蒂莫西·英纳斯,珍妮·莱恩斯福德,詹姆斯·史密斯,詹姆斯·梅尔维尔,杰克·维尔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十兄弟

    • HD

      夜校2018

    • HD

      蠢蛋搞怪秀3D

    • HD

      少林小子2021

    • HD

      独角兽塞尔玛

    • HD

      变身特工

    • HD中字

      家族之苦3

    • 二龙湖浩哥之江湖学院2

     剧照

    宠儿 剧照 NO.1宠儿 剧照 NO.2宠儿 剧照 NO.3宠儿 剧照 NO.4宠儿 剧照 NO.5宠儿 剧照 NO.6宠儿 剧照 NO.16宠儿 剧照 NO.17宠儿 剧照 NO.18宠儿 剧照 NO.19宠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安妮(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是大不列颠王国的女王,她和自己的青梅竹马莎拉公爵夫人(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一直保持着秘密的情人关系。阿比盖尔(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是莎拉的远方亲戚,一直渴望融入以皇室为代表的上流社会,她来到了莎拉身边,想要谋得一份职务,哪知道莎拉对她十分冷淡。  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计谋,阿比盖尔吸引了安妮女王的注意,得以在她的身边侍奉。很快,阿比盖尔便得知了安妮女王和莎拉之间的“小秘密”,对权谋充满了欲望的阿比盖尔开始希望自己能够取代莎拉的位置,得到女王的宠幸。

     长篇影评

     1 ) 关于coleman的彩虹屁与宫斗题材的扯闲篇儿

    Olivia Coleman的人设和表演是整个电影的质感。一个愚蠢荒诞的角色,肥胖丑陋满地打滚,你还是能在她身上看到她的爱,她的难过,她的情欲和天真,真的难得。爱和性不只属于年轻美丽的身体,狼狈的形象仍然应当能去赤诚的享受它们。她让我想起了远方的活在立春里的王彩玲,但角色显然是表演难度更大,奥斯卡安排一下吧。

    题外话,weisz和stone真的就是延禧里的阿佘和如懿里的胃炎婉啊,电影后半段宫斗手段低幼极了,但三位女性角色都那么立体,与国产宫斗剧里的大部分角色比她仨都带着那么强的生命力和情感冲击力,除了人设演技好,更主要的是lanthimos敢在自己那些有点被滥用了的疯狂广角镜头里大力捕捉她们每个人除了权力关系外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的恐惧,欢乐,和爱欲。国产剧里碍于尺度问题,拍摄关于宫斗这种将性吸引与兴衰荣辱挂钩的题材,从不敢在镜头里表现任何性张力,于是只好纯粹去清汤寡水地拼智力,实在是舍本逐末了。

     2 ) 说她又胖又弱又糊涂?不可能!权力之巅无弱者

    《宠儿》在这届奥斯卡获得了 9 项提名,最终主演奥利维娅 科尔曼拿到了最佳女主角,捧得小金人。

    对于这部电影,很多人有争议。

    但如果只是将这部电影简单的归纳为宫斗,那也太小看这部电影了。

    这部影片细节华美、布景精致,三位女演员收放自如,都贡献出了耀眼火花般的演技,而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上万支烛光以及极简又繁复的配乐,有种让人无法忽视的,不同于以往古装宫廷剧的怪异美感。

    这种怪异的美感无法形容,既浓又美又奇特,后来了解了这位希腊导演的其他作品,原来风格一向如此。

    一位女王,两位宠姬,这三个女人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走向,和两个国家的命运

    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安妮女王继位后的几年。

    安妮女王登基的两年内,经历了丧夫之痛,并且英国还加入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法国开打(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海上控制权,不想让法国得利)。

    她和丈夫乔治感情不错,但是在他们多年的婚姻中,一直在经历着丧子之痛,安妮女王一共经历过十七次怀孕、流产、早夭、病亡,没有一个孩子活过十一岁。这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无法想象和难以忍受的痛苦,如果心志稍有不坚,早就疯了。在一次又一次丧子和产后抑郁的折磨下,她的身体饱受痛风的煎熬,常常痛得无法行走,只能坐轮椅。心理状态更是常常陷入两种极端 ,时而抑郁消沉,甚至有时想要自杀,有时又暴燥无常,发起脾气来,狂暴得让人无法接近。

    痛苦和悲伤让她狂吃蛋糕甜点,而她脆弱的胃又承受不住,吃过之后就呕吐,整个人虚胖、浮肿、无力。每日既要忍受着痛风的折磨,也要忍住对孩子的思念和悲痛。

    为了排解对孩子的思念,她在卧室中养了十七只兔子,代表着她失去的十七个孩子。每离开一个孩子,就好象她的一部分随之失去了。她不能看见孩子,当看到庭院中有少年演奏音乐,她就会被剌激到控制不住的发狂,大叫,当看到有婴儿,她就会发疯般抢过去紧紧抱在怀中哭泣。因为,她的孩子有的出生后就没了呼吸。

    她失去了孩子,失去了丈夫,可她又是大英的女王,身上又有着一国的重担。

    还好,她身边还有莎拉 丘吉尔,她是安妮女王年少时就一起玩耍的知己,也是唯一能排解女王忧愁的闺蜜,更是她身边的女官、顾问。打理她的生活,帮她处理政事。莎拉果敢坚毅,处理政事手腕强硬,游刃有余。她爱穿裤装 ,行事酒脱 ,枪法和骑术了得,她生育了三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而她仍然看上去优雅、年轻富有活力。并且她的丈夫更是英国一代名将马尔伯勒,正在前线打了大胜仗。

    莎拉对于女王来说,是完美的,子女成人、丈夫为国效力、个人身体强健,都让女王羡慕。女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政事上,甚至整个国家的胜与败,都于莎拉有莫大的关联。

    所以,女王离不开莎拉。在影片的前半部中,莎拉简值在宫中风光无限,她稳操大权,女王对她言听计从,她可以辖治大臣,所以人都知道,女王听她的。并且只有她敢管女王,会怒怼女王妆没化好,难看得象只獾。会禁止女王吃不健康的零食,在女王犹豫不决时,她告诉女王,为了国家,你必须要这么做。当女王情绪低落想自杀时,她对她说,你从这里跳下去,草坪会护着你。然后趁其不备,猛得将女王从窗户上拉下来。

    当然,莎拉吃醋时也会掐着安妮女王的脖子直接就怼到墙上。猛人一个。

    也会在女王心情不好时,轻快的推着她穿过走廊,逗得安妮女王直笑。

    她爱女王,她认为女王与国家是二位一体,她爱这个国家,同时她也能为在前线的丈夫筹集军费,为国分忧。

    影片一开始,英国打了一场大胜仗,是继续打,还是议和,财政大臣戈多尔芬和下院议长哈利争执不下。财政大臣戈多尔芬和军队总司令马尔伯勒都想趁胜追击,但哈利坚决反对,支持议和。哈利担心战争已经打了几年,花费太多,这样下去会招致民怨,不如见好就收。而莎拉认为,只有让法国人吃更多的亏,才能换来和平,现在远不是议和的时候。至于军费问题,只有加重税收了。

    好像一群绵羊

    下院议长哈利急了,但他见不到女王,既然莎拉将女王藏得密不透风,他完全不知道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女王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必须开始想别的办法了。

    他把目光停留在了莎拉的新待女阿尔盖比身上,这位年轻漂亮的小女仆的眼睛中有着不安份的欲望。

    阿尔盖比是莎拉的表妹,她家道中落,父亲为了还债曾将她卖到下流的街道中。她无比渴望能再次回到贵族阶层,她读过书,受过贵族教育,会法语和拉丁语,当个有衣穿,有屋住的女仆可绝不是她的终点。哈利向她指出:通往权贵的路充满了泥泞、危险、和未知,你应当有个不同的朋友。宠爱如无定风向,每刻浮动。

    阿尔盖比跟在表姐身边,默默观察着一切,她知道自己有机会,她看到在莎拉的强悍之下,脆弱的女王很多时候并不开心,她更需要的是温柔和理解。也许莎拉意见是对的,但在她严厉的生活约束下,女王并不开心。

    阿尔盖比悄悄告诉哈利,对于加税一事,女王有些犹豫。

    第二天的议会上,原本女王将要宣布继续战争,费用由加重税收来解决。但哈利抢在女王宣布之前,巧妙的透露出加税的严重后果,以及议会内大多数人都支持不加税来议和。

    顿时议会内吵成了一锅粥,原本的演讲稿根本用不了,这情势又无法收场,安妮女王眼珠一转,犹豫几秒,马上滚下台阶,装作晕到。

    事后,女王单独召见了哈利,哈利趁机说了很多莎拉会不讲给女王听的话。

    女王同意不加税,但要前线到位,一旦法国有新的举动,马上可以采取行动。

    同时,在后宫中,女王开始宠信阿尔盖比,冷落莎拉。

    莎拉和阿尔盖比,开始在后宫中争夺女王的宠爱。

    权力之巅,是个人的孤独与虚无,但她始终保持了清醒

    莎拉是骄傲和强势的,因为她很强,所以她做不出那些一味迁就和讨好的事,但阿比盖尔则不同,她知道莎拉输了还有自己的宫殿和领地,但她如果输了,她将有可能重回那臭哄哄的泥沼,做一个下贱的妓女。

    所以她必须赢,哪怕手段无耻且低劣。

    谁有自尊和底限,谁大意了,谁就输了。

    而女王呢,在后宫中,她有时冷落阿比盖尔,有时冷落莎拉。

    冷落莎拉的这段时间,她享受着阿比盖尔温柔体贴的照顾,重拾了信心,开始亲自处理政事。

    她想念莎拉,但莎拉的出走如果只是为了折磨她,让她在难过与后悔中不得不屈服的话,她会马上杀了她。

    在影片中,莎拉照顾女王的时候,女王的房间格外整洁,零食是健康的坚果和简单的饼干,阿比盖尔把持后宫的时候,女王的房间布满了浮夸、艳俗的鲜花,桌子上是甜腻的点心和蛋糕,还有热巧克力。女王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女王。

    甚至房间都有些杂乱。

    莎拉被下了毒,骑马时摔下来,被马拖在地上,彻底毁了容。

    莎拉在妓院被救出时,财政大臣问她可曾受到虐待,她笑着说,他们救了我,你来的正是时候,如果我愿意,他们正打算给我介绍个挣大钱的活儿。

    语速飞快又毒舌,就象她第一次见到满身泥浆的阿比盖尔,当时苍蝇围着她乱飞,莎拉问,这是你的朋友?

    毁了容的莎拉回到宫中,阿比盖尔已经占据了一切,她嫁给了第一男爵马沙姆,摇身一变成为了贵夫人。而朝堂之上,哈利也日日和女王会晤,开始占据上风。

    这场争斗,莎拉落败,她交出寝宫钥匙,离开了宫殿。

    不久之后,英法议和,签定条约。她的丈夫从战场归来,既无战争,用处也不大了。

    后宫中阿比盖尔又诬陷莎拉将女王的钱占为己有,转给了自己丈夫,又烧毁了莎拉写给女王的信。彻底切断了女王与莎拉残存的情感和思念。

    莎拉苦苦等待女王的回信,却等来的是驱逐她的卫队。

    表面上看,阿比盖尔得到了一切,此时小白兔也开始卸下了伪装。此前她细心照顾女王的十七只兔子,听女王讲述这些兔子的故事。可如今,趁着女王睡着的时候,她开始用脚踩这些兔子。

    睡梦中的女王听到了兔子的吱吱惨叫,醒来时用威权命令阿比盖尔给她揉腿。

    阿比盖尔的脸慢慢从得意变成了失落、麻木,最终和兔子的脸一起,模糊、淡化、远去。

    她只不过是只宠物而已。

    表面上,是女王寝宫中凶悍公爵夫人和心机女仆的争宠,但其实是国会中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权力较量,也是那场西班牙王位争夺战中国家利益的决择。一场内宫之中的争宠之战,影响的却是一场战争的结局和两个国家人民的命运,甚至是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

    你说安妮女王又胖又弱又糊涂?可这样的安妮女王,在纷乱的后宫,和吵成一窝粥的议会中,难得在两派之间,审时度势,每一次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影片中,马尔伯勒在前线指挥大军大胜法军之后,她听取了哈利的意见,停止战争,拿到利益,见好就收。

    历史上,英国在局面战据优势的情况下,果断喊停,英法两国议和签定了《拉施塔特和约》,英国得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和大片北美殖民地。

    因为当时的俄国已经开始发力崛起,一个保持实力的法国,是遏制俄国的最好屏障,而一个分裂和势均力敌的欧洲,才是对英国当时最有利的选择。

    而直布罗陀海峡和北美的殖民地,则为日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基础。

    而且安妮女王在位期间将苏格兰和英格兰正式合并,成为了大不列颠王国。在位期间,她还颁布了一项法案---安妮女王版权法令,这是近代史上世界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令,确认了对原创知识产权的保护。之后各国对知识产权的立法都从中受益良多。

    拖着病痛的身体和抑郁狂燥的心理状态,却能在国家事务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安妮女王始终保持着清醒。或许,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因为她的病体,她的痛苦,所以她巧妙的利用了身边的人和资源,为自己解决痛苦,在纷争中扰乱别人的视线,而自己始终清醒,审时度势,做出了一个个相当理性的判断。

    在她统治英国期间,虽然每次议会都吵成了一团,但在关键时刻,每一次决定,女王、议会、军队三股力量都合并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为大英帝国日后成为世界霸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这样的女王,你还能说她弱、糊涂、没主见?

    奥利维娅 科尔曼将安妮女王的心理变化演绎得层层递进,直至最后爆发,也将她的痛苦、脆弱、多疑、装傻、关键时刻的决断表现得淋漓尽致。捧得小金人实至名归,而影片中艾玛斯通和雷切尔 薇姿的表演也是让人回味无穷。

    有人说这部剧宫斗比延禧攻略很低级。倒不如说正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权利法案》和新型的议会制度,对王权进行了必要的限制,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国王在税收、军队、选举等很多核心环节上,无法像大清皇帝一样为所欲为。

    《宠儿》的确是一部难得的佳片,结合历史来看,更是如此。

     3 ) 这部欧洲宫廷片,不但入围威尼斯主竞赛,还在奥斯卡上狂揽10项提名

    文/changer

    宫斗戏相信大家指导得不少,无论是宫斗始祖《金枝欲孽》,鼎盛时期的《美人心计》、《甄嬛传》,还是去年又带起一阵宫斗热潮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哪怕你没看过,也一定听过了解过。

    以清宫为代表的宫斗戏,一直是最能代表中国影视的独特风景线之一,同时,宫斗戏一拍就一定要拍成电视剧,而且动辄七八十集才好看也几乎是行业共识了。

    然而,就有一个欧洲导演要打破这种常态,曾执导《龙虾》《圣鹿之死》的欧格斯·兰斯莫斯的这部欧洲宫廷片,不但入围了威尼斯主竞赛,还在奥斯卡上狂揽10项提名——

    《宠儿》

    大不列颠王国的安妮女王与公爵夫人萨拉·马尔博罗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后者不但是她最信任的知己、顾问,更是她的秘密情人。

    然而,随着萨拉的远房亲戚阿比盖尔到来,两人之间的关系被搅得翻天地覆,王国内部也面临着一场权力重组。

    阿比盖尔的出场极其狼狈,身为一名贵族淑女,她曾被父亲送给一个短小的法国人抵债,在父亲死后来到王宫,打算在表亲萨拉夫人处找份杂工。

    高贵的萨拉自然瞧不起这位满脸是泥的远房亲戚,第一次见面便将阿比盖尔全家老小嘲讽了一遍,还让她去陪小孩们扮怪兽玩。

    阿比盖尔的命运很快便迎来了转折,女王痛风的老毛病犯了,整个宫里都束手无策,只能看着女王痛得发出哀嚎。

    善良的阿比盖尔冒着被抓的风险采来草药偷偷给女王敷上,帮女王缓解了不少疼痛,也因此得到了萨拉的赏识,成了她的贴身侍女。

    与此同时,不列颠与法兰西战事正酣,辉格党和托利党因对战争的分歧而争论不休。

    激进的辉格党要求女王趁热打铁,一举击溃法军,并且提高税率以支撑军费。

    而温和的托利党则以国内民众的抱怨为由,请求女王停止战争,与法军议和。

    作为辉格党领袖马尔博罗勋爵的妻子,萨拉自然是站在辉格党这边,她经常给女王吹耳边风,劝她听从辉格党的建议,有时候甚至伪造女王的口令。

    托利党领袖哈利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他找来阿比盖尔,试图从她口中得到女王和萨拉的情报。阿比盖尔将此事如实汇报给了萨拉,却遭到萨拉的讥讽,认为她可能只是假装忠诚,实际两边讨好。

    为了拉拢阿比盖尔,哈利找来了帅气的马萨罗对她实施“美男计”,在萨拉处获取不到信任的阿比盖尔决心嫁给马萨罗,重新当上贵族。

    黑化的阿比盖尔与哈利串通,通过透露情报的方式成功阻止了萨拉提高税率的意图。

    忙于处理政务的萨拉对安妮的态度也越来越放肆,而阿比盖尔则趁虚而入,成功博取女王的欢心,渐渐成为了女王的新宠。

    欲望越来越大的阿比盖尔显然并不满足,她筹划着对萨拉的最终打击……

    与国内大部分宫斗戏缓慢的节奏和压抑的氛围不同,《宠儿》在兰斯莫斯的执导下拥有了极端诡异的风格。

    在古怪的配乐和三位女主滑稽表演的共同配合之下,催生出了一部挣脱压抑,甚至还带上不少趣味性的宫廷片。

    影片高潮处的一段交叉蒙太奇,更是将这种怪奇风格表现到了极致。

    前去寻找哈利的阿比盖尔、中毒后的萨拉和正在拿小丑取乐的哈利被快速地拼接在一起,配合上旋律感极强的音乐,带来一种古怪的节奏感,还带有一点目睹悲剧发生的残忍快感。

    尤其是那名供贵族们取乐的裸体小丑,与身后沾满血色液体的屏风一起构成了一幅风格诡异的画面,甚至带给人一种在看惊悚片的错觉。

    兰斯莫斯用这种极端的影像风格,展示出欲望无限膨胀的病态,在欢快之余留下细思极恐的惊悚感,迫使观众重新审视这场宫廷的权欲争斗。

    站在阿比盖尔的视角来看,《宠儿》无疑是一部大爽片,观众看着这个没落的贵族淑女一路“打怪”晋升,争宠上位,最终挤掉萨拉,成为女王身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宠儿。

    然而影片只是用喜感和快感掩盖了残忍,拨开《宠儿》的喜剧外壳,其依然是一场悲剧。

    原本善良自爱的阿比盖尔掉进了欲望的无底洞,眼看就要成为下一个萨拉夫人,在权贵的反噬和没日没夜的提心吊胆中生活。

    恃宠而骄、肆意妄为的萨拉被一个自己瞧不起的远房亲戚赶下了台,甚至被迫离开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

    而被争宠的对象——安妮女王虽然得到了阿比盖尔的百依百顺,也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就,却也失去了自己的真爱萨拉。

    无论是中国宫廷还是西方宫廷,都是一场在欲望驱使下争斗不休,最终被欲望反噬的悲剧罢了。

     4 ) 《视与听》影评:一场繁华而喧闹的皇室滑稽剧【译】

    作者:Philip Kemp (Sight&Sound)

    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

    任何熟悉欧格斯·兰斯莫斯前作的观众——例如《龙虾》(2015),或是《圣鹿之死》(2017)——都会知道,他并不会拍摄看似合理的作品。他的影片,大多具有如下的特点:极端古怪的故事,剧中的人物总在进行着迟缓的、近乎超现实的对话。

    所以,在观众们看来,他或许是最不可能拍摄这种类型的导演了——《宠儿》是一部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古装电影。然而,这部影片令人满意地证实了,欧格斯·兰斯莫斯可以将他那极端特殊的手法,运用到最为平缓的电影类型之中。再说了,你能从哪些古装历史剧里,看到「给男人打手枪」的桥段,或是喜爱「跑得最快的鸭子」的角色呢?

    在1998年的电影《伊丽莎白》中,谢卡尔·卡普尔用一种迷人的局外人视点,审视了英国皇家宫廷里那些残酷的仪式与惯例。兰斯莫斯把握住了这种带有间离感的视点,并将这种手法用得登峰造极。这部影片的背景设置在安妮女王的宫廷(影片的主要取景地位于赫特福德郡的哈特菲尔德庄园,那是一幢复杂而恢弘的詹姆斯一世建筑),呈现了一个荒谬的人造社会。这个社会处于一种近乎永恒的癔病状态之中,这癔病掺杂着阴谋、嫉妒与淫乱。男人们像派对皇后一样涂脂抹粉,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高耸的、卷曲的假发,那一团团头发是如此硕大,就像是一具具绵羊的尸体。他们的消遣娱乐是幼稚的:鸭子赛跑、或是向一个肥胖的裸男扔橙子玩。最简单的挑衅都会激起人们的愤怒,就连安妮女王本身也是如此。在奥利维娅·科尔曼极尽荒诞地呈现女王这一角色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硕大的、受伤的婴儿——步履蹒跚、疾病缠身、自怨自艾、过度被溺爱、脆弱到了极点。她的大部分情感,都投注在她的宠物兔子身上——共有十七只,每一只都对应着她的一个死去的孩子。(她的大多数孩子都胎死腹中,或死在幼年;只有一个深受疾病困扰的男孩,活到了十一岁。)

    这部影片的表演水平,就像是《彗星美人》(1950)的重现一样——它甚至带有一些曼凯维奇式的、尖刺的「幸灾乐祸」。《宠儿》的成功,同样归功于三位杰出女演员的表演(译者注:约瑟夫·L·曼凯维奇导演的《彗星美人》,也是「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模式,贝蒂·戴维斯、西莱斯特·霍姆和安妮·巴克斯特的精彩表演,可以说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奥利维娅·科尔曼从来没有演得这么好过,这非同寻常,也证实了她日益变宽的戏路。蕾切尔·薇兹扮演了强大的莎拉,她是马尔博公爵的夫人,非常机敏,还拥有危险的控制欲。她有着为自己和丈夫争取权力的野心,但这种野心时强时弱——因为她对皇室的受害者怀有真切的同情。从儿时起,莎拉便是安妮女王的好友,它们甚至知道彼此的乳名——「摩尔利夫人」(安妮女王)和「弗里曼夫人」(莎拉)。

    这时候,莎拉的表亲、女王心腹的最终竞争者阿比盖尔·希尔渐渐崛起,这一角色由艾玛·斯通扮演。这位演员从一个较为极端的角度,「重返」了她在《爱乐之城》(2016)中扮演的那个角色。在这个「用文明的形式掩盖罪恶」的地方,在这个被毒害的社会里,她意识到了求生的急迫性。随后,她渐渐发觉到自己内心生长出来的冷酷与决心。她对待自己的追求者马萨姆上校的态度,从挑逗性的蔑视(无论是在他们婚前还是婚后)转变为报复性的暴力:当上校在树林里遇到她,并打算采取更强硬的求爱方式时,她不断地踹着他的下体。

    这部影片借鉴了历史的事实:莎拉·丘吉尔确实是女王的心腹,也有可能是她的情人,而她的位置也确实被阿比盖尔·马萨姆(原姓为希尔)所取代。尽管如此,兰斯莫斯和他的编剧托尼·麦克纳马拉(这部剧本改编自非虚构作家德博拉·戴维斯的原作)并没有让自己受到任何历史真实性的限制:这部影片里的对话部分——当然还有某些舞蹈环节,以及一些其他的元素——完全是不符合时代的。「我们一个是澳大利亚人,一个是希腊人,」麦克纳马拉解释道,「欧格斯和我并不是特别了解英国历史,所以我们或许可以更自由、更快速地推进故事,我们创作起来也会更放松。我们对于那些重大的事件,和整个故事总体的框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不过我们最关心的事情,是探讨这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如果既定的历史事实对我们有用,我们就让它留下来;如果没用,我们就不去管它。做起来其实也很有趣。」

    看起来也同样有趣。在这部影片的配乐中,我们可以听到某种混合物。《宠儿》常常让不同音乐家的作品错杂地排列在一起,其中包括与影片设定同时期的作曲家(汉德尔、珀塞尔、巴赫、维瓦尔第),和一些所处时代略微有些不同的音乐家(舒伯特、舒曼、梅西安),甚至还有一些古怪的、急迫的金属声,它们仿佛来自银幕外的某间工厂。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兰斯莫斯大量地使用他那标志性的鱼眼镜头、快速追镜、推车镜头以及诸如此类的技巧。而服装与布景的设计,也可以称得上是富丽堂皇。《宠儿》为我们呈现了一出繁华而喧闹、常常还极端堕落的古装滑稽剧。兰斯莫斯曾声称,这部影片「暗中指涉了现实,我们可以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体认到类似的事件」。《宠儿》是否做到了这一点,仍值得商榷。但无论如何,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罕见的作品,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另类娱乐。

     5 ) 谈论爱情是一件无聊的事

    I love you but, If you love me, Love has limit. It shouldn't have.

    我们所能看到的故事初始,便呈现了两个爱人间的一个微小冲突,并顺势道出爱的真意。

    女王 Anne 拥有十七只兔子,以这种方式纪念着自己失去的十七个孩子,除了它们之外,她还拥有一间华丽宽阔的卧室。没人来觐见的时候,她一个人呆在这间屋子里尤为寂寞。兔子关在笼子里,门童也只是一个物件。直到遇到情人 Sarah。

    她是真切地爱 S,为她写过许多情绪浓烈的诗,将自己的国家交由她全权管理,国库紧缺的档口还建造宫殿送她。不幸中的有幸,S 也全心爱她。爱她的一切,包括身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缺陷,也爱她的身份,勤恳为她打理深陷混乱的国家。然而,这部拍摄采用35mm的胶卷电影几乎全部用来见证,两人青梅竹马时起的经年爱情走向激烈落幕。

    这场爱情权游开战的导火索,当是石头扮演的侍女。她能从泥地里爬上女王的豪华双人大床,实属偶然中的必然。电影里的形象基本属于,有理想有文化,长得美还不要脸。石头的美貌,从出场就被盖了官方章:出个门不是被乡野村夫猥亵,就是被宫廷男爵一见钟情。个人认为电影中石头最美的一幕,当属她无聊陪在女王床头,孤立地坐在雕龙繁花的墙壁前。镜头先对准她交叉错落的手指,再到纤细雪白的小臂,最后让她整个人弱小地呈现在巨大华丽的背景之下,成为这幅精美绝伦的油画里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蕾切尔扮演的宠臣 S 仿佛才是导演欧格斯的宠儿。从平日作为公爵夫人的高贵霸气,到骑马狩猎时到飒飒英姿,甚至跟女王事后清晨里的随性妩媚。留给她的每一幕特写,都让观众瞬间会意,只有她才是这个偌大宫殿里的灵魂与象征。

    电影名字叫做宠儿,似乎该断定所指女王的宠臣(们),实际上女王 Anne 更像是公爵夫人 S 的宠儿。我只能说,欧格斯既是悲观又无比幽默的,而女王正是两个元素的集合投射。女王渴望拥有自己的孩子,她自己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孩。她不关心国家大事,靠吃甜食跟打牌来度日,善妒又容易哄,善良又爱赌气。她只有两种表情,放肆笑或者气鼓鼓,平静的面孔只有困意浓重时才能出现。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 Abigail 向女王寻求庇护。女王闻声开门,只见石头叉开两腿坐在地上,面对自己失声痛哭。乍一看十分不理解:这幅丑样子,怎么能引得女王的怜香惜玉?后面细想,也许在这里女王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施以援手,更深层的原因是同情,瞧她这般受挫哭闹的样子可不跟自己一摸一样?而爱人每次见到这样的自己,并没有给予温柔安抚,只有厉声教训。那一刻起,Abigail 在 Anne 心中的意义,不再只是一个消遣的工具,更是一个同类。看似拥有一切,被爱却是 Anne 一直苦求而不得的全部。

    在旁人看来,S 利用女王通向权力顶端,在我看来,S 只是借用被赋予的权力来悉心爱她。女王跟 S 这种不对等,成为了她在爱里患得患失、爱耍手段的症结。开篇的对话成了两人的亲密关系从牢靠走向残破的注脚。真爱应当是没有限制,你为什么不能足够爱我?

    结局当然是不会好的。欧格斯的爱情观从《龙虾》里可窥探一二:真爱是存在的,但你是不配拥有的,弱者相互抱团取暖是有可行性的。我对《龙虾》的喜欢远远大于《宠儿》。倒有一点相反,不满前者的结局,惊喜于这部电影的结局:画面隐晦而隐喻强烈,对峙的内化表演令人战栗。

    在《宠儿》里,为这段爱情纠葛助兴的还有两点。一是其中男性统统是荒诞无能的。他们的存在只是女性斗争的棋子,他们的命运也因为斗争结果的变化而随波逐流。以乔扮演的 Masham 来说。自诩为自己是绅士,却在小树林的泥巴地里打滚,跟一个侍女一起,像两只野兽一般粗暴调情。堂堂第一男爵的美貌,连 S 都忍不住想要浅尝一把。他也只能在舞会上为女王助兴,在女王制衡公爵夫人的游戏中寒酸迎娶侍女。或许当时欣喜若狂,可新婚之夜不仅没有同房之实,往后的日子还得喝靠喝闷酒来消散当面被绿的耻辱。除了花在女性之美上的浓墨重彩,欧格斯也丝毫没放过机会,利用男性群像将宫廷里的奢华淫乐生动描绘一番。

    更有意思的是,整个电影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性隐忍。全片并没有多少眼见的裸露,可以说真章全藏在镜头之外。世界上不可能有哪一个导演能拍尽一切,但优秀的导演会引导你走向一座想象的桥,目送你到达他脑海里的世界。起码欧格斯在这部电影里,不再留恋于用玄虚的文字来传递内心想法,而迷上了更有力道的方式正面挑逗观众。电影里被刻意切成局部的镜头跟流畅的情色对白形成对比,丝毫不违和,像极一把盐撒得恰到好处。

    抛开破有历史韵味的背景故事,浮华夺目的宫廷陈设,电影只剩一段堪称无聊,关于你到底爱不爱我的拉锯战。可见的 Sarah 全然爱错了人,Anne 乐此不疲地试图靠小把戏来索取更多爱, Abigail 不爱任何一个:这场争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悲剧,没有赢家。

    真爱当然是存在的,真心从来经不起考验。人心犹如瞬间内涨落的潮汐,凭什么以此要求永恒的快乐和充沛的爱意。欧格斯不是对爱情缺乏信心,是对你们人类没信心。

    首发于公众号「麻瓜看戏」

     6 ) 幸福的假象

    无疑,《宠儿》具备了极高的娱乐性,但它依旧是十分“兰斯莫斯”的。电影将时光倒流至18世纪的英国,故事取自公爵夫人莎拉·丘吉尔和安妮女王之间的真实事件。奇特的是,跟大多数正统英国宫廷剧不同,上流社会的原始礼仪和政治法则沦为边缘,电影代之以权力体系结构下清奇荒唐的三角恋之怪谈。荒谬,是兰斯莫斯构建人物生存体系的第一考量。萨特在《恶心》中写道:“存在已经够多了。”兰斯莫斯运用大量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以及低角度仰拍来营造怪诞,疏离的气氛,借此在半封闭状态内创造无止境的扭曲空间,说穿了,就是企图通过过剩的“存在”来揭穿“活着”的徒劳无功。艾比盖尔的不断摔倒,安妮女王情绪上的持续暴动,宫廷内的变态游戏,无不在诉说着“存在”的荒唐和百无聊赖。

    兰斯莫斯上一次的《圣鹿之死》更是直接将存在之荒唐的主旨发展到极致,以至于被安上了“架空故事”的帽子。《圣鹿之死》中史蒂文一家接二连三陷入怪病,而破解方式是杀死其中一人。这样的设定面临逻辑上的断层,但终究契合兰斯莫斯的“存在观”,存在本身就是缺乏逻辑的,它是分裂的系统,独立于“本我”之外,游离于世间。恰恰,《宠儿》中散发的孤独感便是以“存在”和“本我”两大系统的分割为注脚,即便它在表达二者的不可协调性上稍显温:孤独成为抽象的概念,依附在“本我”上,无法通过“存在”的存在消弭。存在本身不受意志控制,它处于日渐消逝的变动状态,连接现在和过去;本我静止,被置于架空状态,在与存在动荡的交锋中时常遭空虚侵袭,只因难以掌握世间所有的表象(存在),后者来过,又走了。我认为这是兰斯莫斯电影的基石。

    电影围绕安妮女王、马尔博公爵夫人、艾比盖尔三人构成的封闭权斗团体,表面是在说三角奇情,实际上不仅是在暗讽生存状态的脆弱,也是在颂扬它的荒谬。安妮女王手握大权,奈何却难逃弱点:对莎拉的依赖。她对莎拉的爱轰烈而极端,甚至不惜以“权力的转移”去换取对莎拉的控制。但这样的人往往痛苦,因为爱的不自由,莎拉对安妮女王的爱也极其不可靠。权力成了爱的换算条件,即使女王任性折腾,但本质上,与萨特的“这样的自由有点像死亡”不谋而合,爱得再壮烈,个体的生存依旧被臃肿,衰败,离别等羁绊着。当太多人习惯性用“爱”敷衍地为生存指出所谓的“出路”时,兰斯莫斯高举存在主义的大旗,让个体回到存在本身,指出面对困兽之斗式的生存状态,寻找救赎本身就是徒劳的。他乐此不疲地赋予没有意义的动作及语言崭新的意义,把个人意志强加给虚妄的存在,以此探索出与众不同的生存之道。

    运用自我意志的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反抗”,显然兰斯莫斯是继承了卡缪的思想。当艾比盖尔出现,加剧了生存的失衡感和厚重感,也让这场对抗孤独和虚妄的战役愈发激烈。这个狠角色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悲惨的命运,直到那场和莎拉的射枪对抗中,艾比盖尔通过精准的爆射宣示了主权后,我们才嗅出了艾比盖尔的心狠手辣。这样的恶毒,被兰斯莫斯赋予了反抗的意味:一个企图冲破自身悲剧的女子本身就带有生命的韧度。艾比盖尔接近安妮并以此上位,而安妮却误以为遇到真情,并拿着这份荣耀去向莎拉示威。当被放逐的莎拉站在窗前,看到的是崩溃的几十年岁月;另外一边,兔子,艾比盖尔,安妮公主的影像不断交叠,以惊悚的浸入感,暗示存在即悲剧这一终极命题,艾比盖尔看似一幅胜利者的姿态,诡计得逞的不速之客,但实则永远落入安妮女王的畸形爱欲中不得翻身;安妮呢,这个可怜又可悲的女王,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堆幸福的泡沫。

    所有镜头完美匹配了加缪的“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意识到无法通过行为去改变人生时,正是“自我”沦为生命“局外人”的时刻。

    这样的无力感,透过《宠儿》中另一特殊的设计得到强化。在兰斯莫斯此前的作品中,人物几乎都是以一种“默尔索”式的状态冷漠生活着,生活在墙内,被动接受墙外的奇遇。而《宠儿》中的人物并非以“活着”的消极姿态去对抗存在,而是采用作为形式去追求权力和爱,他们不像《龙虾》中的大卫,《狗牙》里的小女儿,被迫置身于扭曲的生存体系,相反,这三人都是生存体系的缔造者。进一步说,这三人以自我的力量制造了存在的假象。米兰·昆德拉曾将幸福定义为对重复的渴望。重复便是存在之假象,跟莎拉一同经历的岁月,给了安妮女王错误幻觉,以为那就是真正的幸福,最终在“爱”之旅途上的长途跋涉加速了幸福的崩盘。

    插一句:要说伯爵夫人是否真的爱过安妮,我在某种程度上是倾向于有的。几十年的相伴,习惯成为爱是人性之所趋,为了安妮好,伯爵夫人也会阻止她进食甜品(而艾比盖尔基本都是在放纵安妮)。当然这种爱与恋爱的火花无关,而且本质上她对安妮的“爱”与安妮对她的爱”是错位的。前一种爱更倾向于权力欲望获得满足、饱和下施舍的关怀。安妮的确令人同情,甚至你会为她感到心碎,因为从某种角度看,她是最纯粹的,只有她是在爱的废墟里艰难前行,她根本不care权力,权力是途径,而非终点。

    所以存在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探讨是兰斯莫斯嗤之以鼻的。对他来说,开放性才是个体存在的真相。与其寻找,不如在一片混沌中去给予生命意义,爱也好,悲伤也好,或者与情绪无关,存在不过是一团漂浮的物质。重点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是否可以“是什么”。兰斯莫斯的精妙正在于:我们都需要正视存在的肤浅。

    兰斯莫斯用一个伤感的的结尾,为两个小时关于存在的荒荒唐游戏做了个了断。在这场爱情和权力的拉力赛里,the favourite(宠儿)如同咒语,没有人能够如愿。

    ps 这大概是我写过最无聊的影评了吧

    有趣的人 从来就不需要被过度阐释

     7 ) 从[宠儿]看欧洲紧身胸衣残酷史

    贾平凹在《废都》里写过一妇人,说她的一对儿“热烘烘的奶子如白兔般跳脱而出”,叫男人周敏见了,一猛子扎下,“噙着乳头呜咂起来。”

    这句“如白兔般跳脱”,实话讲,真没见过。纵然有[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巩俐,将半个胸脯都鼓溜出去,可怎么看都像是撒了十几斤酵母蒸出来的馒头,白是白,但谈不上跳脱,反而死气沉沉。

    直到我看了[宠儿]

    是18世纪早期,英格兰女王和她的两个宠姬深陷权谋斗争、彼此相爱相杀之事。开场没多久,两个宠姬便依次登场,那胸前何止如白兔般跳脱,简直就是小马驹子,简直就要蹬进人的嘴里去。

    ©️[宠儿]主演蕾切尔·薇兹套了紧身胸衣登场,她凭借此角儿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设计师是桑迪·鲍威尔,早前给[灰姑娘]和[卡罗尔]做过衣裳,如今又担着[欢乐满人间2]和[宠儿]的服装设计。尤其是后者,无比精准地还原了数百年前令所有欧洲女人都又爱又恨的紧身胸衣。

    缺点是,太过精准了。

    在片场,艾玛·斯通甚至都不能坐下,且“每次开工前都要闻薄荷脑,否则无法呼吸”。拍了一月,又发现自己的内脏器官被迫移位,“医生说是胃的下半部,这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女性有了更多同情。”

    ©️[宠儿]是艾玛·斯通职业生涯接到的第一部需要穿紧身胸衣出演的戏,因为此,她的内脏器官发生移位,连弯腰都艰难,休息时只能以一种非常奇怪的姿势斜躺在沙发上

    “那个时代”,哪个时代呢?

    据说是16世纪的西班牙,文人热情讴歌女性的曲线之美,尤其是腰,最好能细到让男子一臂搂过。

    贵族女性又极重仪表,遂闻风而动,发明出一种叫“巴斯克依奴”的胴衣,帆布质地,倒三角形,紧身,可令胸脯高高耸起,同时将腰身紧紧束缚,勒出一种丰乳细腰肥臀之美。

    诗人阿里奥斯托见此情景,写下长诗《热恋的罗兰》,感叹“双乳的起伏,一如微风吹动的海浪”。

    ©️巴斯克依奴紧身胸衣,图片取自Godey女士的书,出版于1857年1月

    很快传入法国,亨利二世的王妃凯瑟琳·德·美第奇成为第一个使用者。

    穿的过程中,她感到乳房正在向上提拉,腰腹被收紧,自己平直、寡淡的身躯竟突然有了曲线,顷刻爱不释手,将其视为人生不可或缺的珍宝。

    还在1550年颁布了一条禁令,禁止女性宽腰,推行紧身胸衣,认为“完美女人的腰围是40厘米(约1.2尺),只要能拥有这种身材,什么苦不能忍受?

    之后就差人打造了一款金属质地的胸衣,前后左右四块铁片,片与片之间以合页连接,也通过合页松紧,最低可将腰腹收到33厘米。

    ©️左图是王妃凯瑟琳·德·美第奇,一生爱极了紧身胸衣,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家装。右图是她的金属胸衣,非常硬挺,后来英国的圆颅党领袖克伦威尔照此做了一个防弹衣

    但这种材质极易刮伤身体,所以1577年出现了一种叫“苛尔·佩凯”的胸衣,料子是亚麻布,里头加了内衬。且为了保持倒三角轮廓,塑造丰乳细腰的效果,前后两侧还加了撑骨——

    一种由长而扁的木条、象牙或者鲸须制成的支撑架,裹小脚一样重塑女性身形。

    最普遍的是鲸须,长在鲸鱼嘴里的一种由表皮形成的巨大角质薄片,柔韧不易折,嵌入胸衣,用蕾丝带封牢,可使腰身更加颀长,胸部丰腴挺拔。

    到17世纪,又加入了鲸骨,且不止一根,前后左右上下皆有,均抹了蜡油和肥皂,方便嵌入衣身,有的用于压迫肩胛骨,有的用来使后背挺直。

    胸部则嵌更多鲸须,缝线从腰部向上放射展开,结构比从前更精巧,也不易因动作幅度大而变形。

    当然也更加透不过气,勒得奶子青筋暴起,却反被视为一种异常性感的美。实在受不了,就将领口开大些,或者拿一柄扇子扇扇风,聊以自慰。

    电影[绝代艳后]里就有不少人这么做。

    ©️[绝代艳后]

    呼吸不畅晕厥过去也是常有的事儿,所以男人随身携带嗅盐,以便唤醒昏倒的妇女。连警察都带着,以备不时之需。他们认为,女性本就柔弱,见到一些不得体的事就该昏过去,这才是上等女人。

    怎么讲,跟艾玛·斯通闻薄荷脑差不多意思。

    [加勒比海盗]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女主被紧身胸衣勒得差点窒息,还被告知这是伦敦最流行的款式,恨得咬牙切齿,“那么伦敦的女人一定不用呼吸。”

    ©️[加勒比海盗]

    18世纪,倒三角变成了圆锥轮廓,主要目的是支撑胸乳、拉伸肩背。嵌入鲸须的数量和方向也有了很大进步,得先按身体曲线弯好,再缝进胸衣。孔眼和缝线交错排列,成螺旋形,并在胸部收紧。

    为此,荷兰专门成立了捕鲸公司。

    鲸鱼们怕是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竟成了它们的天敌。

    张爱玲在《连环套》里也写过,“西洋女人的腰是用鲸鱼骨硬束出来的,细虽细,像铁打的一般。”

    却仍有人趋之若鹜,尽管它会使人做弯腰或俯身之类的动作时变得异常艰难。毕竟能把肉挪去该去的地方,穿起来胸是胸、腰是腰,还能把肩膀往后拉,以确保脊椎的挺拔,实在一举多得。

    料子也从亚麻变成了丝绸,勉强算舒服。

    ©️18世纪的紧身胸衣

    ©️18世纪中期的紧身胸衣

    最典型的例子是《名姝》,放眼望去,满街都是白兔子跳脱而出。尤其杰西卡·芬德利扮演的妓,被胸衣箍得紧紧,有捆绑的意思,是性吸引的符号。

    ©️《名姝》里的紧身胸衣,可以看到青筋暴起

    但因为没有扣眼,系绳又在背后,所以无论哪种女人,都需要依靠他人的力量才能脱下和穿上。

    ©️丈夫在为妻子穿紧身胸衣

    这个过程极其痛苦,因为想要变得足够纤细,疼得呲牙咧嘴不说,有时甚至会当场窒息而死。

    许多电影里都有这种镜头,比如[火树银花],朱迪·加兰被人勒得说不出话来;[维纳斯的一触],艾娃·加德纳在后背收紧的瞬间瞪大了眼睛;

    ©️[火树银花]

    ©️[维纳斯的一触]

    还有[泰坦尼克号],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女主角露丝,不仅遭遇了近代史上最可怕的一场船难,还要日日挨一回身体上的“刑法”。

    她母亲帮她穿胸衣那一幕,扯着绳子面无表情地紧拉了一把,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露丝的苦痛。

    ©️[泰坦尼克号]

    到19世纪,紧身胸衣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

    因为拿破仑十分崇拜古罗马文化,自然也喜爱直线形女装,而非曲线。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王不好细腰,那也就不必饿死。女性算是暂时摆脱了紧身胸衣的禁锢。

    作家简·奥斯汀非常高兴,她说“现在的胸衣一点儿也不挤了,看来原先那样儿真的是很不合身”。

    但很快就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

    也不知打哪儿传来的一种说法儿,说肺结核是一种浪漫病,患上以后,不仅身形消瘦、青筋毕现,还能让皮肤呈现出一种“拜伦式苍白”。

    且基本一到下午,脸颊就会泛起一层红晕,也就是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极力追捧的“玫瑰香腮”。

    加上久病之后,虚弱无力,言谈举止反而显得温文尔雅,还能流露出一种忧郁气质,林黛玉一样,由此形成一种风气。

    又有人发现,常年穿紧身胸衣的人更容易感染肺结核,便抢着去穿,算是反过来促进了胸衣流行。

    ©️19世纪中期的紧身胸衣

    维多利亚时代发展到鼎盛,胸衣延长到腰部以下,不仅含鲸骨,还纳入了钢骨,再加上铁制的扣眼,比从前的系绳系得更紧,可以爆出乳房,并死死勒住腰腹,人称“黄蜂腰”。

    ©️19世纪的紧身胸衣用铁质的钩扣取代了之前的绳子

    ©️19世纪拥有黄蜂腰的女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拥有黄蜂腰的女人

    就是在这一时期,一个叫Som Mering 的德国解剖学家在对女性的胸腹进行解剖时,发现由于长期穿紧身胸衣,其自第五根肋骨起,严重折向内方,变成了锐角,并最终挤入胸骨边缘。

    肺叶的呼吸扩张功能和血液循环也受了阻,肝、胃、肾、肠都被迫下移。长此以往,必会生出各种并发症,比如头疼、胃痉挛、闭经、子宫炎、习惯性流产,能活过40岁已是万幸。

    ©️紧身胸衣对人体的影响,图片来自巴伦西亚民族学博物馆

    但也有研究表明,紧身胸衣并不致命,也没有那么凶险,至多是消化不良,挤压胎儿的生存空间。

    荷兰一家医院则找了50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发现腰臀比例大于0.8的人,怀孕几率是小于0.8的2倍,证明紧身胸衣确实会降低女性的怀孕几率。

    ©️穿上紧身胸衣之后内脏的变化

    紧接着,医学界和宗教伦理界都对紧身胸衣提出了异议。更有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参与反奴隶制运动的妇女四处演讲,要求解开束缚,自由活动。

    连男性群体都不再支持,认为穿这种胸衣的女人都不健康。法国思想家卢梭也说,“看见女人像黄蜂一样被束成两截儿,那可不是什么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怎么讲,奇就奇在,女性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穿这件衣裳,反而变本加厉。

    比如[乱世佳人],斯嘉丽刚生完第三个孩子,就迫不及待要恢复自己从前的身形。仆人帮她系好紧身胸衣,她量了一下,当即大叫:“20英寸(约50厘米)!那可是孕妇的腰身啊!跟姨妈一样粗!

    仆人只好加大抽绳的力度,斯嘉丽也忍着痛苦说,“试试18英寸吧,不然一条裙子都穿不上了。

    但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穿上漂亮裙子到克拉克·盖博面前转一圈儿,听他赞美自己。

    ©️在[乱世佳人]拍摄中,费雯·丽被导演要求穿紧身胸衣,勒出胸部轮廓。费雯·丽对此非常愤怒,但为了角色只好咬牙上阵

    究竟是谁在操控女性的三围呢?

    是男性吗?可是男性并没有一味地强迫女性去穿紧身胸衣,到19世纪甚至开始反对。反而是女性在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为自己“上刑”。

    或可说,长期以来,一直处在被消费、被剥削的位置的女性,已经习惯了用男性的眼光去衡量自己的价值,依靠男性的肯定而存在。乃至于有一天,男人说“你不必如此”,女人反而会适应不来。

    所以你看,逼迫女性结婚生子的人,往往也是女性。嫌弃女明星年龄大皱纹多的人,同样是女性观众。觉得“妇女”一词听上去又老又丑,于是将“妇女节”改为“女神节”自我物化的,依然还是女性。

    她们沉迷于紧身胸衣带来的性吸引,不厌其烦地迎合男人的口味,用男人定下的标准去争夺宠爱。如果你不穿,你不结婚,你不生子,她们反而会去贬低你、排斥你,尽其所能倒灌恶意。

    ©️[宠儿]中穿紧身胸衣的女人

    就像今天这个女性权益日变成了购物节。

    终于,女人也开始用性别歧视自己,而不自知。终于,女人成了男权体系的帮凶。如同19世纪末,全世界都在号召烧掉紧身胸衣,只有女人不愿意。

    原来这世上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男女不平等,而是女性在迫害女性。

    -

    作者/六姨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短评

    81/100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讲了一件事:人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失去珍贵的“东西”的。兰斯莫斯再度展现了他对悲剧的独特精准的切入角度,整个premise相比之前的作品更成熟精炼。最后一幕即便是在credits出现时,仍然持续回荡在我脑海中,特别伤感。

    7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跳出自己世界观不执笔写剧本的兰斯莫斯扣上冰冷幽默感 效果立马翻倍(婊里婊气霍尔特 看到就是赚到啊各位)

    8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推荐

    这是希腊大导欧格斯·兰斯莫斯这几年第一次拍别人写的剧本,剧本没了他那些诡异的世界观,感觉这次到了真正检验导演能力和谁是铁粉的时候。虽然看了一个颁奖季早泄的DVDscr,还是能够感受到场景的华丽精美,兰斯莫斯再次展现库布里克脑残粉的潜质,这次学习【巴里·林登】,用蜡烛给英国贵族打光拍的非常漂亮。除此之外,他用那些鱼眼镜头在贴合宫殿内畸形扭曲的人物关系,同时为所有人都离安妮女王而去的悲剧结局做铺垫,用配乐和剪辑重塑电影的节奏,整部电影看下来还是挺赏心悦目的。只是女人宫斗戏的伎俩拿到看惯了八点档宫斗剧的中国观众这里,确实没什么可看的,好在三位女演员的表演很耐看,导演的风格很抢眼,从电影化的角度看,这可比只能看故事的电视剧好玩多了。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如坐针毡

    1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石头姐不愿意和乔·阿尔文做的,我可以!!!!!!!!!!

    1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非常推荐!反映英国安妮女王的电影本就少,难得女主们演技也上佳。概括一下,这大概就是一个女版《李尔王》的故事——真正爱女王、从不对女王撒谎的公爵夫人被陷害,而口蜜腹剑的侍女却获得了女王的信任,鸠占鹊巢。金钱和权势,并不会让人变得更明智;同理,卑贱和贫穷,同样也不能拿来证明人的善良。不要拿中国宫斗的标准来审视这部电影,这不是宫斗,而是人性和人的盲点。PS:历史上的安妮女王一辈子都活得很孤独,怀育了十七个孩子,没有一个存活下来;但她是一位善于在政治派别中博弈的人;在她治下,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知识产权相关法令、保护著作权的《安妮女王法令》。

    20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兔子再受恩宠还是关进笊笼,龙虾跑得再快仍要熯火烹食。情爱是草药,敷在腿上止痒,贴在心上疗伤;名利是污泥,画在脸上成瘾,泡在身上祛毒。不准玩雪就打开窗子,不能吃甜就吐完再吃,道德只嘲笑弱者,美名只献给赢家。谁在宫廷里溅了一脸鸽血,谁在床帏中拖了一根缰绳,谁是名利霸主,谁是情爱赢家?

    2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继“小姐”后又一部探讨香艳权欲的女同电影。跟精致诡丽的朴赞郁相比,兰斯莫斯只营造了富丽堂皇的王室美学,除此之外整个故事奇蠢无比。对看过了甄嬛和延禧的中国观众来说,西方宫斗戏就是笑话,阴谋阳谋都不值一提...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精彩!三位女主演太精彩。然而观众我全程最想看还是乔阿尔文,超大自我突破,迷人。石头姐不情愿的事,我愿意代她做完😌

    27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我跟石头姐坐在一起看的!!!

    28分钟前
    • 十一
    • 力荐

    兰斯莫斯版甄嬛延禧,英国版[再见我的王后]。兰斯莫斯创新手法升级,非常惊喜,笑到鼓掌!电影情绪从戏谑,惊悚到悲情的把握极稳,兰斯莫斯执导能力强大。女主们表演各个逆天,石头腹黑太美丽,薇姿强势如山,科尔曼完全豁出形象,三位女演员各自献上水准之上的表演。唯一的缺点可能还是格局小,但依然是兰斯莫斯最好笑,最好懂,最可爱的一部。

    3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虽然没有《虾》和《鹿》有嚼劲,但也绝非索然无味,娱乐性很强,完成度也相当高,像一块花里胡哨口感丰富的宫廷蛋糕。鱼眼和畸变镜头,奇怪的幽默感,裙子的黑白配色,现代舞蹈的慢放,种种戏谑闹剧最后落回所有人的空虚凄凉。平时我对宫斗和period drama完全不感冒也不了解,不过看两个女人为一个女人争宠比看一群女人为一个男人争宠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舒适多了。

    35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本届颁奖季第一抹亮色!生猛、邪恶、狡黠,满纸荒唐,字字诛心,精致和笨拙都刚刚好。可笑的三角关系之下,是兰斯莫斯对权力本身最深沉的诅咒和关切,永远没有正常的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都是假的,只有伤害真实存在过。

    3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兰斯莫斯如果说前几部电影还有一个概念在先行,或者说有个寓言藏在故事里,那这部可真是啥都没有,沦为不知是啥了。他实在是太痴迷库布里克了:上一部学闪灵,这部从年代剧、贵族撕逼、墙头草的人物性格、甚至到音乐、自然光摄影都在学巴里林登。这也就算了,还请大家擦亮眼:如果宫斗剧里有什么“权”,那也只有皇权、贵族权、地主权。真的不是女权。

    41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喜欢被宠爱,等于你可能会喜欢上任何人,以及被欺骗和伤害。英格兰版《如懿传》。PS:女王太作太可爱了!PS:石头姐丈夫在新婚之夜居然当着石头姐的面说“我硬的像块石头”…

    4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怎么可以踩兔兔

    48分钟前
    • 狗岛张氏
    • 推荐

    莎拉坦诚、率真、敞亮,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女王,她心直口快,甚至敢说女王长得像一只獾。正是她的“真”,让女王感到不愉快。阿比盖尔虚伪、心机、圆滑,她对女王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主动采草药、假装喜欢兔子、多次引诱女王。她的“假”,却让女王如愿以偿做了爱情的胜利者,体验了一番真正的女王。你觉得白开水最健康,你就自以为是地给Ta喝白开水,但其实Ta想喝可乐。Ta要的不是健康,Ta要的是舒服和畅快。正如真诚的爱,和宠溺的爱,女王选择了后者。她要的不是真诚,要的是讨好和顺从。“擒贼先擒王,攻人先攻心”,莎拉只是把她自认为女王想要的东西给了她,而阿比盖尔给了女王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场斗争,还没开始就已经分出胜负。

    5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尽管视听语言方面显然不如「圣鹿之死」惊艳,但不再拍寓言故事的兰斯莫斯能把这样一个英国蕾丝版甄嬛传的狗血故事拿捏的恰到好处,而不让人觉得cheesy,已经很厉害了。制作方面的高水准自然不用提,石头姐收放自如的演技让这样一个心机婊竟然不那么招人讨厌 ,薇姿反倒被比下去了

    5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有趣比有意义还重要。古怪的配乐,华美的服装,滑稽的表演,人设就已经秒杀。一个撒泼打滚的女王,荒淫地就想睡妹子。一个铁t,吃醋的时候拎起脖子就把人往墙上怼。一个小妖精,管你们多大权势,我都能爬上床得到我想要的。同人文都不敢这么写啊。好赤姬啊。

    55分钟前
    • 姜不停
    • 推荐

    石头的英音不出戏,心机婊演的棒呆,奥斯卡影后冲一波。整体完成度蛮高的,奥斯卡奖冲一波。

    56分钟前
    • 倾夏暖桑榆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