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忧郁症2011

    忧郁症2011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其它2011

    主演:克斯汀·邓斯特,夏洛特·甘斯布,基弗·萨瑟兰,夏洛特·兰普林,约翰·赫特,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布拉迪·科贝特,乌多·基尔,加斯帕·克里斯滕森,Cameron Spurr 

    导演:拉斯·冯·提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切尔诺贝利·禁区电影版

    • HD

      首尔怪谈

    • HD中字

      入侵脑细胞2

    • HD

      复仇者联盟

    • HD中字版

      铁血战士4

    • 抢先版

      她来自未来 一百年以后

    • HD

      巨齿鲨2:深渊

    • HD中字

      回到未来3

     剧照

    忧郁症2011 剧照 NO.1忧郁症2011 剧照 NO.2忧郁症2011 剧照 NO.3忧郁症2011 剧照 NO.4忧郁症2011 剧照 NO.5忧郁症2011 剧照 NO.6忧郁症2011 剧照 NO.16忧郁症2011 剧照 NO.17忧郁症2011 剧照 NO.18忧郁症2011 剧照 NO.19忧郁症20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浪漫之夜,才华横溢的美丽少女贾斯汀(克斯汀·邓斯特 Kirsten Dunst 饰)和心爱的麦克(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Alexander Skarsgård 饰)步入婚礼殿堂,姐姐克莱尔(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饰)和家人们为了她一掷千金,尽心操持。然而莫名的恐慌与悲伤袭上心头,令贾斯汀整晚郁郁寡欢,她的婚姻刚刚开始就已到了破败的边缘,与亲友同事的关系也变得分外紧张。克莱尔试图将妹妹带出忧郁症的困扰,然而收效甚微。与此同时,一颗神秘的小行星正向地球飞速逼近,似乎正是它带来了贾斯汀的忧郁,又似乎那原本郁结心中的烦恼只不过被它释放了而已……  本片荣获2011年第6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长篇影评

     1 ) 神的第一定律

    看影片前半段的时候就感觉到伯格曼扑面而来:一片绿地中的庄园,空旷大房子里冷漠的人情——姐妹之间,尤其是母女之间,以及,所有角色都像在给杂志拍照,静止,沉默,斜视45度,作

    此时导演还没甩包袱,俺也沉浸在一知半解的快感中,直到末日和死亡的暗示越来越重,Justine说“世界充满邪恶,无人会留恋,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载体。”这片就完全进入到伯格曼的语境,同时俺也知道,它很难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因为它违反了“神的第一定律”

    所谓“神的第一定律”,当然建立在神客观存在,而且全能至善的假设。具体内容为:“不承认神或对神无意识的人一样可享神的恩赐。”

    这条定律是必要的——假设有神而他就在你的面前,你如何确定呢——查看身份证,或让他拔出石头里的宝剑?

    一个靠谱的神能预料到人的无知——对身份和生存意义的无知,而不是强调”不信就整你“,如同多数宗教的十不准上写的那样

    理论上,理性上,逻辑上,一个无知的人就该像伯格曼或伍迪·艾伦,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出现源自偶然,肉体的死亡即是尽头”的可能性,就会得出“生活无意义”的结论,类似于Justine,永远开心不起来

    理论上,理性上,逻辑上,你无法在那样的前提下还让人相信“生活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但在现实中,这些鬼扯淡的命中率极高,催尿励志无所不能。这是因为神为了实现第一定律而给人类打了“死亡防治疫苗”,于是在默认的无神论者泛滥的中国,也少见没病没灾就被死亡吓破胆的人

    结果是,《第七封印》或《星尘往事》之类唬人的作品往往适得其反,没有人看完后会大喊:“给我跟上吊的绳儿。‘而是:”这他妈的太吊了。“(当然更多的还是表现为”我要去睡觉“)

    俺捏着鼻子看圣经的短暂日子里,也有那么一两个晚上被死亡吓得屁滚尿流,就跟《怎样都行》里大喊”horror “的拉里·大卫一样,不过总体上还是吃嘛嘛香

    总之,人们天生注意不到死亡的主题,天生不会承认生命的虚无(承认这个的基本都是为了勾引文艺女青年)

    《忧郁症》也一样,里头搞得小行星撞击,还有女主角那个悲观厌世影响不到任何人——拉斯·冯·提尔是个连戛纳都敢驱逐的可爱而猥琐的胖子,凭什么与神的定律叫板呢

    以上内容,不完全地解释了该片低分的原因~

    当然,仅因为主题,俺就可以把它和《生命之树》选为最爱之一

    除此之外,这片里真正有趣的是人对死亡的反应,Claire知道2012要到了,就带着孩子去Village,The Village有啥?奈特·希亚马兰吗(俺喜欢这个冷笑话),不还是一样死。但可以理解,要是我,也想找个人多的地儿,您想象一下——跟很多人一起等死舒坦,还是在无人小岛上等死舒坦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也不是理性的动物,如果所有人都那么感性——我觉得,这来自超自然力量的人为设计的可能,要比只是偶然”进化“的可能性大得多

    所以在内心深处我一直相信神的存在——不是”中国人需要信仰“那一类的比喻暗喻隐喻,神必须跟隔壁二大爷一样鲜活生动。当然,个人信仰从来不重要,因为答案在过去已经发生

    也就是说,神已经存在了,哪怕你不承认



    或者不存在,那可就倒血霉了

     2 ) 为什么离开?

    作者:张慧强

    剧透警告⚠️

    离开

    母亲的离去,如果无法解释,那么主体可能会创造这种离去的场景。电影通过母亲的话很直白告诉我们,她在很多关键时刻是缺席的。同样直白的是,父亲留下的信,我们看不到父亲的姓名,底下只有四个x。父性功能未能运作,没有命名母亲的欲望,主体无法象征化母亲的离去,比如说,母亲是因为父亲而离开的,母亲是因为要上班要逛街而离开的。

    主体无法赋予母亲的离去一个意义,因此这里有一个债务归属的问题。对于Justine来说,在她创造的那些场景中,她是别人离去的原因,比如嘲讽老板让老板愤然离场,拒绝未婚夫让未婚夫最终离去,以及父亲的溜走【我们不禁要问,这么不在乎婚礼礼仪的Justine,是怎么没趁父亲溜走前跟他讲话的?】由此我们看到这个债务被归给了她自己。

    在第一幕,至少在前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Justine仅仅是在破坏婚礼仪,打断婚礼流程,她并未完全接受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反而通过破坏象征秩序来定位自己,这同样意味着她依赖于这个秩序,让她不至于冲出象征秩序,直抵对象a,走向死亡。

    恰好是母亲在婚礼上的发言打破了这种平衡,母亲同样是一个破坏婚礼礼仪的人,比Justine要更加激进,在母亲这里,罪/债务是归给大他者的。母亲不仅没有祝福Justine的婚姻,反而直言自己憎恨婚姻,这似乎一下子就摧毁了Justine相对于婚姻采取的那个位置。一系列的离开场景开始出现,仿佛Justine接过了债务,但又无法摆脱这个债务,乃至身体最终被这种债务压垮。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也就是Justine的工作,她老板来到婚礼现场显然主要是为了拿到她的广告词。Justine的工作需要为公司的产品制作广告词,以吸引潜在的顾客。这很难不让人想到这是一种利用言词来扭转离开场景的努力。这显然是一种创造性,和她以身体行动创造离开场景很不一样,比如她把未婚夫的手放进自己的裙底,但又离开他,乃至后来直接抛下裤子都脱了的未婚夫,转而和那个小跟班发生性关系。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她也不愿意充当未婚夫的享乐对象,至少在一定时间内,她维持了补偿未婚夫阳具性缺失的那个珍贵对象的位置,成为他的欲望原因。

    债务问题还会影响言词的力量,比如在躁郁症中,躁狂中言词的意义悬置意味着债务的悬置,主体不停讲话以留住自己的对话者,避免被抛弃;而在抑郁状态下,意义返回,债务变得沉重,乃至主体讲出来的话极具分量,压垮自己。忧郁症当然不是躁郁症,但债务问题同样显著,乃至达到妄想地步,债务无法像躁郁症中那样摆荡,乃至让忧郁症主体更容易抵达对象a。可以说,电影第一幕就在呈现这样一个变化,Justine从一开始相对于象征秩序采取一个让人头疼的位置,到后来变成一个忧郁石化的存在。

    身体与存在

    在母亲发表讲话之前,Justine的身体是比较有活力的。开车,看星星,跑向马儿。母亲讲话过后,Justine的身体不停逃离婚礼现场,但同时她的身体也似乎被捕获了,难以前行,并最终上出租车都困难,起床困难,洗澡困难。

    我们如何使用身体?镜像阶段前的碎裂身体,缺乏统整性,比如有自闭症的人,使用身体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一个外在形象的认同,使得他者的身体形象覆盖在这么一个碎裂的有机体之上,身体边界形成了,碎裂也得到了统合。正如理想自我的数学型表明的,理想形象包裹着对象a。

    在Justine这里,成为一个被抛弃的对象,无疑是忧郁症中抵达对象a的一种形式。想象的身体,同样是由大他者锚定的,对象征秩序的这种拒绝,可能导致身体形象的锚定出问题,使用身体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同样,象征的身体,冲动在其中被能指的运作层级化,似乎也开始出问题了。口腔冲动的层面,Justine吃东西就像在吃骨灰。

    而电影也安排了巧妙的一幕,作为Justine身体活力恢复的转折点。在那一幕里,Justine脱下衣服躺在地上,面向明亮的忧郁星,抚摸着自己的身躯。很难不去设想,Justine通过一颗作为实在界显现的忧郁星来定位/支撑自己,一个逃脱科学算法捕捉的存在,一个享乐存在。仿佛是这颗星星透过光线打在Justine身上,重新包裹住了对象a。如同拉康在S20中第一课所说的,道袍之下,无非就是对象a。

    之后我们看到,Justine食欲恢复了,仿佛这些人中胃口最好的一个,行动也没有问题了。我们说,存在是身体本身的享乐,借助忧郁星,Justine定位了自己身为女人无法言语的存在,这是任何能指都无法标记的存在,阳具能指也不行,大他者缺失/欲望的能指不行。

    另外,身体渐渐失去活力,伴随着对善言的放弃。母亲发言之后,Justine似乎开始明显要陷入忧郁之中了,姐姐很快就看到了这一点。此后有多个场景来展现Justine的言语是如何被拒绝接收的。当我们说精神分析的抗抑郁效果的时候,我们也是在说精神分析的善言伦理,坚持言说。言说当然会抵达一个不可能性,一种无能,因为实在不可言说,但这不代表主体在言说中遭遇这种无能之后陷入抑郁,对实在无意识的揭示,或者说此种知识,可能会将无能提升结构性的限制,进而超越无能,承担起阉割,制造出一种热情。

    欲望原因

    Justine并非全然受制于象征秩序,这是她作为女人而非癔症的位置。她搞破坏,也迎接死亡。与其先说死亡冲动,不如先谈谈欲望原因的问题。至少我们可以说,大他者的缺失/欲望没有充当Justine的欲望原因。

    忧郁症被废除的欲望在Justine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阐明。这首先意味着欲望原因的悬置【在神经症和精神病结构中,抑郁都关乎于此】。这也许能让我们想到「超越神经症」,不同的是,超越意味着原因被主体化。也许这是一个赋予忧郁症中的抑郁积极意义的角度。对于大他者的缺失,我们看到的更多是Justine的享乐在运作。这也许可以说是,Justine在通向行动式的自杀之前的一个壁垒,让她不至于彻底冲出象征秩序,它起到了和爱类似的功能。但如果说爱里面包含了欲望的运作的话,在忧郁症这里,欲望则是下坠的,享乐升了起来,但这总是令人不满的享乐。那些用来回应主体阉割中的缺失的对象,通通都遭到了拒绝,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将抑郁污名化有钱人得的病,可以带来快乐的东西她都有,但都被拒绝了。忧郁症在这里揭示了一个真相,生命是无意义的,所有这些她应有尽有的对象,归根结底都是假相,其背后的一致性无非就是一个空。

    从欲望原因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抗抑郁效果的另一个方面,因为分析家话语意味着,分析家扮演了对象的假相,精神分析就是通过欲望原因来运作的。

    面向大他者缺口的几种立场

    对于Justine来说,丧失未被象征化,她主动创造大他者的缺口,让大他者不一致,但大他者的缺口并未充当她的欲望原因。

    对于Claire来说,忧郁星威胁要摧毁人类秩序,即便她可以通过自己和丈夫的爱恋关系,来把自己的存在锚定在象征秩序之中,但爱这里仅仅是在补偿性关系的不存在,尽管爱制造了一个存在效果,但忧郁星带来的威胁终将两性的非关系暴露出来。作为一个女人,她和Justine一样,是非全的,并非全然受制于象征秩序。

    最典型的当然是John,借助科学话语,通过科学家的算法,这样一个实在界的显现是可以被掩盖/规避的。如同我们通过各种手段来防御病毒,最终却是在防御冲动,冲动如同病毒一样,是文明的疾病,它终将以其他方式显露出来。

    但最终,我们还是要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大他者,我们都有一部分逃脱了话语的捕捉,即便像John这样的男人,这样一个受制于阳具功能的男人,也坦诚自己是为了让妻子放心才没有去讲科学家的算法并不能完全排除忧郁星带来的死亡可能性,他也并未完全被科学话语捕获。正是他要做一个男人,认同这个能指,他才能安心。当他在本子上写下的东西让他觉得不对劲的时候,死亡终于追上了他。

    这难道不也是一个如何选择死亡的问题吗?Justine拥抱忧郁星带来的死亡,仿佛她看穿了人类秩序中的那些假相。Claire希望象征秩序可以有个担保,但她之所以相信象征秩序,无非是因为她对一个男人的爱。John则反应了我们的文明对于实在界的态度,比如对最近的病毒,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规避实在界的突显,结果无非就是,实在界以另一种创伤的形式显现。死亡不是由忧郁星带来的,而是由John对忧郁星的规避,最终由一瓶人类制造的药物实现的。

    抑郁症?忧郁症?躁郁症?

    从电影仅有的几处台词,我们可以看到俄狄浦斯方案失败了,父性功能未运作,母亲的欲望没有得到命名,债务难以流通。身体被债务压倒,沉重的感觉。而父之名可以将欲望和法则结合起来,消除债务。这一点在躁郁症的抑郁状态中也很明显,和忧郁症的抑郁不同,躁郁症中的抑郁,债务的归属并没有发展到一个妄想的程度,否则就没有躁狂和抑郁的摇摆了。

    忧郁症中的抑郁,如同Justine在第二幕最后和姐姐的对话,先是宣称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是邪恶的,这当然也意味着她的生命是邪恶的,罪与债务也是归给自己的,然后表明自己有一种确知,即知道豆子的数量,一种精神病性的确知。

    而躁郁症中,债务可以在躁狂中流通,道德的、经济的约束被悬置,词的意义被剥离,主体只有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财务危机。主体在躁狂状态下可能会花自己没有的钱甚至盗窃,但这些钱的使用可能是利他主义的,比如帮助他人,保护环境,甚至由能指决定迅速切换到某个身份,从一个节俭的人突然变得财大气粗,结果却是为了实现大他者的理想,比如家族理想。债务的流通无以为继的时候,主体可能陷入抑郁,这时候债务压在了自己身上,尤其是以所指的形式,因而言词少,乃至重复这些句子。但在抑郁状态,债务归属是可以摇摆的,也许这不是自己的错,是别人的错。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躁狂-抑郁的连续行,躁狂不过就是抑郁的极端版本。

    躁郁症也好,忧郁症也好,我们都可以看到第三项的介入失败了。这一点在躁郁症中更加明显,将好与坏、爱与恨/攻击性分割开的努力终将失败,因为只有引入第三项才能有个真正的区隔。因此我们说,躁狂并非是对立与抑郁,反而是躁狂-抑郁对立与躁郁的混合状态,无论躁狂还是抑郁,都是将好与坏区隔开来的努力,都是定位债务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抑郁状态可以是跨诊断的,它不构成一个具有一致性的症状,没有所谓的抑郁症诊断。

     3 ) 《银河旅行手册》里科学家的房间

             我不认为加入那些所谓的艺术画面就可以描摹出复杂的人物情感。同样的,设计一个逻辑上的必定结果也一样。
            导演的主旨是当不可否定的结局来到的时候,那些悲观主义者反而会得到解脱,因为他们的一直预想的结果终于来到了,他们反而会坦然的面对,这种表面化的解读,太他妈幼稚了!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说,那些饥饿的非洲儿童该更开心?他们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银河旅行手册》里,有个科学家建立了一个房间,为了教育他的老婆。他老婆进入这个房间里看到宏大的广袤无垠的星系和自己渺小的卑微的形态,地球就像是一粒沙,而自己根本就不存在。于是最后她自杀了。本片似乎就是在给大家呈现这个房间:首先设定一个不可辩驳、不可逆转的结尾,仿佛把观众绑架在一个十字架上,然后逼迫着观众去悲观。
            主角贾斯汀有抑郁症,她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悲观的预期和对自己无法把握现实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被导演以一颗小行星撞地球的方式表现出来,导演无非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明天就要死了,这种结局是无法改变的,那么你也会感受到抑郁症者的内心。
             “如果!”。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如果。没有一个庄园,有精心剪裁的园林、蜿蜒起伏的高尔夫球场、黑缎带一样皮肤的骏马和一天完全不用操心的起居餐饮。甚至到了世界末日,还有佣人为他们奉上精美的早餐,打扫马厩和修剪杂草。当小行星真的要撞地球的时候,大多数人是在污秽的空气、肮脏的街道、大喊大叫的拥挤人群和没完没了悲天悯人的电视节目下度过的。
              当世界末日来到的时候,一个人是健全还是残缺,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任何区别都不重要了。影片最后,一家人跑到一个假想的保护之下相拥而死,抑郁症患者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这重要吗?无论此时,你是和家人一起还是你正在监狱里,还是你正在被癌症折磨,还是你刚刚结婚,还是你正在被强奸,你的内心、你的情绪、你的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这就是那个科学家老婆看到的,因为你对于宇宙来说如此之渺小。
             那回到导演提出的问题,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 ……抑郁症患者……。当地球被毁灭时……小蘑菇……
              至于创新性,本片导演之前的《反基督者》就有类似的油画电影的手法,一用再用,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感到羞耻。如此费尽心机的去呈现人的情绪变化,我都为那些美丽的油画的作者扼腕惋惜。《问诊》只用了2个演员,一个房间,单纯的对话就可以呈现人内心中的痛苦和困境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障碍。

     4 ) 用抑郁症自我拯救吧!

    我喜欢这种女主角

    以为你只有脸蛋吧

    人家可以只对着脸拍三十分钟你也从中读得懂剧情

    以为你只有演技吧

    人家也可以只对着胸拍三十分钟你也得老实承认各种角度具美

    老实说

    我没看出justin一开始就是抑郁症

    在我们的四处周围,成长履历

    这样的

    怂爸恶妈

    变脸王老板,

    自以为是菜鸟,

    神经病文艺女青年(还是广告女青年,太tmd的exactly了!!!)

    恐婚,

    家庭不和,

    在这个社会,也太正常了吧?

    请导演可以落力将“不正常”再“不正常”一点让“正常”的我们知道“不正常”吧?
    ----------------------------------------------------------------------

    所以正常的人

    已经小强到只会到地球毁灭才崩溃

    而抑郁症会因为

    与其他人不一样,

    敢于说出真相,

    或者拥有让人嫉妒的才华却不乖乖听话等

    奔溃?

    得出这样的结论让我失落不已

    看片之前

    我觉得自己开始抑郁

    并企图通过看片完成深恶痛疾抑郁,达成摆脱抑郁的结果

    但当我看到

    影片全程

    抑郁者

    其实

    平静喜悦,

    忠于自我

    身与心可坦白于天地之间

    而“正常人”却恐惧不堪

    逃避生命与责任




    反正现在忠于自我如此困难,而地球毁灭如此简单

    还不如用抑郁症拯救自己?

     5 ) 太小众了

         太小众了吧,开始8分钟的画面和音乐真的让人有点抓狂了,中间大段大段的空虚情节,拉斯·冯·提尔虽然是个艺术家,可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的艺术家。。。
         克尔斯滕·邓斯特的表演确实没看出怎么精彩来,倒是身材确实是不错,本片前8分钟和后面30分钟很难让人坚持看下去。。。
         

     6 ) 一部雕塑电影

    故事依然简单而直白——被抑郁症困扰的妹妹和惧怕世界末日降临的姐姐,一起等候末日的降临。

    如何生成一种混沌却凝聚的能量?空间的失真性;开篇预言,结局拥抱预言;几乎没有事件的发生,人物始终在情绪重压下游走,在观众脑海中生成已发生、即将发生、却始终止于影像的事件。

    空间为何失真?因为它足够庄严,又被轻佻地冒犯与把玩。巨大如迷宫般的古堡,古堡外是开阔的草坪,草坪外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湖水,与天空相接——此为庄严。妹妹逃离人造温馨的婚礼现场,平躺在闭锁房间的浴缸;撕破媚俗的婚纱,开着游览车横行于草坪,赤裸着身体沐浴星光;嘲笑权势,厌弃爱人,以惺惺作态的假笑敷衍假意的圣洁——此为轻佻。

    古堡如恒星,妹妹和姐姐恰如两颗孤星。妹妹不断逾矩,试图冲破乏味的公转轨道,以维持自由且平衡的自转运动,她尚可以逃离宴会,躲避入房间或藏匿于丛林,然而姐姐不能,她无处可逃,有序而精密的公转运动是她生命的支撑,自转运动则是她无力负荷的压迫。不论是古堡内、古堡外、庄园外、甚至星球外,与她而言,始终空气稀薄、日光熹微、孤独永随。

    这是一部雕塑电影,像是在罗马的博物馆,目光久久停留在静态的雕像前,它们无一不摆出坚定的神情,却依然掩不住眼睑深处的疲惫和怯懦,以一种大厦将倾的姿态维持着傲立的平衡。若读懂了她们的表情和身体,就如同经历了她们生命的全部。

    电影的开篇即成预言,在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的悲悯氛围中,高速摄影定格下人物在极端末日情境下的情绪爆发,如同用寒冰封住炙热的火焰。导演对制造悬念毫无兴趣,他建筑了一条首尾皆可见的隧道,让观众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人物情感的碰撞与交互。于是在影片结尾处,草坪中央用几根破枝支起开放的洞穴,求生的意志终于让位于内心的平静,与“抑郁”共生的妹妹攥住不甘“抑郁”的姐姐的手,当末日来临之时,生命陨落的灰尘终将沉入水中,像极了又一次初生。

    电影终于实现了完美的闭环,在公转与自转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7 ) 看片之前,先看豆瓣,看这片一般人伤不起

    首先。我是想给’较差‘的

    但考虑到万一这只是因为比较小众,不是因为不好,那就很对不住喜欢它的朋友了
    =============================
    后来回头看,发现这个评论有这么多人跟,就觉得还是要负责任一点,嗯,这个片是给忧郁症病友看的,没有这类心里障碍的朋友会觉得这片难以理解,不过如果你看出了蛋疼的感觉,那就证明你看懂了忧郁症的不爽。
    =============================
    以前遇到满屏好评,出现一个差评后,大多数人都会无情拍砖差评者,认为他们是自己理解不了而满口喷粪。。。所以我先澄清,我只是想写贴给观影经验不甚丰富的童鞋,如果想看片消遣,不要对这片有太大期望


    我一直自觉属于观影经验较为丰富的看客了,大多数种类的电影我都还是能接受的,但这片让我对自己的观影能力产生了疑问

    片子全长2个小时,前5分钟的开场是相当惊艳的,各种nb的镜头和画面,讲了一个蓝星球浪漫地撞烂了地球的故事

    然后就是1个小时的。一个蛋疼的婚礼

    讲了一个女的,在婚礼上莫名其妙的崩溃,然后自我折磨然后折磨别人。不晓得是怕结婚还是讨厌世俗,还是讨厌父母的不和谐,还是讨厌拜金主义。。。。这一个小时看得我相当无语,无语是因为不理解,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什么都看不惯的人还装模作样的结婚,还各种想让自己开心,然后立刻干出相当崩溃的事情让自己重新不开心。

    这时候我已经忘了电影名字了(因为当时看这片完全是随机看到的)

    然后我就果断回顾了一下,发现这女的原来是忧郁症。好吧一切都说得通了,这货的精神是个悲剧,所以会这么蛋疼

    理解了这个人的行为,我就不理解导演了,这果断是一个专门拍给忧郁症人士找共鸣的片吧。。。我一直以为,电影看的是种共鸣,导演的任务是把某些自己想表达的,震撼的东西用某种更易懂,更有力度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和观众思想中的某处达成共鸣,让观众体会到那种想法和震撼。

    但这么一种小众的情感,是想要我等世俗生活中的“现实主义粗鄙观众”找哪样的共鸣呢?完全理解不了,就开始觉得片子拖沓冗长了,不由得开始寻找镜头,影片细节方面有无亮点。

    不得不说亮点还是相当多的,比如主角婚礼,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办婚礼的地方是个酒店什么的,后来发现原来是主角姐姐的家,不得不说老美真tm会享受啊,住这样的地方。。。主角你还忧郁症啊 啊 啊。。住在天朝的穷b不理解啊

    好吧,根据经验。。一个片要是前期这样拍,一般都是因为导演实际上是在做细腻的铺垫,为了使后面某种惊人的事的发生更自然点,于是我就带着这样的期待,去看后面那一个小时了


    后一个小时的主要任务是将这一帮人丢到世纪末日的大背景下。
    现实主义世俗们无法接受世界覆灭这样的事情。好不容易整了那么nb的大房子,说完就完,那哪成啊。。。他们一开始极力否认世界会毁灭。。但当那大蓝星星真的越来越近以后,所有正常人都不淡定了,以主角姐夫(自杀)和主角姐姐(不知所错,忧郁了)为代表。而我们的主角淡定得一塌糊涂。

    要我说。。这不废话吗,以我对忧郁症的理解,他们每时每刻都处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压抑之中,每日面临的都是世界毁灭般的绝望无助,早都习惯了,他们最大的痛苦是周遭人完全无法理解他们,就如同我看这片的情感一样。

    但当世界毁灭的那一刻,全世界正常人都体会到了忧郁症患者平日的那种感觉了。全世界都抑郁了。于是抑郁症患者说,你们总算能体会到我有多tm不爽了吧,突然觉得自己特有优越感。

    我觉得这可以类比肚子疼。我每每肚子疼到想拉X却没厕所的时候,就浑身出冷汗。那时候,我就特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那么开开心心蹦蹦跳跳,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和自己一样肚子疼,然后满脸纠结啊。

    咳,说远了

    莫非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忧郁症患者,平时那么苦B,只是因为他们呆错了环境,因而不适应了。就好像把鱼拿到陆地上一样。
    但如果把他们放到正确的环境(世界末日)里面,他们就能用表现的比正常人要好多了?

    如果真是这样。。我真是服了。。。。。

    后5分钟就是全篇前5分钟继续演下去。。好吧画面不错。。。

    综上。。我的评论就是,够矫情,够矫情,够矫情

    矫情的慢速镜头切换,矫情的叙事节奏,矫情的主角

    以我对电影的适应能力来说。。适应不了

    但片子的章法技巧都无可挑剔,演员演技也很好,所以绝不是那种imdb 5分一下的烂片。只是实在无法体会导演想表达什么

    另外吐槽一下豆瓣影评。和imdb评分。。。不知是大家看到不懂的片就不敢打低分,还是我的理解力已经跟不上前沿思潮,竟然都这么高分诶。。。还看不到负面评论诶。。。


    非常希望看这片感到震撼的人。。能帮我翻译翻译这片。。顺便帮我这愚笨的大脑开开窍

     短评

    拉斯·冯·提尔拍杞人忧天,前5分钟竟然就把剧情讲完了。其实去年上半年有几天我也沉浸在电影的情绪中,是徒步让我走了出来...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拉斯-冯提尔的《Melancholia》是到目前为止在戛纳看过的最有意思的竞赛片,主要源于该片的解读空间和路径都十分丰饶:无神论、超我-本我,冯-提尔创作上从内收性的创作到外放性表达方式的转变,等等等等。该片开头如同Annie Leibovitz的照片一般,在讶异中吊足了人的胃口。

    9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力荐

    显然Dogma'95宣言已经成了历史,Lars von Trier的作者电影却更加精致迷人,他总是一次次用消极的情绪震撼你。【忧郁症】和【反基督者】如出一辙,但没有了后者中那些恼人的宗教符号,恐惧直接的情感带入感更能震撼人心。可能在多层次解读上不如后者,但对于普通观众,本片更通俗易懂!★★★★★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与《反基督者》一样,开头的高速摄影及配乐形成极强的形式感。前后两端三个主角的变化构成很有趣的对比。其实世界末日也未必是坏事,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很多相似的画面,比如诗意的慢镜,油画般的画面,在冯提尔之前的作品都见过,只不过以前是点缀,现在则成为一次全力的情感宣泄。对爱的鄙夷、对生活的厌弃,目空一切,只剩下对美的追求,对死亡的赞美,对恐惧浪漫肆意的渲染。如果电影只剩下对美的追求,那么多少会是这样吧

    2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后劲很足,镜头很美,几个宇宙星空画面很容易穿越到《生命之树》。慢镜开场,全程手持,透着一股子压抑与歇斯底里,使人呼吸困难,情绪低落。当最后一幕爆发,整个世界一同陷入无限忧郁。★★★★

    21分钟前
    • Q。
    • 推荐

    人世琐碎,彷徨忧郁。彗星驰来,惴惴不安。死之一瞬,与天地同归于美。

    2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邓姐要拿奥斯卡了

    26分钟前
    • Zzz
    • 还行

    自大狂加忧郁症患者冯·提尔写给自己的情书。

    2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本来就是要你烦看到KD的大脸就更烦了

    28分钟前
    • |
    • 较差

    平常人因为末日而得上抑郁症。抑郁症的人因为末日得到解脱。末日如果真的如此之美,快点来吧。只有宇宙的力量能拯救这些可怜的人们。史上最文艺灾难片+最科幻心理片。各方面堪称完美的艺术品。不适合认为自己生活得挺好的人观看(貌似有人习惯把自己欣赏不了的美统称矫情 理解不了的思想统称装逼)

    33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过于矫情的形式主义、拖沓无趣的剧本和邓斯特那张纵欲过度的脸,影片完全靠摄影和配乐撑着,没意思,拉斯冯玩的还是自己80年代玩的那些东西,跟《反基督者》差远了...

    34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lars是我知道的最负面的一个创作者。 他的电影我从来不忍深究。作为一个有能力的导演,我肯定他的诚实表达。然而作为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我同情他。

    37分钟前
    • Wenjie
    • 还行

    做梦都想拍的电影。

    39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人类已经阻止不了拉斯·冯·提尔了! 又一次高速镜头的开篇, 后面疯狂的全程手持, 两种摄影方式都极具冲击力. 不可逆的世界末日, 有人从疯狂到平静, 有人从平静到疯狂. 因为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让你了解人生的真谛. 我觉得《反基督者》更精彩更有深度, 但《忧》更华美, 影片也更容易被接受.

    40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画面很美,人物很做作,俩神经质姐妹发病后,外星撞地球,剧终。

    42分钟前
    • 布鲁吐司
    • 推荐

    矫情空洞

    43分钟前
    • 小嘎豆
    • 很差

    比较《反基督者》,完成度更胜一筹。开篇的序幕犹如书籍插画,起到提示预告或者注解的作用,太赞了!第一部分的群戏和独自挣扎的贾斯汀就像在镜子的两面相互注视,第二部分克莱尔的焦虑与世界末日又似乎有着某种意味更深的连系。最后一幕不安和恐惧被推向高潮后,观众们终于集体忧郁症了.

    48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这是一部过于私人化的影像呓语,叙事部分破碎无聊,静态影像却诡异迷人;人物塑造重点突出,但缺乏前因后果的代价是人物与情感的距离感。风格强则强已,却毫不动人。

    4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看了前30分钟,后面一路按着快进飞速看完。影片布景用光原本极为工整考究,但全被晃来晃去的手提摄影给毁了。演员尚算出色,但剧情有些无聊,而且,感觉导演冯提尔把忧郁症硬生生给拍成了躁郁症。2星半。

    53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