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美国1939

    主演: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奥利维娅·德哈维兰,托马斯·米切尔,芭芭拉·欧内尔,伊夫林·凯耶斯,安·卢瑟福德,乔治·里弗斯,弗莱德·克莱恩,海蒂·麦克丹尼尔斯,奥斯卡·波尔克,巴特弗莱·麦昆,维克托·乔里,埃弗雷特·布朗,霍华德·C·希克曼,艾丽西亚·瑞特,莱斯利·霍华德,兰德·布鲁克斯,卡洛尔·奈,劳拉·霍普·克鲁斯,埃迪·安德森,哈里·达文波特,利昂娜·罗伯特,简·达威尔,欧娜·满森,保罗·赫斯特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乔治·库克;山姆·伍德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中英双字

      暴动

    • HD

      黑暗弥漫国语

    • HD国语版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 HD国语版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 HD中字

      铁道英雄

    • HD中字

      特级英雄黄继光

    • HD

      奇袭400高地

    • HD中字

      血战钢锯岭

     剧照

    乱世佳人 剧照 NO.1乱世佳人 剧照 NO.2乱世佳人 剧照 NO.3乱世佳人 剧照 NO.4乱世佳人 剧照 NO.5乱世佳人 剧照 NO.6乱世佳人 剧照 NO.16乱世佳人 剧照 NO.17乱世佳人 剧照 NO.18乱世佳人 剧照 NO.19乱世佳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农场塔拉庄园的千金斯嘉丽(费雯·丽 Vivien Leigh 饰)爱上了另一个农场主的儿子艾希礼(莱斯利·霍华德 Leslie Howard 饰),遭到了拒绝,为了报复,她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艾希礼妻子梅兰妮(奥利维娅·德哈维兰 Olivia de Havilland 饰)的弟弟查尔斯。  战争期间,斯嘉丽成为寡妇,失去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 不再是当初的千金小姐;战争结束后,她又两度为人妻,嫁给了爱她多年的投机商人瑞德(克拉克·盖博 Clark Gable 饰)。  然而,纵使经历了生活的艰苦,斯嘉丽对艾希礼的感情仍然没有改变。艾希礼妻子梅兰妮的去世,给了斯嘉丽一个机会,一边是深爱自己的丈夫瑞德,一边是心心念念多年的艾希礼?斯嘉丽会给自己怎样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长篇影评

     1 ) 你他妈的承认我爱你怎么了? ??

    你他妈的承认我爱你怎么了?怎么了?少块肉了还是掉血了?能怎么了?自尊心这么重要么???
    原谅我只是想吐槽
    这世界上多少孽缘,多少错过,就是因为不说

    以下 just fiddle-dee-dee

    六年级以前,没啥书好看,除了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就只能看365天天天讲故事and少年报and——尼玛作文书!!!
    不过还好,感谢我那堆当时当小说书散文集甚至是认字大全的作文书,其中某个感性的姑娘写了篇关于《飘》的读后感,让我第一次接触名著。
    所谓名著,就是时光淘汰不了的畅销书。
    所以,哪怕这本书我从六年级看到如今大学三年级,还是那么有嚼头。
    六年级的时候,我看第一遍,坐在当时街道小区的图书馆儿童阅览室里面
    拿着本薄薄的《飘》的简易版,浓缩就是精华,粗粗阅读了这个故事。
    啥也没看懂,只知道,女主角叫郝思嘉,男主角叫白瑞德。
    印象最深的是郝思嘉枪杀了一个北方佬,疑窦的是美国杀人为嘛不犯法?要是不犯法,我能不能把班里那个妖里妖气作天作地的白痴女杀掉?省得碍眼?
    尼玛还没正式进初中,我就有这种危险的反人类反社会的想法了?


    初三,我买了飘的全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当时还算上佳的译作,不像如今这么水,把心爱的村上春树和川端康成翻译得里里外外透着傻逼腔。我喜欢他们把人名翻译成斯嘉丽和瑞特巴特勒,感觉就是比那种硬生生为迎合中国人的翻译要舒服很多。可惜,我光买不看,为了努力备战中考,读掉这么厚重的上下册小说,是极端奢侈的。于是我选择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法,看电影。电影再长,也就4个多小时,比看小说节约时间。于是,我认识了一个美女,叫费雯丽,认识了一个帅大叔,叫克拉克盖博。他开启了一个萌芽少女对优秀成熟男性的向往和花痴情怀,从此成为大叔控,欲罢不能。我发现美国人吃饭很高热量,动不动就巧克力奶油乳酪玉米饼,棉花在那里属于很高级的必需品,貌似不仅是用来盖的,还可以当别的东西,重要到足以支撑起一个家庭。美女总是引人注目,哪怕斯嘉丽俩个妹妹怎么吹胡子瞪眼,那个小姑怎么看她不顺眼,都不能抹杀夺走她一点点的光芒。美女还要会跳华尔兹,探戈,在舞场上啧啧生光,羡慕得人下巴都掉下来。我觉得跑船的都会想瑞特那样深情多金神经质,喜欢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特立独行,以爱人难看为乐趣,却总能骚到痒处,说不出的受用。讨厌艾希利唯唯诺诺畏畏缩缩,总觉得他是爱无能,心爱斯嘉丽却死不承认,是个搞暧昧的高手。梅兰妮很伟大,只可惜,我不爱这么伟大的女人,让身边每个人都觉得天生欠了你点什么。

    初三毕业,我终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我把在书橱里躺了半年的《飘》翻出来重新阅读,很认真很专注很虔诚得读了半个月,字字珠玑句句较真。似乎能把里面复杂的情愫和难解的政治背景搞得清楚一点了。这次大概是我最认真读《飘》。

    高中的时候,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作品,我的阅读参差不齐。加上时间紧,学习忙,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咽下去拉到,真的记住也没多少。不过,每当不愉快的时候,郁闷了,得闲了,哪怕仅仅是因为手头没片子看空虚了,也会翻出两张年代久远的DVD打发寂寥时光。频率最高的,就是《乱世佳人》

    2009年,乱世佳人70周年,我再一次翻出电影重温,心情低谷的时候,看什么都不带劲。我发现里面的人都欠扁。斯嘉丽欠扁,不早早认清自己最终爱的是谁,为嘛死死抓着艾希利这个软肋不放?瑞特欠扁,为嘛你爱她,却总要调戏她,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欺欺人自己不爱她,还他妈的转移爱到女儿身上这么弱智,最终人家好不容易承认爱你了,又不干了,来个离家出走,你他妈要虐谁啊?虐女主还是虐观众?梅兰妮欠扁,成天弄得自己很伟大很圣人,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你真的能明白斯嘉丽在绯闻铺天盖地的时候还要硬着头皮参加艾希利生日宴会的那份尴尬么?明白么?艾希利就更欠扁了,自己爱的是谁从来都没搞清楚过,沉浸在两个女人疯狂爱你的暧昧中不能自拔迷失自我了,你倒是带点男人的阳刚和决绝出来呀?

    等我走过看什么都不顺眼,见啥都抵触的二逼岁月回头看,欠扁的其实一直都是我自己。好好的名著,你就不能看出点人五人六的东西么?偏要这么极端偏激整的自己不开心为嘛呢?

    其实所有故事从来都没脱离过两个字——人性!
    我明白了,小时候不明白的种种,以我自己的方式。
    我明白了,其实艾希利根本不适合斯嘉丽。正如他自己说的,斯嘉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婚姻的意义,他爱斯嘉丽,但不是男女之爱,他视她如妹,如亲人,爱护她,愿意她永远快乐,但那不是爱。好在,他明白什么是婚姻,他选择了一个和自己很相像的女人,那种相像,是性格上同样地恬静温婉,柔情蜜意。只有他的梅兰妮,才能读懂他面对战争时从心底而生的恐惧,他是十二橡树的主人,是这群末路贵族的拥护者,他不能轻易将自己的恐惧告诉别人,他伪装强大,在男人们的争论中坚信着战争的胜利一定属于南方,但是,他欺骗不了自己。只有面对梅兰妮,他能释怀,不必装英雄,外柔内刚的梅兰妮会轻轻安抚“you're afraid of what happen if the war comes, aren't you? but we don't have to be afraid for us. no war can come into our world,Ashley, whatever comes. I'll love you, just as I do now, until i die" 这样的安抚,给了男人最大的慰藉。这样的相知,16岁的斯嘉丽永远也不能达到,她只有属于少女的满腔狂热,自欺欺人坚持这自以为正确的爱情。他之所以没能清清楚楚拒绝斯嘉丽一次次的求爱,没能挡住斯嘉丽热情真切的目光,没能否决自己对她没有爱情,只是在每一次差点双唇紧凑浑身发烫的时候适时得推开眼前这个女孩,完全是一个男人的虚荣心,懦弱和道德底线彼此纠缠的结果。面对一个爱自己的女人,很少有男人能够抵抗从心里油然而生的优越感,女人的爱慕会给他们极大的鼓励,不管这个女人他爱不爱。更何况,她还是个青梅竹马的妹子,她还那么年轻,精力充沛,她承载了他最无忧无虑时光中美好的情愫,他怎能拒绝?而且,这个女人在日后又一次次帮助他,保护她,支持他,是除了梅兰妮以外对他最好的女人,他怎能拒绝?他怎么能看清,他的拒绝,于她也许是种解脱?


    我明白了,梅兰妮其实给了斯嘉丽很大的压力。她真的很伟大,确实。平心而论,我并不希望身边的朋友有像她一样的。她做得每件事,都出自衷心。她见到斯嘉丽第一眼,就对她说“oh,Scarlett,you have so much life, I've always admired you so. I wish I could be like you.”出自肺腑。当她们真的成为姑嫂,“we're really truly sisters”,她也是由衷的高兴。她从头至尾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却时时刻刻处处给了斯嘉丽压力。她是她爱的男人的正牌夫人,她那么完美,让斯嘉丽无所适从。亚特兰大的舞会上,她崇高得将自己的戒指捐献,为了帮到战场上的人们,好伟大,让斯嘉丽不得不也摘下自己的戒指,才会显得不那么次。她每时每刻不再说,她又多么多么爱斯嘉丽,让“不那么爱她”的斯嘉丽很被动,时时刻刻处在下风。艾希利从远处来,她可以光明正大情之将至的奔向自己的丈夫,扔下自以为爱慕艾希利的斯嘉丽只能眼睁睁看着,被MAMMY拉住,被残忍得提醒,他们才是夫妻,你什么也不是。斯嘉丽终于嫁给瑞特了,可是眼前这个男人,对所有人嗤之以鼻,却对你恭恭敬敬,斯嘉丽感到无名的压力,连个抒发的地方都没有。当她真的只是将艾希利当做朋友,老友相会,却莫名其妙变成一桩丑闻,所有人都误解,连瑞特也妒火中烧渐行渐远,梅兰妮大方得将她拉进生日宴会,哪怕梅兰妮真的心无旁骛,斯嘉丽能够当做什么事都没有么?深深得感激之外,难道就真的不想骂一句“我操,凭什么又是你来当好人?”我知道,这番言论很赤裸裸,但真的是人性。装逼也是一种本领,我不相信梅兰妮真的不介意自己丈夫和斯嘉丽之间的不清不楚,不过可贵的是她真的做到了装逼到死,完全视若无物,成功的将自己塑造成了道德模板,始终处于制高点上,让人恨都恨不起来,斯嘉丽最后终于臣服于自己的装,承认了梅兰妮是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女人,不包括她妈妈的话。原谅我邪恶了,把一个这么完美的女人想得那么邪恶,真神阿拉原谅我!

    我明白了,瑞特就是个奇异的存在。这个男人从来没把爱情当回事情,也没把女人当回事情。甚至,他有很深的大男子主义,深入骨髓。不过,南北战争时代的美国,开放的程度也不过如此,妇女解放还没做到极致,可可香奈儿还没出生呢!他很少爱上女人,但他不缺女人。他之所以能够风流场上来去自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有钱。他浑身充满冒险精神,视道德礼数于无物,以至于在家乡查尔斯顿混到呆不下去。跑单帮穿越封锁线,也不过是为了钱,他早早得明白,财富就是一切,讥笑那帮南方佬以为靠着祖宗留下的名分就能坐吃山空一辈子这么弱智。好不容易出现了那么个女人,让他前所未有得心动了,他还不愿意承认。他一直都不愿意承认。他反复说服自己“I'm not in love with you any more than you are with me”,将自己的独身主义和爱情是神马精神引以为豪,孜孜不倦得发扬光大,让眼前这个自己爱到骨子里的女人始终没那个胆子相信,原来这个男人真的是爱我的。他在风月场上这么久,见多了女人,也明白女人的那些心思手段,他习惯了面对女人采取高姿态,就像他面对无知而无畏的南方佬采取蔑视态度一样,他从没想过爱情也能让他变得这么失去自我,这么嫉妒,而嫉妒,他从来都是不屑的。于是他开始抗拒,他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宠,一方面请她跳舞,送她帽子,肆意得释放她苦苦锁在身体里的激情,让她在面对礼数制约时极尽全力得克制瞬间瓦解,他享受着看她蜕变的愉悦;另一方面,这个女人在战争的洗礼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她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照顾怀孕的梅兰妮,坚持着回到塔拉,一手撑起一个庄园,她变得越来越坚强,早就和早年娇滴滴得乡间女孩判若两人,守寡没击垮她,贫穷没击垮她,吸引他的不仅仅是她的桀骜不驯,更有别的南方女孩从来不具有的坚强;甚至,这个女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庄园,守护自己家的理想,宁愿屈尊去讨好他,更加不能小觑了,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爱她,在看到她粗糙的双手时更加爱她,爱,于是拒绝。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离去,放任她一个人带着弱不禁风的梅兰妮,刚刚出生的婴儿和一个只顾添乱的黑奴,一步一步艰辛得回塔拉,自己却不管不顾。他以为,这个女人撑不下去的,他索要了她今生最后一个吻,满足得留下虚伪的祝福,给了她可以用来对付北佬也可以用来自尽的手枪,头也不回得走了。没想到,她居然在如此尖刻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的生活下来,而却为了家园卑微得屈尊求他的怜爱,只为300美金的税金。瑞特巴特勒的名字在这个女人心里,抵不过300美元的税金,他怒了。愤怒于她对自己的不在乎,更加愤怒于自己对她的更在乎。也许,斯嘉丽走出监狱的同时他就后悔了,却没来得及阻止她再一次无爱的婚姻。他悔不当初。终于和她结婚了,大男人至上主义又犯了,他利用自己的金钱,给了她最好的生活,全心全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他的脚踩到了艾希利的相片,真的纯属无意,却造成了再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的误会。在爱情里,这个男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卑,嫉妒得发狂,却拼命去掩饰,将满腔浓浓爱意转投到了女儿身上,毫无节制得宠爱。他明明有很多机会去挽回,明明可以更理智得去审视眼前这个女人,他应该明白,这个女人早就被自己收服了,却在爱情面前犯了所有人都无法避免得错,把自己卑微到尘埃里,宁愿去相信空穴来风的流言,明明为她再次怀孕欣喜若狂,却硬要伪装克制出一幅轻薄无情的嘴脸掩饰自己的不自信,甚至以折磨对方为乐,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我相信,他是自责的,他后悔,他的出走,更是他后悔的表现。他始终不相信自己真的得到了爱情,哪怕最后,斯嘉丽终于说出自己的心声,他还是不相信,因为最后,他已经没有立场去相信了,他也不曾始终扮演保护她的角色,他也曾深深伤害过自己深爱的女人,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再去像以前那样爱她了,过去再也回不去了。他们不可能像新婚那样单纯无障碍的相爱,因为争吵已经发生,流产已经发生,邦妮的死亡也已经发生,梅兰妮的死亡,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可以始终扮演和事老的角色都死了,他俩,还有什么理由再在一起?还不如相忘于江湖。于是他走了。

    我明白了,斯嘉丽身上背着,所有女人的一切通病。她在该任性的时候肆无忌惮得任性着。她单纯狂热得相信爱情,尽管她不懂,她错以为自己深爱一个不爱的男人,自顾自得一往情深。在不懂爱的年纪,勇于不顾一切去爱,为了赌气折磨眼前这个根本没那么在乎自己的男人,负气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早早得守了寡。她在很早的时候,就疑问过自己“why does a girl have to be so silly to catch a husband”,婚姻不重要,爱情才重要。这个女人天生需要爱情。她精通调情,却不懂真爱情的表达。女人都有近视病,看不到眼前的好,看不到身边的男人。天真的她还没办法看透男人,看不透艾希利,看不透巴特勒船长。但一切都不妨碍她狂热得爱恋。除了这些,她还坚强,战争既然压不垮她,就不能妨碍她去追求幸福,保护自己坚持保护的家园。她骄傲倔强,从来不曾解释自己,于是和身边的人误会重重,唯有梅兰妮懂得。她和梅兰妮的关系更加微妙,她一定不止一次得烦这个崇高的女人,却怎么也离不开她,在心里上越来越依赖,甚至像早年依赖母亲那样。后来,她做起了生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雇佣奴隶,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怕了挨饿,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有钱,却原来越孤独越来越累。她早已不爱艾希利了,所以才能放松释怀得和一个他像老朋友一样叙旧,说一声我们回不去了。她始终对这个老朋友很好很好,体现了人性最本真的纯善。被昔年的对头大肆散布谣言,她怯懦了,宁愿躲在家里,怎么也不肯解释一句。她多像我们啊,谁没在年轻时爱过两个傻逼,无视真爱自己的男人,一次次受伤之后发现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于是辛辛苦苦支撑自己,终于迎来好日子了,物质满足了,精神又空虚了。在感情上永远斤斤计较表面的得失,却无数次夜晚辗转难眠只想痛饮至醉,用酒精来疗伤。遇到难题了,明天永远回来拯救她,根本不需要今天就和自己过不去。她活出了大部分女人渴望的真性情,所以活得这么耀眼,惹人爱,让人嫉妒。我都嫉妒她

    唠嗑这么久,倦了
    我发现这样下去自己肯定早衰了
    也真厉害,能有这么多废话
    就这样吧

     2 ) 世界有时候孤单得很需要另一个同类

    这部《乱世佳人》是唯一一部一直存在我的硬盘里的电影。那时候最喜欢的是看斯嘉丽和白瑞德吵架。 这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同时,在战争里把个人主义和爱情刻画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以致七年来我已经不知道看过了多少遍。 斯嘉丽和白瑞德注定要生活在一起,就像阿希礼不可能选择梅兰妮以外的女人。 白瑞德第一次见到斯嘉丽的场景是斯嘉丽向阿希礼表白,并且在表白未遂后,爽脆地甩了阿希礼一个耳光。那个时候白瑞德就已经被斯嘉丽吸引住了。她生动、美艳、自私、骄傲,和他有着一样的底色。 那是被战争荼毒前的斯嘉丽。因为有着上流社会传统的宗教信仰与家庭教养,她性格里的撒旦还处于休眠状态,人人都可以宠坏她而故意忽略她的傲慢无礼,因为她如此美丽,如此惹人喜欢。 但战争来了。 大概人性只有在一些极端环境里,才会被引诱着露出更多的真面目来。她其实一直都不是上流社会的娇小姐。她不那么信仰和看重宗教,在祷告的时候偷偷张开眼睛;她在贵族男子之间挑逗流连;她在战争爆发物资极度贫乏的时候双手扒泥,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她一枪消灭了闯进屋的小偷。 上流社会的娇小姐是不会这样的,她们会瞪大眼睛用香气扑鼻的手帕捂住因为惊恐而张大的嘴巴,即便战争爆发,她们的惶恐无助也会超越斯嘉丽的野蛮生长。 所以,斯嘉丽的生命本质大概就脱离了上流社会的肤浅与低级趣味。记得白瑞德在木材加工厂前奚落斯嘉丽的时候,她不屑一顾地说,她有枪,什么都不怕,瑞德嘲讽地笑了,但是对着她的背影说了句:多么了不起的女人。 因此也不禁会想,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斯嘉丽会是什么的斯嘉丽?是那个在舞会上周旋在众多男孩之间的骄傲公主吗?还是那个可以对着生活咬牙切齿但又势不可挡的小妇人?或者一个像宝尼一样可爱孩子的妈妈? 这么多的假设都没有办法来验证,因为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斯嘉丽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后来的斯嘉丽,这简直是一种宿命,一种个人跪拜于大时代的宿命感。 瑞德在离开之前说了一段话:有宝尼在,我们可能会快乐。我会把她当做是你,一个小女孩,在战争和穷困还没有把你变得无情前。她很像你,而我宠坏了她,就像我要宠坏你一样。 时代的车轮其实很少会对某个人产生具体的影响。毕竟,战争过后,我们还都要生活,都要回归庸常。然而那是经历了太多贫穷和恐惧的斯嘉丽。到最后,生存成了她的唯一目的。她无所畏惧,她永远春风吹又生,她的求生意志和能力被她发挥到了极致。 这其实也未见得算是最糟糕的状态。糟糕就糟糕在她弄不清楚自己的心,她只求生存与财富,当这一切得到满足后,她还在追逐她童年一段蜻蜓点水般的算不上爱情的爱情,用她任性到固执的方式,这当然会刺痛瑞德的心。她的倔强正是瑞德所爱,而如果这倔强是用在瑞德身上,便算得上是势均力敌,然而她偏执地假爱着另一个男人,这种倔强有多强硬,对瑞德的伤害就有多深。 然而瑞德是真心宠爱她的,所以,这一切,他统统只能自己买单。 瑞德这样的男人,是天生的男性,一种浑身上下散发着男性荷尔蒙的男性。他视腐朽的道德观为狗屁,聪明、睿智、甚至有那么一点狡诈,他富有、精通人情世故,对战争玩世不恭又鞠躬尽瘁。他是活得坦荡荡甚至有点放肆的真性情,和斯嘉丽那么一拍即合。 他强大,甚至除了得不到斯嘉丽的真心这件事上他有些恼火之外,我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能让他自卑的,即便是得不到斯嘉丽的心,他也不是伤感,而是恼火。 我想,在青春期看过《乱世佳人》的女孩,心里白马王子的模样一定都是按照白瑞德来的。他是我们对于爱情最初与最美好的想象。 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寻找的是同类。他可以和贝尔买醉买春,可以和梅兰妮谈心甚至是和任何人都不曾谈起的心里话。但是,他的伴侣只能是斯嘉丽。 人的情感分为许多种,因而所投射在其上的对象便可以分为许多类。瑞德需要生理性的激情与释放,所以他选择和贝尔上床,这是他作为纯粹男性的一个层面;同时,他又需要一种心灵的平静与慰藉,甚至是一种灵魂深处对温暖与安全的渴望与依赖,于是他选择和梅兰妮做知己,把她看做自己最尊敬的女性,这是他身体里没长大的小男孩的一个层面。 然而这些层面都不是他作为一个成熟的中年男性的最重要层面。他在所投射在斯嘉丽身上的情感,才折射出了他作为一个完整男性所渴望的气质。他需要活色生香的爱与性的统一,同时,在灵魂的层面上,他们因为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省却了很多交流的无奈,多了很多默契,虽然这种默契多数会被转化成斗嘴争执甚至互相嘲讽互相伤害。 可是,他们各自好像只有在这种互相嘲讽互相伤害中,才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也才更加深刻地看到了自己。大概存在感这东西太飘忽不定,在极端的环境里我们才能够确证。就像在《质数的孤独》里,长大了的男主角经常会在自己的身体上划上一两个口子,只有用这种疼痛的方式,才能获得自己存在着的安全感。 如果一个人能让自己体会到了存在感,并且在与对方的互动里,不断观望到了一个更立体的自己,那么这个人大概才是命定的伴侣吧,就像瑞德一边宠爱斯嘉丽一边和她斗嘴讽刺她,而斯嘉丽一边享受瑞德在床第间给的温柔,一边倔强地认为自己不爱他。这个时候的他们才是最丰富最生动最鲜活的。斯嘉丽对阿希礼,像对待一个脆弱的泡影,白瑞德对待梅兰妮像对待一个安琪儿,而这些都不真实都不全面。 他们才是真正的同类。 续集没有再拍,欣慰。白瑞德的出走,斯嘉丽是一定有办法弄得回的。否则怎么会叫同类? 这部影片背后有太多的八卦,不想去说,感谢电影史上留下了这么经典的片子。

     3 ) 乱世出佳人

    影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郝思嘉一直爱着艾希礼却得不到他,在战争爆发那一天,她遇到了白瑞德。两个人历经磨难,白瑞德一直对她不离不弃,但直到他最终离开,郝思嘉才发现自己其实爱的是白瑞德。

    影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卫希礼和美兰。卫希礼是一个注定应该过一种富庶安宁的生活的人,他见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鲜艳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线条刮伤他的皮肤。相反,平静单调的生活、沉静纤弱的妻子,由想象勾勒出来的音乐和文学,这些模糊的形象却带给了他安全感,他太习惯它们了,柔和、缥缈。但是,一声炮响,一个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筑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画面刺激着他柔弱的神经。相反之下,白瑞德的硬朗作风,他会在斯嘉丽遇到困难时不顾一切伸出援手,也会反省自己为自己感到羞耻从而为时未晚地从军,更让我欣赏。

     4 ) 她的野性和骄傲,坚强与倔强,不甘弱示或屈服

    弗兰克中弹死亡,艾希礼负伤逃亡,在白瑞德帮助下回到梅兰妮身边。斯嘉丽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白瑞德前来向她求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军火和粮食致富的白瑞德结了婚。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他跟斯嘉丽的感情却因她忘不了艾希礼而破裂。斯嘉丽再次怀孕,但在和白瑞德的争吵中滚下楼梯流产。白瑞德感到内疚,决心同斯嘉丽言归于好,不料就在这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与此同时梅兰妮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礼和儿子托付给斯嘉丽,斯嘉丽不顾一切扑向艾希礼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无法再忍受下去,转身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礼,斯嘉丽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礼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当斯嘉丽赶回家里告诉白瑞德,她是真正爱他的时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决心离开斯嘉丽,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被遗弃的斯嘉丽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至今记得亚特兰大的战火中她奔走的背影,裙裾摆动。她的野性和骄傲,坚强与倔强,不甘弱示或屈服,瑞德与她是相似的。如果瑞德爱上的不是郝思嘉,一定不会掉进那个自掘的陷阱里。对于郝思嘉佩服之极,对于瑞德,感动了,且唏嘘而惋惜

     5 ) 绝不挨饿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的家长在电视台工作,于是我就有了很多借录像带的机会。当时阴错阳差的借了一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乱世佳人》。当时我没看过《飘》,对这部电影更是没有概念。完全是为了打法时间而看,一看就欲罢不能。
            
    影片一开始吸引我的当然是美丽的南部风光与南方美女。绿草地上一座如同奶油蛋糕般美丽的白色庄园,穿着白色蓬蓬裙的郝斯嘉明眸皓齿,猫一样灵动的绿色眼珠左顾右盼,看究竟选哪位幸运的年轻男士去拿饮料。这样的任性,倔强,意气风发,这样的美丽,又如同一个普通的女孩一样充满缺陷,所以情路坎坷。

    可这些,南部的塔拉庄园,穿着军服的美国男人,19世纪的大蓬蓬裙,还有黑妈妈灰色罩服下的巨大红色纱裙在类似的电影里也能窥之一二,郝斯嘉单恋的爱情故事更不是什么希世珍品。只有白瑞德迷人的小胡子和性感的声音还算特别。不过就算再加上费雯·丽的绝世容颜,单凭这些也不会让我在这么多年里一直念念不忘。

    我忘不了的,是电影里南北战争时郝斯嘉带着梅兰妮顶着炮火纷飞一路出逃,白瑞德与郝斯嘉在橙红色的冲天火光里深深亲吻的剪影;我忘不了的,是郝斯嘉从容的扯下绿色天鹅绒的窗帘围到身上,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的小聪明小得意;我忘不了的,是郝斯嘉重回塔拉庄园发现田地荒芜家业衰败,她在紫红色的夕阳照耀下从田地里拔出来一个萝卜,连泥土都未擦去就狠狠的咬了一口。这个倔强的女人面对夕阳,双手握拳高举双臂用尽全身的力气向苍天呐喊:“我以后绝不挨饿!”悲壮又舒缓的音乐这时候突然响了起来,郝斯嘉纤细的背影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

    很难说这部电影,还有后来读的《飘》究竟给我的人生以什么启示。可是郝斯嘉绝不挨饿的宣言,还有她在紫红云霞里的背影却永远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里。这部电影我一共看了五次,这个片断竟让我五次落泪。不管我是否喜欢郝斯嘉的个性,不管我是否容忍郝斯嘉的缺点,这样的坚定与勇气,这样连战乱都打不夸的女人,生命力顽强的如同春天的野草。看到她,生活就总有希望,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

     6 ) 一阙悲凉的歌——个体与文明冲突的无解命题

    《GONE WITH THE WIND》在中国的翻译有两个版本:《乱世佳人》和《飘》。我比较喜欢后者,正如电影开始时打出了一行字幕: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而飘的,最终也会飘散。其实又岂只是一个文明的飘散,随着文明飘散的是,无数个生命个体,一代人,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面对一个终极的目标——死亡——一样,你是选择清醒而悲观空虚地活下去,还是抛开这终极的目标盲目地积极活下去;在一个文明消逝之后,你是选择在缅怀中活下去,还是抛弃过去,从新开始。在电影中,给出了几种选择。 灰色的模糊轮廓 阿希礼是一个注定应该过一种富庶安宁的生活的人,否则就是一个悲剧。他见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鲜艳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线条刮伤他的皮肤。相反,平静单调的生活、沉静纤弱的妻子,由想象勾勒出来的音乐和文学,这些模糊的形象却带给了他安全感,他太习惯它们了,柔和、缥缈。但是,一声炮响,一个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筑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画面刺激着他柔弱的神经。他很清楚的意识到世界已经变了,这于他毫无改变,只能加深他的悲剧。并不是他没有能力去应付即将到来的世界,只是他不敢面对的态度削弱了他在新的文明下生存的能力。 其实阿希礼并不能算是他所怀念的那个文明的最好代表。如果一个文明只以一种享受的姿态出现,而没有踏实的实干,就像一个海市蜃楼,这样的文明是没有存活的资格与魅力。我认为在此电影中这个文明的真正代表是奥哈拉太太和玫兰妮,她们既有修养地悠闲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对困难。这才是这个文明真正的意义与魅力之所在。阿希礼充其量只不过是继承了文明的表象,享受这个文明经过漫长的奋斗后的成果,却没有记住与继承这个文明在早期开发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勇敢的性格魅力。他天生就是懦弱的,被道德束缚的他还是可以在新的文明下生活下去,但是其内心潜藏着巨大的恐惧与厌恶,也就是说,他永远也不能融入那个文明当中。后来也证明他不能使妻儿过上很好的生活,他没有能力在那个满是残酷丑陋的竞争生存下来。 阿希礼在战争的残酷现实的逼迫下,渐渐明白他所处的文明已经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了 :它没有可以抵御他人进攻的现代化设施,却满怀为国牺牲的雄心与对现实情况的无知与狂妄;只既希望于与欧洲的棉花贸易帮助自己取得胜利,却不知道世界正被一场新的革命所改变着。战争不是最可怕的,它只是消磨你的生命,个体的意志;战争之后的价值观的侵略才却是对过去的整个文明的颠覆。阿希礼有明确的历史观,能够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却没有勇气去正视历史的前进的规律。他不够资格代表一个灿烂过的文明,却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给了那个文明。一旦此文明飘散,他的精神也随之崩塌,靠道德维持的生命只是一具没有生气的躯壳。 在现实当中太多阿希礼这样的人,看清现实,只能徒增他们人生的悲剧色彩,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弱者。而阿希礼的懦弱就是体现在自己的理想与庇护消逝后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必须承担。其实阿希礼完全可以通过自杀来解脱自己,但是,他太把自己归类到那个文明当中,受到文明中的价值观、人生观、伦理道德、社会习俗的限制。他最终陷入了必须用死的意志来支撑活的躯体,活的职责的困境。他不能怨那个文明,而是自己没有理解那个文明,没有超脱于那个文明。 猩红的粗线条 斯佳丽(Scarlett)本意就是热烈的猩红色,但是却让她配上了象征希望的绿色。这本就不矛盾,只是色彩太鲜明,轮廓太清晰。她这根粗红的线条注定要在历史中留下她明显而深刻的一笔。她就是电影的主角,她就是被歌颂的对象,她就是电影给予我们关于选择的答案:抛弃过去,不顾一切的为了生存,就算是一个外表柔弱、从小娇惯的女人,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是真正的庇护;勇敢地担起你应担起的责任,因为责任只会降临在能担起它的人身上。她就是内战后美国所宣扬与崇拜的女性形象——独立、自由。塔拉(或者说那片红色而肥沃的土地)就是“生存”的象征,而斯佳丽对塔拉的热爱与占有就是对 “求生”的欲望。玫兰妮的死亡与瑞特的离去就象征着她没有了依靠,以后的路将由她独自地走下去。现在的世界上,还有好多并没有达到没有美国如此经济发达的程度的国家中的女性也正在走着这条路,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生存”是人类在世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只有满足了这个要求,人类才有精力把生活弄得更有意义。到电影结束,斯佳丽应该算是确保了生存,并且过得很好。可是,人生就是为了有钱,有房子,不受饿受冻这些物资条件的?盲从于生计的奔波,貌似充实的人生真的就是如此有意义,如此值得我们去效仿? 斯佳丽一生也没有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的标准一旦降低了就再也不能回到原来。当她面对战争,以及战争失败后的混乱,一步一步从一个娇惯的小姐成长为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人时,她就已经抛弃了她母亲教导,抛弃了宗教信仰,也就是抛弃了已逝的那个文明,抛弃的所有她认为阻碍她向前走的障碍(人或者事物):她可以不顾社会习俗而作为一个女人经营木厂,也可以不顾伦理道德而雇佣犯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她感到恐惧,但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之后她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一个新的文明中去,她看不惯那些北佬,看不惯他们攫取金钱的贪婪与粗俗。因为她认为自己不同于他们,有一种优越感,一种已逝文明给予她的有教养的优越感(但她不知道给予她优越感的文明已被她遗忘,留在她身上的只是惯性存在的躯壳),使她产生了一个幻想:只要她赚取了足够多的钱,她就能宽容地对待别人,尤其是弱者,而她将使一个过一种舒适生活、又受到人尊敬的高贵女人。先不说她自己性格上本身那中“藐视弱者,争做强者”的态度不允许她这样;战争的经历,原有生活的破碎,让她作出了抛弃过去、不顾一切向前走的选择——她开始变得自私,惟利是图,过去的生活在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印迹越来越淡,她的生活标准已经降到维持生存的地步,虽然她对她的亲人承担了巨大的责任,虽然她也想要爱情,但是让自己顺利的生存下去的愿望萦绕在她的心头,左右着她的行为。她变成了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反传统主义的代表。其实这本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当战争结束后,富庶、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人们都变成了连温饱都难以支撑,也就理所应当的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建立另一个家园,缅怀过去并不能养活自己;而那些倍受绅士们保护的淑女们再也不能享受过去的生活时,既然怀念它不能让它复活,剩下的唯一的路就是往前走。但是斯佳丽从来没有想到,她除了生存就再也没有别的精神寄托:她抛弃了母亲的教导,抛弃无法继续下去的文明,以及文明中的信仰与宗教;她看透了自己不是爱阿希礼的,阿希礼对她已经没有先前的诱惑了;她也并不是一定要瑞特的爱与帮助,她更爱土地;她最后终于明白了玫兰妮是她联结过去的纽带,她对于自己有多重要,但是她死了。这就是她什么也不怕的后果,什么支撑也没有了。金钱是不能支撑一个人走完一生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可以就这样努力地生存下去,过一辈子吗?既然原来的文明会消散,就不能保证取代它的现行的文明不会消散。即便我们无法预料到它的终结时间,终结的命运却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生存”这个欲望满足了,一旦被“生存”主宰的这个文明消散了,斯佳丽的选择无疑就是一种低级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将被新的文明所取代。我想,新的文明也许是一种要求人文,要求伦理道德规范,要求精神满足的文明。但是,以后呢?以后将是什么文明呢?无从知道,只是就如“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中的“A”随时可以换成一个“The”。以后将有更加先进的文明取代它。历史的进程就是由一个个文明推向前的。 完美的对称 我认为在电影中,玫兰妮是那个已经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宽容、沉静、纯洁、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对困难,捍卫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个完美的雕塑,刚柔相济;就像是一幅画,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她喜欢文学,喜欢音乐,她对过去的生活缅怀,在阿希礼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线条,一个模糊的身影;她可以为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剑,她敢于为维护正义而反对文明当中的权威的代表,她可以为了生存而努力劳动,她就是斯佳丽奋斗中的忠实战友。是她联系了这两个文明,用自己的人格与行为来纪念着过去,极大地安慰了那些对过去怀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气与气度,包容着开始新生活的人,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选择了继续向前,却又深深地把过去文明的精华烙在心里。 但是,在电影的最后,她却死了,也就意味着那个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种新的文明的统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即便她最后不是因为难产而死,她也不会活得很幸福。战争结束后,过去文明的消逝不是确定与否的问题,而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我们人性的土壤是养不活像玫兰妮这样本应生活毫无私欲的天堂的花朵。在电影中安排这样一个角色,只是代表着一种回忆与理想,既是对灿烂过的文明的回忆,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文明的希冀。 影片中阿希礼、斯佳丽、玫兰妮在文明消逝的面前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命运,但是他们不论选择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淹没在一种文明之下的,他们的命运就像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一样,最终都会随风飘散,因为没有一个确定的文明个体是可以永存的。从一个文明跳入到另一个文明,也避免不了这样的命运。但是,好在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长河中小小的一滴,在这长河中有无数的水滴分享着同样的命运。看透后,也许会开阔些!

     7 ) 她的勇气她的坚强值得我们向她学习

    《乱世佳人》通过对斯佳丽与白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看完《乱世佳人》这部电影,真的让人回味无穷。看完一遍之后还想看,更想买原着看一遍。  
    这部电影的演员的精湛演技真的让人佩服到五体投地,特别是女主费雯·丽演的郝思嘉,将郝思嘉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美国南北战争前,思嘉只是个任性调皮不懂世事的富家姑娘。她爱上有妻男人阿希礼,她无视兰妮,多次向阿希礼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慕之意。但他却悠游寡断不直接告诉思嘉,他爱的是兰妮,并不爱思嘉。但是思嘉,猫一样的女人,拥有着迷人的外貌,没有哪个男人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上。所以也不能说阿希礼完全不爱思嘉。我个人真的不喜欢阿希礼,既然有妻之人,就应果断拒绝别的女人,不要再给人留有希望。再说说他的妻子,玫兰妮。她有文化有智慧有修养,相信丈夫,是这部电影中最善良最仁慈的人,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子。当别人在辱骂思嘉时,她都会站在思嘉一边为她辩解。思嘉从讨厌她渐渐被她的善良仁慈所感动,而且不讨厌她,为她的死悲伤痛哭。 
     思嘉经过战争后,她彻底把过去任性不懂事的自己抛弃掉了。她变得坚强,为了生存她甚至不择手段,抢了自己亲妹妹的未婚夫。她发生贫困是那么的狰狞恐怖,战争是那么的残酷冷漠。她变得贪婪,虚荣,自私,我觉得这都是情有可原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但是她的刚强坚韧是无人能比的。她失去父母,温饱都成为问题,她为兰妮接生,养起一头家,用尽一切办法使大家不至于无家可归不至于饿死在街头。她甚至卖了自己,终于她成功经营了木场工厂,成为商业界女强人。她的勇气坚强,白手起家值得我们为之敬仰,向她学习。

     短评

    一定要看啊,我喜欢斯加丽那种几乎有点蛮横的可爱感觉.甚至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责手段,要么爱她,要么讨厌她.她在贫瘠的大地上拿着一根萝卜说(这个,好象很搞笑)"我对上帝发誓,我再也不要挨饿!"我爱上她了!

    6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永远的经典,永不被打倒的勇气。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乱世只是背景,更多是跌宕起伏的女性画卷。费雯丽塑造了大银幕上绝无仅有的佳人形象:斯嘉丽任性而深情、虚荣而善良、软弱而坚强,爱得情天恨海而又愚蠢天真......在电影院如痴如醉的坐了4个小时~~~

    1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只能说我真的不是很喜欢斯嘉丽……= =;但故事不错,作为一个70年前的片子它已经足够好

    1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那么早期的电影居然到现在也看不出瑕疵,太崇拜那个导演了。

    20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斯佳丽很有个性的一个女人,瑞特巴特勒船长也让人难忘,费雯丽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独立自强的性格。瑞特巴特勒船长太有魅力,笑着说“那是你的事情,亲爱的”。对于斯嘉丽,巴特勒船长真的是尽力了,斯嘉丽醒悟得太晚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最真实的谎言。

    22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电影非常出色,但我非常讨厌斯嘉丽这个角色,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女,永远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幸福和所谓“独立”建立在欺骗及他人的痛苦之上。瑞德的许多言行虽然不太正人君子,但本质上还是善良的,相比之下斯嘉丽的自私则是深入骨髓的,简直不可救药,实在没法理解这样一个角色怎么能把一大帮观众给迷得不要不要的。瑞德甩掉斯嘉丽的一幕真是大快人心。

    23分钟前
    • 豆瓣酱
    • 推荐

    至今记得亚特兰大的战火中她奔走的背影,裙裾摆动。她的野性和骄傲,坚强与倔强,不甘弱示或屈服,瑞德与她是相似的。如果瑞德爱上的不是郝思嘉,一定不会掉进那个自掘的陷阱里。对于郝思嘉佩服之极,对于瑞德,感动了,且唏嘘而惋惜。

    27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斯嘉丽和白瑞德真是最经典的荧幕形象,很少见哪部电影能以如此大的气魄和史诗气魄来塑造一个女性的一生而且还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坏”女人。

    29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将近4个钟头却还是让人意犹未尽.淋漓尽致了~

    34分钟前
    • 小鹿斑比
    • 力荐

    原来80年前斯嘉丽就当了黑寡妇。

    3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请上帝保佑那个真正爱你的人吧,你把他的心都揉碎了。

    40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 为之战斗, 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43分钟前
    • 白露悠悠
    • 推荐

    也许每个女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艾希礼,只有经过时光才发现真爱原来是班瑞德。

    44分钟前
    • 沈书君
    • 推荐

    整整4、5个小时啊,看到我中途昏死了过去。郝思嘉最后的那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鼓励了多少脑残志坚的女性呀!(包括我在内)

    49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推荐

    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是我听过的最逼真的谎言。

    51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郝思佳不算是个“好女人”,但她身上有着或许很多男人都没有的韧性,仿佛什么都无法打倒她,她永远能找到支点,重新站起来,正如她一直记在心里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

    54分钟前
    • 清歌墨苒
    • 力荐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又一句该死的经典台词。

    5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看完斯嘉丽那么瘦小的身躯,却承受着那么大的压力,都能顶的住。真的感觉不到什么叫困难了,第二天去考试奇迹般的过了。。

    1小时前
    • 小霸王
    • 力荐

    Clark Gable你真是每一个女人都会梦想得到的男人

    1小时前
    • 小爱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